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艺术原理、共性规律为指引和依归

2017-05-30宋克宾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2期

摘 要:越来越多高校开设艺术学理论学科,由于缺乏专业认知,不少研究生论文出现非专业选题现象。研究生是学科建构的重要力量,非专业选题问题已经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和健康发展的极大障碍。如何进行艺术学理论的专业选题?文章认为以艺术原理、共性规律为指引和依归,至少有三种思路:以“音乐、美术、舞蹈”为基础打通多门艺术的整合研究;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的全景观照;音乐、美术、舞蹈、设计等单门艺术的宏观超越。在具备艺术学理论视野的前提下,从门类艺术的前沿成果出发,超越门类艺术学科的关注边界,不仅可以建构艺术学理论公共知识,还可以使门类艺术本身的研究得以生长,并促进门类艺术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专业选题;艺术原理;共性规律;综合艺术;门类艺术

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2-0042-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7.02.008

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相比较而言,艺术学理论是一个尚末成熟的一级学科,其学理基础正在讨论、建设和完善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艺术学理论研究生的专业认知模糊,不能明确区别艺术学理论与其他一级学科的差异,选题往往“与其他一级学科博士生论文选题的区分度模糊,甚至是没有区别。”[1]由于非专业性选题原因,论文盲审往往不能通过,以至不能拿到学位。

笔者不久前参加了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2016年全国第十二届艺术学年会,与会文章虽然非常多(150多篇),但发现文章展现的学科公共知识与共同话语并不多,很多文章不能被界定为艺术学理论专业论文。纵观2011年以来期刊发表艺术学理论文章,情况同样并不乐观。事实上,除了学生,相关教师、专家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写作也存在非专业选题现象。

产生非专业选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研究者思维仍然停留在以前所从事的门类艺术中,学科专业理解度不够;从业者鱼龙混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示范性、权威性、典型性研究范本少,学科选题的“专业性”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缺失。

因此,如何进行艺术学理论的专业选题和写作,是一个可以专门探讨的重要问题。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构完善和健康发展,也急需要克服非专业选题造成的障碍。依据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历史、性质、功能、要求以及学科建构现状、从业者知识结构等因素,本文认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完形并非一蹴而就,专业选题的方法和模式也并非一种。这里展示三种选题思路,就教大方。

一、以“音乐、美术、舞蹈”为基础打通多门艺术的整合研究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先行者张道一先生指出,“艺术学理论还要求研究者将所有艺术种类全部打通,以此来探讨艺术的原理性问题和艺术的规律等问题,所研究出来的理论能揭示所有不同种类艺术的共性的本质特征,而不是某一艺术种类的本质特征(否则就是门类理论),能解释艺术总体规律,因而它是宏观的、综合的和整体的上位概念的艺术理论,即原理性很强。”[2]以整体、宏观、综合视野研究艺术原理和共性规律,可以说是艺术学理论研究一个基本共识。毋庸置疑,贯通多门艺术进行整合研究,更容易发现艺术原理和共性规律,研究成果也更具有说服力。所以,艺术学理论学科首先强调多门类艺术的整合研究。因此,打通多门艺术进行综合研究的选题,是艺术学理论学科最核心的选题方式。这种选题要求打乱、汇通、重新组合门类艺术,跨学科、多向度互融探讨创作、表演、设计、演奏等艺术实践所展现的艺术规律,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出艺术“隔行不隔理”的艺术原理,说明艺术与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方面选题的成功写作,应该给予学科最高学术评价。

对多门艺术进行打通、整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如何去操作?

张道一先生在《艺术学的研究与方法》一文中提出艺术形态的“三大块”:音乐、美术、舞蹈[3]95。后来,李倍蕾、赫云又把这三种基本形态比喻为艺术类型的“三原色”[4]。“音乐诉诸听觉,美术诉诸视觉,舞蹈是人本身,这三种活动概括了人的感官和自身的艺术。戏剧、电影、电视是前三者综合起来发展的艺术形式。”[5]也就是说,音乐主要为听觉艺术,美术主要为视觉艺术,舞蹈主要為(身体)动作艺术,而戏剧、戏曲(舞台艺术)和电影、电视(“影视艺术”)综合了视、听和身体动作,是综合艺术。从这个角度说,音乐、美术、舞蹈,是认识综合性艺术以及综合地去认识艺术的前提或基础。

