思维导图在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0周梅
摘 要:思维导图是根据发散性思维的特征,以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间关联的一种有效的学习认知工具。本文主要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运用到高职《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了学生整理并记录思维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维导图;高职;教学;《液压传动》课程
《液压传动》课程是从事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行业生产管理、设备运行维护、故障诊断、技术改造、安装与调试等方面工作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主要靠讲授知识,而本课程内容抽象复杂、高职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格外重要。思维导图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教和学两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Buzen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所以,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创新的全脑思维方法。
2 思维导图在《液压传动》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本人通过分析多本《液压传动》教材的内容,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的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思维导图,表现《液压传动》课程的全貌。本人根据《液压传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制作了包含课程整体框架的思维导图。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发放给学生,使学生首先概括了解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不断验证各知识点和关联内容,以便学生把握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分布情况,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形式,组织各种教学素材。本人结合《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内在关联,制作了包含课程内容要点的思维导图课件,思维导图的中心就是教学重点、思维导图的发散部分就是各知识点,通过关键词、不同颜色的线条等将教学重点和各知识点连接起来,点开思维导图中相应的链接可以进入相关主题进行学习,有的链接是PPT课件,有的链接是视频、动画、图片等相关资料。这样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把原本散乱的教学素材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编写教案、调整教学进度的时候可以作为依据。为了使思维导图得到恰当的运用,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在制作的时候可以用笔和纸,也可以借助专业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来完成。
3)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培养学生整理、记录思维过程的能力。在听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记笔记,重要的想法由关键词来表达,同时在每一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根据章节内容,独立地制作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小组内讨论。这不但培养了学生整理和记录自己思维的能力,而且学生制作的这些思维导图可以保存下来作为期末复习的资料。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不仅学会了思维过程的整理记录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
3 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分析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和发散性,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因此,加强思维导图在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有利于教师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思维导图中的一个关键词就像是一个核心知识点,一方面刺激大脑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刺激大脑联想思维,搭建新的知识框架。高职院校的《液压传动》课程,更加强调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而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应用水平,必须牢牢掌握各种常用液压元器件和液压回路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知识。应用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可以将这些知识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组织起来,标明主次,有利于突出重难点内容,同时,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重新回忆、组织已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能力的提升并强化记忆。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相关内容的重点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以及还不理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学生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进展,从而在讲课时更有针对性。另外,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各知识点和章节进行回顾。通过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于思維导图的主题明确,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找到主要概念间的联系,对大多不喜欢以文字为主记笔记高职院校学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复习工具。
3)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学生们分组展开不定期讨论,分享各自的思维导图。每次分享会针对不同主题,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交流讨论,表达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确定哪些内容比较重要,哪些内容可以优化,最后修改整合成一张整体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每位组员的意见都会被考虑到,这样可以提升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思维导图是学生们头脑中知识框架的再现,教师可以对此做出及时、合理的评价反馈,优化教学流程。
4 总结
从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来,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为后续课程引入思维导图建立了良好基础。我们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学会学习,努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为今后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化成才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09121.
[2]宋琛.基于思维导图的自主学习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8991.
作者简介:周梅(1980),女,四川隆昌人,硕士,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