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据和CGE模型看我国近代进口替代工业经济
2017-05-30王会灵
王会灵
摘 要:进口替代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里程,研究近代进口替代,有助于了解中国经济史的历程,更有利于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本文因此而作,首先,通过查阅近代的贸易经济数据,从行业结构和布局情况来看,认为其有三大基本特点:进口替代工业发展缓慢;外国资本的垄断;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和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其次,使用CGE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我国近代进口替代情况,得知近代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由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GRE描述的一般均衡在中国近代市场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近代“进口替代”工业经济是夹缝中生存,困境中发展。
关键词:近代经济数据 CGE均衡模型 分析 进口替代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b)-066-03
进口替代工业是指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发展和完善本国的制造业体系,用国产制成品替代进口的同类外国产品,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利于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本文通过两个方面思考我国近代的进口替代问题:第一,通过广泛查找进口替代的有关数据,阐述近代进口替代的一般情况;第二,结合CGE模型,深层次分析进口替代引发的思考。
1 进口替代数据反映的信息
从行业结构和布局情况来看,近代中国的“进口替代”有三大基本特点。
1.1 第一大基本特点:进口替代工业发展缓慢
关于中国近代进口替代工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可以从表1、表2中的数据得出答案。
首先,表1的数据表明,虽然近代工业从无到有,产值比重快速增长,近代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也是手工业的2倍多。但是,社会的整个工业水平还是以手工业为主,手工业的产值比重最少也是近代工业的2 倍多。这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的工业很少,发展十分缓慢。
其次,衡量进口替代工业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机器化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表2的数据表明,1936年,中国虽然在棉纺、采煤、采铁矿和冶铁工业中,机械化生产程度很高,超过80%。但是表2的数据也告诉我们,就社会全部工业生产而言,机械化生产的比重只占28.93%,很低,而手工生产的比重却占了全部工业生产的71.07%,很高,是机械化生产比重的2.5倍。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机器技术和运营落后,设备简陋。
另外,从当时的人口数量、工人人数和工业的对比来看,查阅资料,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说明,近代中国的劳动力非常充裕,但是工业很少,而且落后。工业是国家的支柱,美国、日本强盛,敢于侵略中国,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业发展起来了。而像中国这样,没有工业,经济瘫痪,岂能不被侵略?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近代由于受着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腐朽等多种因素控制,所以近代进口替代工业蜗牛式发展、技术和经营非常落后、产值十分低下、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小。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中国明显落后了,没有工业,经济在哪?经济不够强盛,国门能守住吗?
1.2 第二大基本特点:进口替代工业被外国资本垄断
衡量进口替代工业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标志是工业资本的密集程度问题,也就是技术与资本的关系问题。从表4我们看到1914年~1920年中国工业资本投资规模非常大。可是,仔细分析资本投资来源的构成发现,外国列强在华企业拥有资本雄厚、设备和技术先进等优势,垄断了中国近代工业。
下面本文再通过史料数据加以说明。
一是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投资急剧增加。1902年除去庚子赔款,各国对华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借贷)总额,从19世纪末的每年2亿~3亿美元,激增为8.1亿美元;1914年更是增至17.1亿美元,这应该是侵略的另一种方式,即资本侵略。
二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形成了几个大的垄断组织,如机器造船业中的耶松船厂,1900年吞并了上海的另外两家船厂以后,资本由75万两增至557万两,垄断了当时上海的整修造船工。
三是西方列强在华公司迅速扩张壮大。如英国的怡和洋行,自1832年成立到1914年止,它先后成立了30个企业,资本至少在4千万元以上,发展迅速,扩张迅猛。
四是日本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在1906年创办时,资本为2亿元,1920年一跃而为4亿4千万元,“如此巨大的资本,以三井公司或三菱公司之财产,或足与之比较,但仅一公司而有如此巨大资本者,在日本固无之,即以财力充实之正金银行论……亦仅及满铁资本之半数耳。由此观之,满铁不仅在日本公司之中,高据王者地位……即在世界拥有如是巨资者,亦寥寥可数”( 《满蒙问题》第71-73頁)。
首先,表5表明,近代中国工业偏重消费型的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不发达,民族工业一直以轻工业为主,没有机器制造工业和冶金等重工业,缺少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石。可见,进口替代工业中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造成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近代中国没有原始资本积累;二是投资方式达不到近代化的要求;三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近代工业只能采用“少投入,短平快”的方式,适合轻工业,因此,轻工业成为早期我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优先。
其次,据史料记载,1911年我国共有民族工业419家,其中两湖地区32家,两广地区71家,江浙地区148家,三者相加共有251家,也就是说,当时我国民族工业的半数以上分布在两湖、两广和江浙地区,进口替代工业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造成这种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原因,一是这些地区被侵略者较早入侵,其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二是这些地区有便利的水路交通,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2 从技术角度,CGE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我国近代进口替代情况
2.1 CGE一般均衡模型简述
CGE全英文名称是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即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作为经济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30多年来,被世界各国各行业广泛应用。
运用CGE一般均衡模型,我们可以将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数量化,并联系起来,能够考察分析经济某一部分的扰动对经济另一部分的影响。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是Walras一般均衡理论,使用时先对要分析的经济体进行数字设定,然后调整商品和要素的数量和价格,实现Walras一般均衡理论所确定的供需均衡。这主要反映在宏观闭合上,宏观闭合要求市场出清,即在价格机制下,每个市场都必须达到均衡。各个市场的均衡关系用数学方程可描述为(模型变量的含义请查阅Walras一般均衡):
