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岁寒三友壶”的多重审美价值
2017-05-30顾斌武
顾斌武
摘 要 紫砂壶艺作为陶瓷百花苑中一支奇葩,其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造型,质朴无华、温厚典雅的内涵,往往会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捧于掌中不忍释手。紫砂壶作为饮茶之佳器的同时,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它既可作为一种欣赏的艺术品,与人朝夕相伴,如果对它精心呵护,长期抚摸,肌肤相亲,就能情感日深、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进而领悟到许多人生的哲理。
关键词 岁寒三友壶;紫砂;审美价值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已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紫砂陶艺术,或者说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制作艺人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问题。现以这款紫砂“岁寒三友壶”(见图1)为例,谈谈壶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多重审美价值。
1 紫砂“岁寒三友壶”的造型美
紫砂“岁寒三友壶”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造型的神态,力求形象逼真为主,同时也经艺术手法的处置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浓郁的回味。紫砂“岁寒三友壶”以一段上面大、下面小的松干为壶身的造型,节疤、树皮、年轮细致入微。松桩为钮,梅枝为柄,松枝为流,壶腹辅以竹节装饰,松之遒劲、梅之素雅、竹之清净,尽显一壶之中。紫砂“岁寒三友壶”借松、竹、梅的题材来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思想,其形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形艺术突出。无论正视或侧视都充满一种美的气势,紫砂“岁寒三友壶”足以代表以松、竹、梅入题的紫砂壶典范。
2 紫砂“岁寒三友壶”的材质美
紫砂“岁寒三友壶”采用紫泥精制而成,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的特点。远望之,紫砂“岁寒三友壶”灿若琬琰浮精英,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尽致的体现。紫砂壶却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养生,以养浩然之气。
3 紫砂“岁寒三友壶”的精神美
紫砂“岁寒三友壶”以松、竹、梅三者为题材而创作,蕴含着独特的精神之美。第一,松长生,叶常绿,以静延年。据《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千岁之松”。民间也有“不老松”之赞语。古人常以松祝寿考,喻长寿之意。松不畏霜雪,终冬不凋,傲然挺立,坚毅不拔。古人以松喻君子,象征其刚强意志、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论语子罕》记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紫砂“岁寒三友壶”以松为题而塑造器皿,以松寓意颂扬其高尚之精神。第二,竹经冬不凋,故“岁寒三友”中,竹居其一。竹滋生容易,成长也快,古人将竹比喻为子孙众多。紫砂“岁寒三友壶”以竹之直入题,颇有立根破岩之势,竹子坚韧挺拔、不屈不挠,这里将其比喻为高风亮节的君子。第三,梅花为我国之国花,它斗霜雪、抗严寒,冰肌玉骨,傲然挺立,迎春花开,清香沁人,高洁清幽。紫砂“岁寒三友壶”以梅为题材,是高尚品格的象征。
4 紫砂“岁寒三友壶”的命名寓意
关于紫砂“岁寒三友壶”的名字,还有特殊的来历。松和竹经冬不凋,梅迎寒开花,故名“岁寒三友”。宋代林景熙的《霁山集五云梅舍记》记载:“即其居梁士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清高宗御制诗》三集也提到:“南宋马远有‘岁寒三友图,所绘松、竹、梅。……三友图在内府,乾隆帝有诗题。”由此可知,在宋代的时候,已将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紫砂“岁寒三友壶”以松、竹、梅三者为题材,寓意坚忍不拔、正气凛然的精神,故为君子之风。
5 结 语
品读紫砂壶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精神的修养,可以净化心灵。而紫砂壶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本篇以紫砂“岁寒三友壶”抛砖引玉,探讨了紫砂壶的造型美、材质美与精神美,为归纳总结出紫砂壶的制作理念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蒋亚芳.漫谈紫砂壶的四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11):60
[2]勇丽琴.品味紫砂壶的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