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创新发展

2017-05-30吴兴梅何毅

邓小平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吴兴梅 何毅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创新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有其理论基础、战略依据、国家实力、利益抉择等方面的独特生成背景与内在逻辑。中国提出这一理念,实现了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通过以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合作共赢、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开展对外援助、以国家利益为基点解决外交争端、以公共外交行动强化人文交流,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思想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2-0037-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局势,紧紧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就我国的外交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与新方法,引领我国外交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背景与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使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并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的外交热词和重要的核心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特定背景下生成的,拥有自生的、鲜明的内在逻辑。(一)理论基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上部分地区还处于动荡状态,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因此,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必须承担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历史重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以此为基础而提出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阶段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概括与总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推行改革开放国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也必定要走和平发展之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饱受战乱的痛苦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将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世界发展作为己任。对此,如同王毅外长所谈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1〕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时代潮流发展大势所趋,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更是彰显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维度。因此,当代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方略,扩大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衔接中国与海外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二)战略依据: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的信息化技术革命的不断进行,导致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形成共存共生的局面。全球化给各国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际市场高速运转,全球资源被优化配置和使用,各国可以共享众多领域中的先进科学技术。對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改革开放之策,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命运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经济全球化又是以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遭遇各种不公正待遇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相对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频频抬头,给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带来诸多纷扰。再加上国内产业调整难度不断增大,以及数据时代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客观存在等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转型发展更为艰难。但是,这些问题的滋生并非是由哪一个国家单独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审时度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各国携手共进、齐心协力为建设和平、繁荣发展的世界而贡献力量,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为应对多种挑战而进行的重大战略选择,是要在利用世界大舞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实现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的有机统一,以中国的和平与繁荣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三)国家实力:全球化时代战略选择的客观基础依照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以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及民众的国际视野等为基础。

中国与世界已经形成相互联系、共生共存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地位也得到相应提升,并能够参与、共享国际话语权的分配。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具备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实力;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长期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拥有着让世人为之着迷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民众国际视野与国际胸怀维度,中国人民同样具有相应的能力,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的:“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3〕,相对应,中国政府也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具备承担与国家实力相对应国际责任的能力等。因而,当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完全能够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与发展。(四)利益抉择:中国外交战略抉择的核心考量国家利益是各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亦是如此,针对应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新时期外交挑战,通过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条件。

当前,世界并不安宁,我国外交事业仍旧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大国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往往旧的国际矛盾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已经出现。西方国家也不断利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钳制中国,其中,美国实行“新干涉主义”,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动作不断。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的频频动作成为中国外交面临诸多争端的重要原因。

针对中国面临的诸多外交争端以及国家利益面临严重威胁的现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4〕;“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5〕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一背景下的提出,是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表现,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加深与亚非拉等地区友好国家的感情,有助于中国与西方大国、周边邻国在平等、友好的氛围内进行对话合作,有助于解决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外交争端问题,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创造良好条件。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创新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平外交战略、立足当前国内国外复杂形势提出的,这是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外交理论创新发展提高国际话语权当前,国与国之間的较量已经不再是单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大小的对比,而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维度的综合国力较量。其中,国际事务处理过程中的话语权,尤其是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的支配权,成为各个国家在外交领域争夺的焦点。国际话语权以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等为基础,以政治文化影响力为主要表现,因此,积极推动外交理论创新与发展,以国际社会听得懂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融通中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改变国际舆论宣传中“失语”与“挨骂”等被动局面,打破西方对国际话语权的把持,成为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促进我国外交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指导着外交事业的有序发展,使世界更为了解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有效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话语权分配中的地位与影响。从当前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来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困境不断得以改观,中国以平等姿态向世界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声音,并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之中,这对于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以合作共赢为主旋律的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合作共赢的时代产物。当前,受全球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的影响,全球范围内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挑战。各国为实现本民族的存续与发展,就必须走合作共赢之路——只有合作方能实现和平,方能实现共赢发展。处于市场经济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各国必须摒弃原先的零和博弈思维方式,以互利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本民族利益时兼顾其他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利益,在寻求本民族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共同发展。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征程之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不仅仅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梦想,还是与“亚太梦”、“世界梦”有机统一的,中国梦是旨在以中国发展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富强的伟大梦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道:“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6〕

合作共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唱响时代主旋律、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华民族为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进步的一份贡献。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对全世界人民的庄重承诺,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指导理念,正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为世界的共同繁荣奉献力量;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呼吁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共享和平发展成果而努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7〕(三)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开展对外援助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活跃于世界舞台,对外援助既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建设与维持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帮助其国内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对外援助,尤其是注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始终是我国外交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到向越南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物资援助;从传统输血式的物资提供到旨在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从以往单纯的经济援助到现在的多形式合作共赢式发展等等,中国对外援助从形式到内容、从策略到方法均发生了重大转变,这是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体现。

