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调查研究

2017-05-30赵轶洁潘淑敏孟宪学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3期

赵轶洁 潘淑敏 孟宪学

摘要准确理解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方式的需求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与基础。编制《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调查问卷》,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全体硕士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科研究生对教学内容需求呈现多样化与学科化特点,对教学形式的需求呈现互动化、多元化、多模态等新趋势。面对新形势下公共英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言专长,实现英语+专业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3-0245-04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Instructional Needs of General English for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

ZHAO Yijie1, PAN Shumin1, MENG Xianxue2*

(1.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2.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To form a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for instructional content and methods in general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basis to effective teaching. The Questionnaire of Instructional Needs for General English for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 was compiled and conducted with all 2014Grader master students from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 needs for instructional content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ty and disciplinization, and needs for instructional methods tend to be interactive, multiparticipants and multimodal.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general English for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new trends, teachers should maximize their strength in language and realize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English+disciplines.

Key wordsGeneral english for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Instructional needs;Needs survey

基金項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161004201700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轶洁(1985—),女,河北宣化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信息管理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教法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农业信息管理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7-05-26

需求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准确理解学生需求是开发建设及组织利用教学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效进行教学的起点与基础[1],对真正落实“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起到关键作用。

英语学习的需求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语言学习过程与结果,英语学习需求可分为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两类。目标需求指的是使用目标语的需求,也就是学生未来必须参加的现实交际活动中使用目标语的客观需要,换言之,就是为了在目标场合有效使用语言而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指的是学习目标的需求,也就是学生当前英语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及逐步提高、接近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过程。根据语言学习的主客观因素,英语学习需求可分为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其中客观需求指的是学生的人口统计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籍贯、国籍、婚姻状态、教育背景、已学语言课程、目前外语水平、目前或期望从事的职业等;主观需求指的是学生语言学习中涉及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因素,如动机、期望、自我效能等[2]。根据英语学习的环境因素,语言学习需求可分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两类,其中前者指的是学生已有的外语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后者指的是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外语水平需求[1]。

按照以上3种主要分类方式,英语学习需求的目标需求、客观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而学生个人色彩浓厚的个人需求千变万化,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需要对学生的个人需求加以调查分析。学生的个人需求可以分为客观状态与表达状态两个方面。客观状态指的是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不以学生或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英语水平测试得知;表达状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及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交流而认识到、表达出的对教学资源、教学形式的主观需求,是以过程为导向的主观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历时性、动态性要求需求分析貫穿教学之前、之中及之后,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地摆脱以往教学中依赖教学大纲、忽视学生个体需求的弊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笔者对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探析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需求与问题,以期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目标导向。

1调查方法

针对新形势、新环境下农科研究生对教学资源及服务的需求,在预研究问卷的基础上咨询专家与学生意见,进行充分修订与完善,制订《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专业、现有英语水平、对现有课程及教材的满意度、对综合英语或学术英语的需求情况(包括听说技能与读写技能)、对教学内容与服务形式的需求等。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以及开放性问答题等题目形式,共计25个题目。

问卷采取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与开放性问答相结合的形式。经过测量,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α系数为0.901,大于0.9,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可用于后续分析工作。利用SPSS 13.0软件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测量足够度的Kaiser-Meyer-Orkind的值为0.753,大于0.7,说明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各题项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测量维度,可用于后续分析工作。

2调查对象

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的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全体硕士一年级学生(下称农科研究生),共计693人,共发放问卷693份,回收问卷650份,其中有效问卷632份,有效回收率为91.2%。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的632名调查对象中,男生240人,占38.0%,女生392人,占62.0%。调查对象涵盖农科院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四大门类,包括17个一级学科,其中预防兽医学人数最多,为66人,占10.44%,其余人数排在前10位的专业为兽医、作物遗传育种、生物质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植物保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植物病理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以及蔬菜学。调查对象中前10位的学科专业分布详见表1。

在问卷调查中,有97.0%的学生认为研究生英語课程重要或者非常重要;对具体课程的满意程度,大多数学生(平均85.5%)都认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但是学生对阅读和写译课的满意度稍低于口语和听力课,特别是阅读课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都有未尽之处,具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