因此,艺术学理论的整合研究,首先是音乐、美术、舞蹈三种基本艺术类型的打通、整合,其次才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甚至周边艺术全方位的整合、打通。这符合艺术的形态构成,也符合中国目前以音乐、美术、舞蹈为主要艺术门类的学科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选题不是对艺术概论式的介绍,也不是对艺术基础知识的堆积和串联,而是对艺术原理的抽象认知,因此忌讳“拼盘”、“拼集”的研究取向。

以音乐、美术、舞蹈基本艺术形态为基础,整合两门以上艺术类型进行研究,是艺术学理论及其前身艺术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本方法,但实际也是最困难的要求和方法。艺术学理论学科充分成熟,特别是从业人员的充分成长之后,应该可以普遍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来看,真正能够做到对“三大块”进行“打乱”而综合研究,成果又包含或走到了门类艺术研究前沿,是比较少的。特别是能够深入到门类艺术形态结构、创作规律,能够结合艺术形态来探讨艺术的思想、观念、审美、原理,或者在艺术哲学美学指导下深度剖析艺术形态结构,成果均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目前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从业者,很多是文学、美学出身,往往以文艺学、美学视角来审视艺术。这种研究虽然可以做到论述艺术普遍的美学问题,但难以做到与艺术本体、艺术形态相结合而论。论艺术不论形态,难免不是飘在空中的“泛理论”。

第二,长期以来单科培养的艺术专业教育现实,使艺术学习者往往只能掌握一门艺术。学音乐的不懂美术、舞蹈,学美术不懂音乐、舞蹈,学舞蹈的不懂美术、音乐。这在现有艺术教育制度中,是合理的、合法的,而以“忠”于一门艺术甚至一门艺术中很小一个面为荣的观念在艺术界普遍存在。由于互相之间不了解,又缺乏宏观的艺术视野和素养,谈其他艺术学科难免不是“门外谈”。

第三,艺术的分科制度下,一些门类艺术在知识、技术研究方面精深发展,并且自我封闭起来。要求艺术学理论研究者同时掌握多门艺术甚至一门艺术的学科前沿知识、技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音乐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知识、技术的积累就非常丰厚。其他艺术专业或文艺学、美学背景下的学者、学生想要掌握音乐的深层规律特别是数理知识、技术,是有很大难度的。

因此,长期以来艺术分科教育制度下从艺者的知识结构、门类艺术分化研究背景下知识技术精深发展与自我封闭等原因,使得艺术学理论的整合研究在深度开拓上困难重重。这就使得以下两种选题,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构现阶段变得非常必要而且必须。

二、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的全景观照

通俗地讲,综合艺术是指融合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门类而形成的复合型艺术形式,一般包括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以及新兴综合艺术。艺术学理论学科强调综合、宏观、整体地研究艺术,而综合艺术本身在构成和实践上已经是综合的,这使得综合艺术应该天然是艺术学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

事实上,音乐、美术、舞蹈等门类艺术本身也具有综合性,只是综合程度不高。比如声乐是音乐与诗歌文学的综合,舞蹈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的综合,国画融画、诗、书、篆刻一体。居其宏先生把艺术的综合性分成不同层次,把由音乐、戏剧、舞蹈、舞台美术诸元素有机综合而成的歌剧、音乐剧、舞剧等界定为高级综合艺术,主张在“艺术学理论”下建立“综合舞台艺术学”二级学科。他认为艺术学界对综合舞台艺术的研究“多取单项性的平面视角:音乐学界对于戏曲、歌剧、音乐剧、舞蹈的史论研究及批评,多取音乐艺术的本体视角,而极少顾及它的文学文本或其他;戏曲学界对于戏曲艺术的史论研究及批评,多取剧本文学的视角,而极少顾及戏曲音乐或其他;舞蹈學界对于舞剧艺术的史论研究及批评,多取舞蹈艺术本体的视角,而极少顾及舞蹈音乐、文学文本或其他。”[6]。与此相似,电影电视艺术涵盖了“编、导、演、摄、录、美”等内容,但电影学、电视学的研究往往也是分开而论,多取传播的视角,极少从音乐、舞蹈、美术综合的艺术学眼光去审视。因此,虽然已经存在“戏剧与影视学”这样一个一级学科,但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仍然可以成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选题对象。只是艺术学理论对综合艺术的研究,有着不同于“戏剧与影视学”的目的和侧重点。

以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视角来研究综合艺术,既可以宏观审视,也可以微观解析,但最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宏、微观结合的全景观照。宏观审视是指把某类综合艺术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当作下位艺术组合进行整合认知、分析和评价;微观解析,是指把综合艺术分解成构成元素或下位艺术来逐个认识。宏观认知综合艺术,比较符合艺术学理论探讨艺术原理和共性规律的目的。但是,没有对综合艺术的微观解析,也不可能真正宏观地把握住综合艺术整体。因此,艺术学理论研究综合艺术,需要进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景观照。