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开展对外援助工作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负责任大国”概念,倡导我国在强化国内经济建设的同时,遵守国际准则、信守承诺,与其他国家一起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也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胜利。习近平主席把和平发展的中国定位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就是向世界昭示中国正在走一条与西方大国截然不同的和平发展之路。〔8〕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需要获得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帮助,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样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9〕。故而强化对外援助,既是中国的重要外交工作,又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应对国际事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四)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基点解决外交争端民族国家依然是21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的概念及实践基础,民族生存与发展诉求仍是各个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各个国家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维护以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为核心的国家利益,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家利益为基点解决外交争端,是我国开展对外交往关系的核心内容。中国提倡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发展,并非是祛除国家利益、民族生存的“共同发展”,而是在坚守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开展对外交往合作,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有学者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会自动生成,必须由国际社会共同打造。为此,转变观念至关重要。要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之间存在日益发展的正向关系,要以建设性思维来指导处理相互间的矛盾和问题。中国领导人在最重要的多边场合阐述这一重大命题,意味着中国将率先为此而努力。”〔10〕

中国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基点解决外交争端,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着世界上绝大多数资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仍客观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国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争端、局部动荡时常发生,对世界的稳定发展与全人类的繁荣进步构成严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但是,西方国家仍是囿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与西方大国固有的傲慢来审视中国, “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不断增多,领土纠纷时有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审时度势,立足于当代中国在国内国际面临的复杂局面,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点出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加深与中国有着深情厚谊的兄弟国家的感情,有利于团结与中国无核心利益争端、存在合作发展前景的国家与民族,有利于扩大与西方发达国家、周边与中国存在核心利益争端国家的对话基础,从而为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五)以公共外交行动强化人文交流开展公共外交,扩大对外宣传与交流覆盖面,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维护、促进国家利益的新型外交形式。这一新型外交形式在对外交流的深度、交流对象的具体性等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且手段与方法显得更为柔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指出: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即强化对外的人民外交与公众外交,大大丰富了中国对外交流的渠道与形式,深化了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与程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外公共外交活动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人文交流。其中,“夫人外交”是在政治硬对抗中的调节剂,是中国外交工作社会化与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夫人外交”有助于祛除中国首脑家庭给本国民众和其他国家民众带来的神秘感,拉近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公众的距离,以领袖和谐融洽家庭氛围为中国良好形象添砖加瓦;同时,“第一夫人”通过参加海外慈善活动、参观博物馆、访问学校等活动展示自我魅力,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又是中国国际交往友好态度的彰显与宣示。此外,依托社会团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对外交流,对沟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即“随着中国国内社会力量的壮大,社会团体走出国门是个必然趋势,它们在环境、公共卫生、社会救济、减灾救灾、教育、粮食、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沟通作用,帮助政府传播包容利益观念,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中国公共外交很重要的组成部分”〔11〕。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創新与发展的重要表现,是新形势下指导我国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托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外交战略思想注入了活力,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与突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一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从世界局势发展来看,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动承担大国责任,获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全球视野妥善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思路、开创了新局面,有力地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使得中国能够更为灵活地处理各项涉外事务、应对国际挑战,这既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环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更加坚定了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兼顾了更多国家的合理关切和利益诉求,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的重要衔接点,是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一起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同努力的重要表现。(二)以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的稳定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中国外交工作的理论核心与实践指南,这既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立场,也是中国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方式和坚持和平发展之路的外在表征,获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拥护与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有效继承,对于促进世界稳定繁荣具有重要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非只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口号,而是依托“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欧亚经济联盟”等重大战略项目,为强化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理念。正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持续有效地与西亚、中亚国家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持续援助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创新援助工作方式、以多样的合作发展代替原先单纯的物资援助、以强调受援助国家自主发展能力代替原先单纯输血式的援助,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医疗卫生状况有效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中国以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繁荣的重要表现,更是发展中国家间兄弟情谊、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大团结的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国内国际面临的复杂情况,与时俱进,就开展具有中国特色外交工作而提出的系列外交新思路、新方法,这是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创新与发展,这一“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12〕的重要理念,对于今后中国外交工作的创造性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N].人民日报,2013-09-10(07).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3〕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N].人民日报,2013-3-20(01).

〔4〕〔5〕〔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7,249,273.

〔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02).

〔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02).

〔8〕刘德斌.公共外交时代更有条件合作共赢[N].人民日报,2016-05-08(05).

〔10〕胡泽曦,苑基荣,杨讴.绽放中国特色共创世界未来[N].人民日报,2015-12-30(21).

〔11〕苏长和.人文理解与文明对话——公共外交新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1-27(15).

〔12〕郭海龙,汪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价值和实现[J].邓小平研究,2016,(03):40.

(责任编辑王生胡学举)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