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2017-05-30雷伏锋

科技风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可靠性供电规划

雷伏锋

摘要:随着国内的电网工程的迅速发展,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性能,行业内也提出更严格的标准。但是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电网工程中,依然有很多不合理的规划的情况存在,例如架设密集光纤通道以及配置遥测与遥信终端,没有与主站能力相互配合系统化规划设计,阻碍了配电自动化性能的性能,本文基于供电可靠性的标准,对供电区域划分、规划技术要点的应用与差异化原则做了进一步分析探析,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

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国内的电力系统工程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在对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须引入差异化的原则作为基础,也就是按照供电区域的差异,从而应用对应的可靠性规划设计方案。在目前的具体工程实施中,如何把这种差异化原则科学有效的运用,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可靠性规划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了。

一、针对供电可靠性的配电区域的划分分析

由目前电网工程供电可靠性标准能够得出,供电区域可划分为以下六级,详细划分:(1)在高于30MW/km2负荷密集的供电地区,供电可靠性标准须维持在 99.99%,被称作为 A+区域。以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城市中心地区进行说明,二者均处于A+区域范围之内。(2)负荷密度处于15-30MW/km2的范围内,和A+供电区一样,其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是较高的,这个区域就被称作A供电区域。(3)负荷密度处于6-15MW/km2的范围内,所在供电区在供电可靠标准要求维持在 99.965%,譬如一些重点城市的市区、地级市的市区等,被称作 B 供电区。(4)负荷密度处于1-6MW/km2的范围内,其供电可靠性标准须维持在99.897%,类似发达的城区、地级市的城区,这些区域可以归属于C类区域。(5)当负荷较为分散,负荷处于0.1-1MW/km2的范围内,大多数的农村、城镇供电区,被称作D类供电区。(6)负荷密度低于0.1MW/km2,所在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标准较低,偏远农牧区等地区均是这一类供电区域,归属于E类区域[1]。

二、针对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技术要点分析

(一)主站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搭建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好主站规划的工作,并对其进行细分,包括前置延伸模式以及小、中、大模式。注意,前置延伸模式重点是主站所在的监控区域范围内达到前置延伸,从而充分采集区域内相关的数据信息,实现就地监控目标。对于大中、小、模式而言,通常将可扩容平台当作中心内容,保证它与EMS等关联系统,运用信息交互总线完成互联。由此就可以实现配电网信息的共同利用和优化整合,在这个水平层次上从而搭建对应的配电网图模,以此达到配电网系统的故障检测与维护。对于各个类型的主站规划搭建而言,须以信息流入量的大小作为对应的参考。比如说,小型的主站信息流入量低于10万点内,而中型的主站信息流入量处于50万以内,但是大型的流入信息量却高于50万点。这个时候,需要特别划分硬件设备以及软件模块,大型主站一定要以SCADA软件的配置为背景,将另外的故障维护模块、信息交互关联模块和相关的应用软件配置引入,小、中型主站的配置所采用的高级应用软件则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

(二)继电保护技术要点

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供电的可靠性作为出发点。特别是在农村配电网络搭建过程中,充分反映了分支多、供电半径长以及短路供电容量较低等现象,因此为了尽快实现故障得以快速维护,我们实际上在主干线路上能装配置三段式过流保护与维护的设置,同时装置对应的断路器。此外对于城市配电网而言,它的供电半径较短并且短路供电容量较大,如果产生故障问题,就可能产生整定电流值现象。因此能运用级差保护处理方式,从而确保在故障的情况中主、分线路避免彼此影响。

(三)通信和终端部分规划技术要点

在對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作规划时,一定科学的对终端进行设计,终端设计通常分为“二遥”以及“三遥”。其中“二遥”一般指的是能够与故障信息提交性能、电流的遥测性能的需求相契合的终端。在现实的规划设计中,其中开关部分并不进行另外的电动操作机构规划设计,只有终端自己具备本地保护性能、可将GPRS以及无线网络关联引用从而完成终端联结功能。针对“三遥”终端,即便是故障须提交信息过程中,也一定要达到与此对应地遥信、遥控、遥测功能,同时进行开关电动操作机构地设置工作,它可充分应用光纤通道进行关联联结[2]。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差异化原则应用分析

以某城市说明,此城市的配电可靠性标准很高,大部分地区是B级供电区,其他一部分归属A级供电区,针对此类情况,就一定要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差异化规划、而且一定要提高配电操作部门的投入数目,实施分枝式接线作业,增强配电系统的联动性能,同时划分配电线路应用段,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下,对系统针对性监控。除此之外,运用“三遥”分段技术方式来达到有差异的终端共享同一操作平台的标准目标。通过不同段时间的检测与分析,可以确认此类方式能够和本地供电保护的标准相契合,同时还可以减轻线路的电力负载压力,可以防止不必要故障的产生,使线路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由此能够说明,基于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区域差异化设计原则有极大的实用效能[3]。

四、结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电网工程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的规划是否科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所以必须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技术水平。在现实的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根据供电可靠性需求进行对不同供电区域进行划分,以搞清系统工程中各方面的技术,使各个供电区域内的配电系统均能够契合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推动电力系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进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7(12):103.

[2]郑建.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11.

[3]黄鹤,王思谨.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四川水泥,2016(11):272.

猜你喜欢

可靠性供电规划
战洪魔保供电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
2050年澳大利亚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