综合艺术是由不同下位艺术门类综合构成,作为整合艺术如何存在?下位艺术是如何综合构成上位艺术整体?下位艺术在整体中的间性关系是什么?这正是艺术学理论需要认知和分析之处。概括地说,以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全景观照综合艺术的综合学理,是指对当下活态的以及历史上综合艺术的构成元素间性关系进行剖析、阐发、比较,包括探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中音、画、形、舞的交融关系,言、视、听、身体动作的互补道理,以及它们对综合艺术整体意义生成的价值,从而探索综合艺术整体构成中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不同体裁艺术共存交织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形式、综合规律和综合美感等。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艺术的全景观照,实际是艺术学理论对艺术综合学理认识的具体化、深入化,可以为第一种选题和写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借鉴。

以历史的维度,汉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史,很少有艺术综合论张道一先生指出:“本来,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思考问题多是从大处着眼,然后才关心于具体的某一项事物,加以认识和解决;然而对于艺术,却没有这样做。”(《艺术学不是“拼盘”》,载《艺术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页;“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善于作综合的思考,唯独对艺术没有进行归纳与概括......分门别类的研究大都有之,唯独缺少整合的研究。”(《艺术学的研究与方法》,《美术观察》,2009(4),第97-100页)。事实上,先秦对“五音”、“五色”、“五味”等艺术是有综合论述的,相关部分另有文章介绍。,但却有不少论述综合艺术的文献,特别是先秦两汉的乐论以及唐宋以来大量的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戏曲论著48种之多,是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解读这些文献,借鉴古人对综合艺术中综合学理的认知思维,可以为现代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建构提供参照。实际上,这项工作应该是当今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拙文《“艺理学”的学理建构——以解析<乐记>中的艺术形态理论为例》就属于这一类型的选题。文章分析《乐记》对“诗言志”、“歌永言”、“律和声”、“舞动容”门类艺术的间性关系,把握古人对音乐、舞蹈共性规律的认知,认知古人把握综合艺术“乐”整体形态的独特思维(比如“乐之器”、“乐之象”、“乐之饰”、“乐之文”、“乐之末节”、“艺成而下”等不同于音乐的整体表述)宋克宾:《“艺理学”的学理建构——以解析<乐记>中的艺术形态理论为例》,《民族艺术研究》,2016(5),第113-121页。“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称谓,存在一定的问题,有较多文章进行了讨论。梁玖先生提出了“艺理学”的称谓方法,抓住了学科的本质属性。本人在这篇文章采取了这一称谓。,这为我们从艺术学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今天活态的综合艺术,探索艺术原理和艺术共性规律,是有借鉴意义的。

三、音乐、美术、舞蹈、设计等单门艺术的宏观审视

对多门类艺术进行整合研究,更容易发现艺术原理和共性规律,其研究成果也更具有说明力。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本身就是高度综合的,是艺术学理论天然的研究对象。那么,音乐、美术、舞蹈、设计等非综合或综合程度不高的单门艺术,是否也可以成为艺术学理论的选题呢?

黄惇先生认为,“选取具有典型阐释意义的某一个艺术门类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也同样可以讨论具有一般意义的艺术规律问题,那么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好选题。”[7]笔者同意黄先生的观点,认为只要有艺术学理论的视野和方法,艺术知识结构较完善,以这些单门艺术材料为选题,照样可以发现艺术原理和艺术规律。

既然艺术学理论要求研究艺术的共性规律,并且艺术学学科门类下也存在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等学科,分别对音乐、舞蹈、美术、设计专门研究,那么这种选题如何突显出自身研究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属性呢?

这种专业选题,研究者应该明确意识到,论文不光是要写给本专业的人,而是要写给各个艺术领域的人,因此其写作思路和目的与其他一级学科门类艺术研究是不同的。其选题与写作的具体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上升到艺术原理的高度,从艺术材料揭示艺术的规律和道理,而不只是讲具体的艺术事象。

这些单门艺术的事象只是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材料,写作要通过材料解读、发现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共性规律,能够为其他门类艺术提供理论指导、引发艺理深度认识。这是艺术学理论以音乐、美术、舞蹈、设计单门艺术为选题进行研究,突显艺术学理论学科特性的最重要标志。比如,通过这些门类艺术研究探索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分类、艺术现象、艺术创造、艺术形式、艺术精神、艺术风格、艺术传播等。

