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传播能力的评价指数
2017-05-30罗兰魏超李光明王旗郁增荣
罗兰 魏超 李光明 王旗 郁增荣
以上海市为例探讨科学传播的评价与促进方法,提出反映科学传播能力的评价指数体系,初步评价了上海市各区县的科学传播能力指数,对比分析了上海市各区科学传播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科普政策提供参考。今,科学技术的实力和国民的科学素质成为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随着科学研究的高度组织化和社会化,20世纪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科学普及”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和“科学传播”阶段。
科学传播及其发展
1990年代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科学传播是指科学资料、科学知识、科学情报的交流、传播和共享活动。它以科学文化为导向,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及孕育于其中的科学思想;传播和普及科学过程及孕育于其中的科学方法;传播和普及科学价值及孕育于其中的科学精神。对于“科学传播”,有学者认为它主要注重把科学传播的引入看成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强调互动学习而不是单向传授。近年来,流行的观点把科学传播定义为:“科技知识信息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的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科技传播发展的不断推广,可以促进创新体系的高质量运行,并有效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对科学传播的理念与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能够使科学传播更为有效,具有现实意义与发展价值。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研究应该包含主体传播者、内容讯息、渠道载体、受传者、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在科学传播模型的相关研究中,翟杰全提出了一个评价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评价模型,该模型选取若干反映国家科技传播基础设施、机构科技传播能力、媒体科技传播能力、国家科技传播基础环境实际状况的具体指数,形成了一个包括50个指标的指数体系。戈丁(B.Godin)和金格拉斯(Y.Gingras)提出测量国家科学文化的社会组织模型,从投入和产出两端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前一个模型只是提出了一个综合指数体系,并没有进行实际测量。后一个模型则把对科技文化的测量指数转化为一些已有的调查中可得到的指数。本文将结合传播学理论与政府投入在科学传播中的能力体现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上海市区域科学传播能力。
科学传播能力评价的指数体系
指标选取原则
在科学传播领域,政府能力的体现主要在五个方面,即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活动和科普传媒,结合传播学理论,并根据以下原则挑选适当的指标。
(1)数据可获得性。设置指标的关键是这些指标能不能采集到数据,即使有些指标在理论上有意义,但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无法采用。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来源于上海科普统计报告及相关区域基础数据。
(2)相对稳定性。因指标体系不能轻易变动,需要了解一个区域科普工作的多年连续发展状况,因此要求所选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与连贯性。
(3)科学性与重要性。所选取的指标要具有科学性,能真正反映科普工作的发展。同时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在多个类似的,具有关联的指标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
(4)平衡性。首先是绝对量指数和相对量指标的平衡。绝对量反映了规模,绝对量大代表有规模优势。但决定区域科普发展的不单是规模因素,某些相对量指标更能够反映科学传播工作的成效。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类指数和绩效类指数的平衡,现实指数和潜在指数的平衡。
依据以上原则,可构建科学传播能力指数指标体系。
权重的确定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权重的确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本研究主要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标准差系数权数法,即首先求出各标准化值指标的均方差,将这些均方差归一化,其结果为各指标的权数,计算方法如下:
上海市科学传播能力的指数分析
以2010-2015年上海市科普统计数据为基础,依照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筛选并计算得出上海市各区每年数据值,按照权重的确定方法求取各个指标的2010-2015年每年的权重值,以平均值作为最终权重,将各区数据无量纲化后与相应权重相乘得到各指标指数,并按照科普人员、科普活动、科普经费、科普场地、科普传媒5个板块对2015年各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相應综合指数。
研究发现,各区科普场地与科普传媒指数差异较大,科普经费与科普人员相对差异较小。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黄浦区和奉贤区综合指数较高,浦东新区在各类指数上都较为突出,尤其在科普场地方面远超其他区域;闵行区在科普人员、科普传媒和科普经费方面都比较突出,尤其在科普活动方面投入大、成效显著;奉贤区在科普经费方面位于各区前列。崇明区、松江区、普陀区、青浦区和杨浦区较为居中,其中崇明区在科普人员和科普经费方面存在优势;松江区则在科普活动和科普经费两个板块中较为突出。金山区、嘉定区、长宁区、虹口区、徐汇区五个区在综合排名上较为靠后,其中金山区的科普活动板块、嘉定区和虹口区的科普人员板块与排名靠前的区域差距较小,但五个区在其他板块上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从传播学理论与科学传播的主要要素出发,构建具有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科学传播能力指数指标体系,并通过对上海市各区科学传播指数的测算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区在政府投入及成效上的差异较大,科学传播能力侧重方向也有所不同,从而能够为各区科学传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数据的可获得性与真实性是制约科学传播指数指标选择的关键因素,如新媒体在科学传播领域已成为无法忽视的传播手段,但由于该领域数据的采集难度较大,因此在目前研究阶段未纳入指标体系;同时,目前获取的数据严重依赖各区提供的科普统计数据,各区对部分数据申报标准的理解仍有所差异,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拓展数据获取渠道,并制定更为严格的数据申报标准,从而优化科学传播能力指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使其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