从一般均衡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达到Walras一般均衡需要所有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本文基于进口替代发生在进出口市场上的考虑,主要分析国内市场综合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以及国内产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也就是进出口的供需平衡。在对外贸市场这一局部市场均衡的分析中,推导出是否有总体市场上Walras一般均衡的存在。
2.2 从近代关税入手分析进出口市场是否存在一般均衡
(1)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逐渐被半殖民地化,成为侵略者掠夺中国的工具。确定和调整关税税则,本属一个国家的主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1842年、1844年英国和美国先后用刺刀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侵略者取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1858年11月,英国、法国又分别用刺刀逼迫中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条约第十款写道:“由总理外国通商事宜大臣或随时亲诣巡历,或委员代办。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判定口界”。按照此条约,外籍税务司制度取代了外籍税务监督制度,中国海关被侵略者控制。结果显而易见,正如总税务司赫德所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根据条约而建立的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是为使贸易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为使中国人按照条约规定强加给他们的贸易方向行动”。由此可见,中国关税的行政管理掌控在帝国主义手中,近代中国的关税必然按照帝国主义的利益而制定,成为侵略者榨取原料、倾销商品、获得高额利润、掠夺中国的工具。只要认真分析表6的鸦片战争前后税率表,就能够得到以上观点。
(2)根据近代关税情况,CGE描述的一般均衡在中国近代市场上根本不可能存在。瓦尔拉斯均衡描述的是真正的等价交换,在此条件下,长期来看利润必定为0。可是,从关税情况来看,在中国近代进出口市场上西方列强始终操纵着关税,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着优势地位:一方面,西方列强降低了进口关税,将大量商品特别是消费品倾销到中国,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获得大量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大幅度降低茶、丝等西方喜爱的消费品的出口关税,低价购入,运到西方再高价卖出。同时也降低糖、棉等原料或初级产品的出口关税,将原料低价掠夺到西方后再高价卖回中国。这样,在这低价购入,高价卖出的过程中,西方列强得以赚取大量利润。所以,近代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由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根本不存在等价交换,西方在不等价交换中赚取了大量利润,且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一步加深而更加扩大。由此可以得出,进出口市场上仍然存在利润且利润不断扩大,因而也就不存在一般均衡;这一局部市场达不到均衡,就无法做到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中国近代市场上总体的一般均衡也就不可能存在。
3 中国近代进口替代工业是夹缝中生存,困境中发展
首先,从进口替代的数据信息来看,一是中国的进口贸易不断发展,其原因是鸦片战争之后,八国联军侵略了中国,中国广阔的市场被打开了,通过进口贸易,大量的洋货被运进来倾销,外国侵略者、商人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暴利。二是中国的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发展,其原因显而易见,略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把原材料价格压到最低,而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原材料,很合洋人的胃口,西方列强使用武力掠夺和技术侵略等手段从中国得到了大量的、最低价的原材料,通过出口贸易流往国外,低价的原材料必然带来高额的利润。三是中国国内出现“进口替代”企业,生产进口物品的替代产品,其目的是“分洋人之利”,把银子留在国内,实业救国。要注意,这些企业是诞生在外国列强主导的进出口贸易都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所以说中国近代“进口替代”行业是夹缝中生存,困境中发展。
其次,从CGE模型的分析来看,中国近代并不存在一般均衡。其原因是,近代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完整的主权,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处于不平等的交换之中,商品交换不是等价交换,进出口贸易没有互利互惠可言,中国社会的供求关系不是“市场”操控,而是“武力、强盗”说了算,何来“均衡”?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蒙受了巨大损失,一头老黄牛与一小块洋碱(肥皂)等价。在西方列强对进出贸易的主导下,中国出口的是低价的原材料,而进口的则是高价的外国产品,列强们获得了巨额的商业利益。结局是,地球上的财富从一端流向另一端,贫穷的国家更加贫穷,富有的国家更加富有,列强国高速增长的经济是通过掠夺中国经济而得来的,“均衡”在哪儿?
总之,从以上对进口替代数据分析和由CGE模型联系到的不平等贸易可知,欧风美雨催生了中国近代进口替代工业,由此兴起了中国近代工业;同时,进口替代工业的诞生也佐证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侵吞中国经济,所以,中国近代“进口替代”工业经济举步维艰、夹缝中求生、困境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泽辉.中国近代进口替代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2] 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4]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5]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M].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
[6] 程峰.論近代中国进口替代工业的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
[7] 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人民出版社,1955.
[9] 孙毓棠.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10]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M].科学出版社,1957.
[11] 程峰.论近代中国进口替代工业的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
[12]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M].科学出版社,1957.
[13] 张燕霞.水泥行业涉税数据模型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14] 王韬,周建军.我国进口关税减让的宏观经济效应——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4(2).
[15] 陈赞绵,胡艳杰.近代中国低关税局面形成的原因[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16] 邓泽辉.中国近代工业进口替代的启动与对外贸易[J].昌吉师专学报,2000(3).
[17] 盛娟.中国经济的CGE模型及政策模拟[D].中国人民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