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工作中陪伴管理教育的思考
2017-05-30徐玲
徐玲
摘 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阐述教师工作中尤其是班主任管理的点滴感触,希望对今后的教育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教师;陪伴管理;教育
一、教师应切实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从本人立志进入教育战线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把切实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让他们在应该受教育的年龄里留在学校的课堂上。
《义务教育法》里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就这一条简单的规定实现起来也并非易事。例如,以本文作者所任教的学校为例,其位于调兵山市大明镇,属于农村学校,生源复杂。除了大明本地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上学路途遥远,夏季刮风下雨,冬季雪天路滑。没有坚强的意志,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很难坚持下来。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是农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普遍不强,法制意识更是淡薄。认为孩子上完初中要么种地、要么打工,上不上学都没关系。一旦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往往都是听任孩子,中途辍学的事情屡见不鲜。为了把学生留在课堂,让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教师们充分利用班上无课或下班时间,进行家访。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家长的思想动态。让家长消除短期利益思想,懂得受教育是一辈子的大事,也是法律赋予孩子的基本权利。
二、教师应具体事项具体分析善于借助班集体的凝聚力来引导和帮助学生
作為教师中的班主任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班集体的统领和指挥者,应善于挖掘整个集体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这一点用一个实际事例来说明。例如本校本班有一个叫小雨的孩子。他身患血友病,身体残疾。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单独照顾他。每天上学都由他妈妈用轮椅把他推到学校,背到教室。上课时,小雨的妈妈就在课堂外等着,下课铃响后再进班级询问孩子是否去厕所。由于厕所离教学楼较远,每次小雨去厕所都会给妈妈累的满身是汗。放学回到家,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小雨妈妈还要不停的给孩子按摩。就这样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小雨妈妈找到班主任说:“老师,我实在太累了,坚持不下去了,小雨这个情况学不学习也没多大用了。”看着小雨妈妈瘦小的身体,班主任的心里一阵酸楚。每天看着他们娘俩,大家知道这样一个女人带着一个这样的孩子有多么的不易。班主任教师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告诉小雨妈妈,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不是你我能决定的。有困难不怕,大家一起想办法;其次为了减轻小雨妈妈的负担,班主任教师决定调动全班同学成立学生帮扶小组,每天由一个组的学生负责照顾小雨上厕所等问题。每一组都有一个身强力壮的学生负责背小雨,其他组员负责帮扶。就这样,小雨的妈妈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为了帮小雨,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想方设法让小雨更舒服,平时大家课间还主动与小雨聊天,班级的凝聚力也因为小雨的事增强了,同学们比以前更团结了。小雨和妈妈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
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给予学生不同的管理
单亲孩子的教育工作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难度大很多。特殊的家庭环境,会使这些孩子有特殊的思想。举例说明:本校本班小琪没来上学,学生帮她代假,说她病了。但日常中班集体的规矩是———有事家长请假,出于班主任的责任心和警觉性,班主任教师意识到这个女孩不应该因为小病而耽误上课的,于是联系了家长,得知孩子并没在家,孩子的父亲顿时就着急了,开始四处打听孩子的下落。教师也马上回班级询问平时和她关系不错的同学,得知女孩跟家里骗了几百块钱,和几个伙伴出去“闯”世界去了。孩子的父亲知道这个情况当时就急哭了。于是,班主任教师就开始给这个女孩发短信,从父亲独自养育她的不容易,到残疾孩子小雨的坚强,到全班同学等她的呼声。最终,女孩打车从外地回来了,这时已经是凌晨十二点多了。小琪说:“看到父亲每天为自己辛苦,实在是不忍心,如果自己能挣点钱,就可以让父亲少挨点累”。明白孩子出走的意图,教师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能知道父亲的辛苦证明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每一个做家长的不论自己多么辛苦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你这样半途而废,最伤心的还是你的父亲。国家赋予你学习的权利你不珍惜,现在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就离开课堂步入社会。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文化水平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你就会后悔现在的决定了。如果你现在能安心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不但能解决家里的负担将来也能更好地照顾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晚年才会更幸福,不是吗?”孩子稚嫩的笑脸用力地向点点头。加入了后续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中。
总之,班主任教师这个特殊的角色总有一些神奇的力量。 带着满满的幸福,带着一个都没少的学生,不知不觉间两个365就这样过去了,跨进九年级,面临中考,同学们更是劲头十足。案例中小雨却挺不住了,由于病情恶化,身体已经不能坐轮椅只能卧床,看到小雨渴求知识和依依不舍的眼神,全班学生哭了,哭得是那么歇斯底里,怨命运为什么不能眷顾一下这个意志坚强,渴求知识的少年呢!虽然他不坐在教室里,可是作为教师不能让他放弃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让小雨顺利完成学业,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轮流到他家为他讲解每天学到的知识,给他描绘班级里发生的趣事,其他任课老师们也都会让同学们把考试的卷纸给小雨捎回去,班级里小雨的座位始终为他留着,我们坚信,虽然小雨不在教室,但他始终都是我们的一员。小雨也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经常出现而高兴,由于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小雨生活的斗志非常强,经常卧床还在看书,写卷纸,拖着病弱的身躯学习着,同学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
四、结语
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说起来简单,践行起来很难,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更难啦。虽然近些年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相比城市教育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要求农村教育工作者们更加的努力和负责,照顾到每一位接受教育的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少,就是对教师职业最崇高的赞扬。实际工作中,为了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为了每个孩子的美好明天,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我们愿意用责任心、汗水和爱心,和每一届学生们携手同行,共同走过三个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