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研究

2017-05-30陈栓

科技风 2017年23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应急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凭借运能大、能耗低、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但其自身存在的结构复杂、客流密集和空间布局限制的缺陷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应急处置实务出发,对轨道交通所辖区域内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提出构建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及联动机制,为轨道交通企业应急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

2017年4月3日发生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爆炸袭击事件,因为地铁运营方的快速合理处置,而沒有发生更加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开展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合理制定组织好应急预案的联动效应,尽可能地消除、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风险分析及突发事件分类

1.1 危险源辨识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作为直接负责运营生产的管理者,危险源识别的重点范围涉及生产服务活动的各项环节,依据“人、机、管、环”的四个要素,将危险源划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分别为运营人员、设备设施、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

1.2 风险分析

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出发,风险表示发生危险的程度,根据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大小。

公式:D=L×E×C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在危险性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3 突发事件分类

根据轨道交通运营生产企业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进行分析,分为以下四类:

(1)运营生产类——指由于人为误操作或系统及设施设备可靠性较低造成事故故障,该类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列车故障、轨道系统故障、通信故障、信号故障、供电故障、大面积停电、异物侵限等。

(2)消防治安类——主要包括消防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主要表现形式为:火灾、爆炸、恐怖袭击事件、突发社会治安事件、安检事件等。

(3)自然灾害类——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对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主要包括:地震、地质灾害、恶劣天气(暴雨、雪)及重污染天气(雾霾)等。

(4)公共卫生类——指由于环境条件或疫情传播造成的突发事件:如有毒有害气体侵入、突发公共卫生等事件。

2 应急管理模式目标及体系组成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不断深化,所面临的运营事件已不再是线路式运营阶段呈现出的相对静止、相对孤立、影响范围小、传播速度慢的特征,而更加趋向于影响范围广、扩散速度快、综合性强、回旋空间小等新特征。为了适应新情况下的应急工作要求,必须将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纳入到综合交通应急系统整体考虑。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点、突发事件分类及建设目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模式应由预防与预警系统、组织体系、预案体系系等构成[1]。

2.1 预防与预警

2.1.1 预防管理措施

预防体系的建立,要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针对各类危险源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日常监控和检查要求,确保预防工作落实到位。

2.1.2 预警体系建设

预警体系应包含社会共享预警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特有的预警系统两部分。

(1)与社会共享的预警系统,即为通过与社会外部公共预警资源建立联动机制,为轨道交通提供的预警服务。如气象预警、地震监测预警、社会公共安全和卫生预警等。

(2)城市轨道交通特有的预警系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逐步建立起“横纵结合、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预警及时、职责明晰、响应高效、处置迅速”为总体目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尤其当线路成网后,轨道系统应减有相适应的安全监控平台,重点对列车车辆、线桥隧、电扶梯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及风险评估。

2.2 应急组织体系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建立有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执行组织两级应急组织,以保证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快速、高效、有序。

2.2.1 应急救援中心

在运营企业,事发线路控制中心随即成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类人员: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负责具体救援指挥;技术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指挥中心成员,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急协调组,负责提出处置对策及建议,调用所需应急资源等。

2.2.2 应急救援执行组织

为保证现场处置工作高效开展,该级应急组织至少应涵盖以下几类人员构成:现场指挥,行使现场处置指挥权;警戒救护组,负责现场的初期抢险处置;抢险救援组,具体实施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资源保障组,负责采购和配送应急物资;事件调查协调组,组织事件调查、取证工作;信息发布组,媒体公关应对、信息发布;善后处理组,负责善后处置、理赔等工作。

2.3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三级预案构成[2]。

(1)公司总体预案是针对企业各类突发事件编制的应急预案,为综合指导性文件,与政府部分预案相衔接。总体上阐述应急原则、组织机构、安全职责、事故预防、应急响应、信息发布等主要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作为总体预案的补充细化文件,针对具体时间类别制定,明确救援程序、具体的应急措施、职责分工及接口关系,涵盖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运营生产类、消防治安类、自然灾害类和公共卫生类等。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现场抢险救援行动的方案和具体的救援处置流程,是作业人员实施应急工作的依据,是专项应急预案的支持文件。

参考文献:

[1]宋键,杨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09):79.

[2]谢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02):4143+65.

作者简介:陈栓(1988),男,河北廊坊人,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