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音乐课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效应

2017-05-30陶玉琴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音乐课多媒体教学效果

摘 要

在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今天,对于音乐课来讲,更需要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音乐技巧的学习,而是在于启迪、净化、陶冶等教育效应上。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从音乐课堂上感受艺术之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是每个音乐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多媒体直观形象,活泼生动,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已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在音乐课堂上适时、适量、合理地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音乐课;效果

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那么,如何合理的再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使多媒体能够真正服务于音乐课堂呢?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处于视听世界,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已不在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钢琴”的传统教育技术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而多媒体教学正好符合这样心理特点。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童话故事,课中,教师可根据课的设计,创设一个情景,并在多媒体屏幕上体现出来,让学生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学生的课注重知识性,但是他们缺乏生活体验,知识比较欠缺,这时候,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在课前县利用网络去查找各种有关资料,让学生亲自去寻找,去感受,用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成就感来吸引他们,刺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中,再同学生一起分享查找来的各种音频与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音乐课就会上得既轻松,又有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京调》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观看我和他们分头找到的四大戏曲。通过对比,初步了解京剧特点,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各自表演特点。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我还利用课件展示各种乐器的特点,京胡的高亢,二胡的吟哦,月琴的淳淳流水以及板、鼓、锣、钹等乐器的喧闹气氛,让同学们感受不同乐器所带来的音响效果。

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体会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师生的情感在这样的交流中也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了一体。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以高度的注意力,屏心静气地完全沉浸于音乐中,方能入情、入境、动情、联想,体验并思辩音乐所表达的,描绘的各种丰富多彩、细致的感情色调,得到艺术享受。而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教材中的民歌,戏曲音乐、管弦乐、交响乐、歌剧音乐等非常陌生甚至排斥。上课时,由于缺乏主动的内心期待和体验,难以进入音乐,对抽象、流动的音响无法把握,更难以感受音乐形象,势必导致欣赏效果不佳。在播放音乐的同时,配以与音乐相关联的鲜艳生动的图文,调动起学生的视、听等多种兴趣,音乐伴随美图文信息一起进入其脑海,使其渐渐地被带入音乐中。

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的时候,乐曲背景知识、曲式结构、作者介绍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这样即使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讲解,或一段欣赏完了再讲解,都破坏了音乐的整体性,又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及欣赏音乐的兴趣。而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可以先介绍一下作品的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课件,音乐响起后,画面一幅一幅的出现,下面配以文字说明,学生既感受到了乐曲的美,又理解了乐曲的内容,深刻的感受到了乐曲所表达得意境。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创造精神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想象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

在欣赏乐曲《春到沂河》引子部分时,学生仿佛听到小鱼儿在水里跳跃;柳树被风吹地沙沙作响;洞里的泉水叮叮咚咚,这些正是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积极想象的结果。欣赏十面埋伏》这类的古曲,由于时代的久远、古今文化的区别,学生也难理解。多媒体集音响、文字、图像于一体,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得到鼓舞,敞开心扉,有效地激活想象。如彝族民曲《快乐的罗嗦》是描绘了彝族人民在快乐地载歌载舞,反映了一种非常热闹的喜庆场面。我们可以在课件中出示相应的画面或没有音乐的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出示几段音乐让学生来选择或自编一小段音乐,可以哼出来,也可以写谱,然后唱一唱。

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利用有效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结语

总之,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音乐教学插上了飞翔的双翅,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技能,更好地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智.论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保定:河北大学,2009

作者简介:陶玉琴(1991-03-07),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学科教学(音乐)。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课多媒体教学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