对于研究生阶段公共英语学习的目标,73.75%的学生选择了“提高专业领域学习与科研水平”,21.25%的学生选择了“增强就业竞争能力”,8.75%选择“为出国深造打基础”,2.50%选择“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图1标明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习的目的分布情况。

在英语应用频率方面,农科研究生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阅读专业文献”“收看英语电影电视节目”“撰写英语论文与报告”“与外籍人士进行日常交往”“收听收看英语新闻”以及“与外籍人士进行学术交往”。图2标明研究生阶段使用英语的场景频率分布。

由此可以得知,农科研究生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景多为学术类的读写交流与日常应用类的听说交流,如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英语论文报告、与外籍人士进行日常交往等。因此应该加强这两方面,尤其是专业学术类书面交流的教学。

3.2教学内容需求特点

3.2.1教学内容需求多样化。调查结果显示,农科研究生对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按照比例从高到低分布,农科研究生对“学术阅读与讨论”需求最大,达53.75%,其次为“学术口语交流”“英语语音”与“影视欣赏”,需求量最高的这4门课程中,有3门是关于口语表达,1门是关于学术英语写作,均为产出型语言技能。对教学内容需求的具体分布如图3所示。

上述教学内容中提供的14门选修课根据性质与使用场景可归于语言基础类、语言文化类与语言应用类3种,其中语言应用类又可细分为通用性应用类与学术性应用类2种。具体分类详见表2。

需求最高的4门课程当中,1门属于语言基础类,另外3门属于语言应用类,需求最高的学术阅读与讨论属于学术性应用类,其他2门属于通用性应用类。这一调查结果符合研究生阶段学生使用英语频率最高的场景,即阅读专业文献、收看英语电影电视节目,也与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客观状态相关联,即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需要加强基础性语言技能,如发音、语法,另有大部分学生在语言基础类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需要加入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应用教学。

3.2.2

教学内容需求学科化。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反映现行课程使用的材料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与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难度不匹配的情况,并且缺少农业科学的相关性,不能满足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学生对教学的需求的目标导向也发生转变,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朝着思索型、研究型的学习迈进。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的需求也不再是简单地通过课程考试或者四、六级考试等标准化考试,而是向阅读、撰写、展示科技论文的方向转变。因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基础性、日常性的语言输出,尤其是口头输出,解决学生日常交流问题;一是学术性语言交流的需要,推动学生掌握英文学术口语表达的规范、技巧,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的应用性技巧及策略。由此不难看出,研究生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需求是围绕着其研究领域展开的,需要真实的语言输入,同时要求能够切身参与到语言互动之中,凸显学术性与应用性[3-4]。

3.3教学方式需求特点

3.3.1

教学方式需求互动化。在教学方式方面,对于听说技能,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前两位是“与在校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与“基于项目进行调研、汇报”,对于读写技能,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是“科技論文阅读与讨论”与“论文分析展示”。农科研究生听说技能和读写技能的教学方式需求的具体分布分别见图4、5。

3.3.2

教学方式需求多元化。上述教学方式可归为三大类,学生自学、同伴合作与教师讲授,具体分类见表3。在提高学术听说能力方面,学生偏爱的教学方式类别依次为“同伴合作”“学生自主”与“教师讲授”,在提高学术读写能力方面,学生偏爱的教学方式类别依次为“同伴合作”“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

由此可见,“同伴合作”是学生最为接受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听说技能与读写技能的培育与提高,学生对教学方式则呈现不同的偏好。这表明在教学中,农科研究生对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协作认可度较高,应采用多元的教学形式,

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结合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如文字材料、音频、视频等,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习效果[5-6]。

4结语

农科研究生对教学资源需求呈現多样化与专业化特点,对教学形式的需求呈现互动化、多元化等新趋势,开展自主发现与协商合作相结合的学习,加强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多元化与学术化,强调教学方式的互动性与支撑性。面对新形势下公共英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言专长,实现英语+专业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46-455.

[2] BRINDLEY 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C]//JOHNSON R K.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 王景惠.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45-48.

[4] 曾建彬,廖文武,先夢涵,等.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79-83.

[5] 仓兰菊,左鸣放.硕士生公共英语学习需求调查与课程设置改革[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1-75.

[6] 王云秀,陆巧玲.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