第二、站在这些艺术的研究前沿,自觉地把前沿成果纳入到艺术学理论体系,形成艺术公共知识,构建艺术共同话语。

以音乐、美术、舞蹈、设计单门艺术材料为选题,研究者必须站在这些门类艺术研究的前沿,以艺术学理论的“精确度取向”[8]把前沿成果(包括研究方法、思路、理念、话语体系、新构知识等)引进艺术学理论学科,形成艺术公共知识。需要注意的,这里的公共知识不是概论的基础知识,而是精深的、专业的、前沿的知识。

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并不是要与其他一级学科隔绝,在自我封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是恰恰需要吸纳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来充权自身,并且促进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沟通、交流,成为门类艺术之间的呼吸和桥梁。从艺术学理论的建构现状来看,需要更多音乐、美术、舞蹈、设计领域的精英进入艺术学理论学科,把原学科的前沿、专业知识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学习、整合,使艺术公共知识得以产生和不断扩大,从而保障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的良性循环,为深层探寻艺术共性规律打好基础工作。不难设想,当音律知识成为了艺术学理论的公共知识,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还会在音乐学科面前尴尬吗?“不通一艺莫谈艺”,这些精通一艺的门类艺术精英实际已经具备了艺术学理论写作的基本条件,剩下的只是艺术学视野打开,艺术学方法的形成。事实上,能够真正深入艺术内在规律的高水准艺术学理论文章,大多数是那些精通一艺后从艺术学理论拓展自身的学者完成的。

第三、开拓、深化音乐、美术、舞蹈、设计的研究,解决这些单门艺术自身视野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彰显艺术学理论思维的应用价值。

张道一在《艺术与艺术学》一文中说:“在各个艺术门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认识艺术的共性,共同規律和共同特点;同时,对于各个门类的艺术来说,也有助于自身特点认识的深化。”[3]32也就是说,当我们掌握了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共性原理,可以运用这些规律和原理来指导门类艺术的创造实践和理论研究,深层阐述门类艺术的艺术现象和深层道理。

第四、提升艺术的实践境界,自觉把握艺术与人文的关系。

在艺术教育分科制度下,艺术实践与研究的“唯技术”、“去文化”倾向泛滥,研究者往往局限于某种艺术门类自说自话。很多门类艺术研究者,对于自己的专业非常了解,而对其它艺术几近无知,并且以此为荣,形成了“忠诚专情”的艺术情感。

这一方面选题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就是要把音乐、美术、舞蹈、设计不只是当作单门艺术,而是作为艺术文化整体的一个部分来对待、分析和审视。从这个角度讲,艺术学理论,应该是门类艺术学科研究者的一个生长点,使门类艺术研究者打开视野,从坐井观天和占山为王的狭隘中解放出来。

总之,以音乐、美术、舞蹈、设计单门艺术为选题的艺术学理论写作,对艺术学理论而言,既可以纳入、吸收这些艺术前沿知识,从而丰富学科公共知识,也可以探讨艺术原理;而对于这些门类艺术而言,是对原有视角的拓展、提升、超越。因此,无论从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构目标出发,还是从门类艺术研究生长需要出发,只要守住艺术一般原理、共性规律的指引和归依,也可以以音乐、美术、舞蹈、设计这些非综合或综合程度不高的门类艺术为选题而进行艺术学理论写作。

结语:一个项点,多个向度

2011年,艺术学理论才成为一级学科,只有5年的历史,应该说处在学科建构的初级阶段。目前阶段,打通多种门类艺术进行整合研究,对综合艺术全进行全景观照,在(非综合或综合程度不高)单门艺术材料基础上宏观超越,只要有探索艺术共性规律和基本原理的“顶点”原则指引,以抽象概括的学术思维研究艺术文化,建构艺术学理论的公共知识和共同话语,都可以视为艺术学理论的专业选题。艺术学理论综合的、全局的、整体的视野,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应该有一个由少到多,由分而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多元化、多层面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 梁玖.“艺术学理论”研究守候的恒定任务目标[J].民族艺术研究,2015(02).

[2] 张道一.艺术学科研究生应用手册[G].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91.

[3] 张道一.张道一选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95.

[4] 李倍蕾,赫云.艺术学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22.

[5] 张道一.艺术三要素[J].艺术学界,2012(02).

[6] 居其宏.综合舞台艺术学与艺术学学科目录修订[J].文艺研究,2012(01).

[7] 黄惇.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J].艺术百家,2013(02).

[8] 梁玖.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精确度取向[J].艺术百家,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