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行的意义

2017-05-30保罗·拉莫斯

阅读(书香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黑猩猩幸福感经历

保罗·拉莫斯

人类最早为了生存而不断迁徙,而如今,人们旅游是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愉悦心情和舒缓压力。美国科学家发现,经常旅游能让人保持年轻,更加健康,还能降低患心脏病和抑郁症的风险。

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周边游,去几天还是去几个月,为了放松还是为了工作,是夏天出游还是冬天出游,旅行总能带给我们一种摆脱日常固有模式的新鲜感。旅行能让我们尝到不一样的食物,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并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旅行是一种人生态度,也代表了一种探索未知的渴望。

人和动物都有“旅行”基因

旅行不只是人类的专属活动,动物也在不停地迁徙,有时不只是为了寻找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是为了增强对各种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美国霍普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戴维·迈尔斯指出:“动物在一个地方栖息一段时间后就会去另一个地方,并不是因为之前的环境不够好,而是它们需要去到不同的地方,获取自然界更新的信息和资源。”

同样的,人类也常常如此,这大约是受到了基因里渴望冒险因子的驱使,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离开现有的安逸环境,冒着生命危险去别处探索未知呢?对此,瑞典遗传学家司万提·帕珀给出的解释是:“人属于灵长类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种群,而我们之所以能进化得比别的动物更高级,就因为我们一直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无止境的探索欲,放眼整个自然界,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像我们人类这样‘不安分。”

近日,美国芝加哥林肯动物园的一项研究显示,就像我们人类愿意为了去自己喜爱的餐馆而不惜走更远的路一样,黑猩猩也愿意为了更喜爱的食物而移动更远的距离。林肯动物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莉迪亚·霍布说:“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黑猩猩对不同食物的偏好,和食物放置远近距离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黑猩猩们非常巧妙地解决了食物和距离间的问题。”

在实验中,大猩猩们需要将研究员们给它们的塑料卡片交到两处指定地点,当它们把卡片交去较近的地点时,就会得到胡萝卜作为奖励,而当它们把卡片交去较远的地点,则会获得甜葡萄作奖励。在实验第一阶段,研究员让黑猩猩们挨个独立完成任务,在实验第二阶段,则让黑猩猩们同时完成任务。最先发现较远处的指定地点有提供甜葡萄的,是一只年轻的母猩猩。好笑的是,它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跑得比同伴们远,不是因为它早知道远处有更好的食物奖励,而因为它只是单纯地想躲开同伴远一点。于是,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过程中,当其他黑猩猩看到那只母猩猩从较远处换回了甜葡萄,也纷纷学它移动更远的距离,去换取更可口的食物。研究员们在实验结束后感慨道:“看着黑猩猩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获取食物的策略,那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当然,多亏了那只母猩猩最开始多走一段路,最后让其它黑猩猩们都受益了。”

看来,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动物,都有着去到更远处看看的念头。对此,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教授亚松西恩·梅丽诺解释说:“对远方的向往和去探索未知的渴望,是几乎所有物种生来就具有的特质,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特质有利于动物们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同样的,在历史上我们人类不也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居住环境,更肥沃的耕种土壤,更充足的食物来源而不断地迁徙吗?”

为身心充充电

旅行除了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帮助我们锻炼大脑。体验一种全新的居住环境,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是方言,感受不同的社会文化,都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认知,开发和活跃我们的大脑。西班牙精神疾病康复中心的负责人,桑格利亚·曼萨诺强调说:“旅行能突破人们以往认知的壁垒,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经历和体验,能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相反的,当人们长期处于一成不变的枯燥环境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无聊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会增加人们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事实上,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们早就在研究中发现——体验不同的文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造力。研究中,科学家们选取了几十个有海外留学或者生活经历的人作为一组,没有长期出国经历的人作為另一组,一起完成一项对他们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有海外经历的一组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远远高出没有海外经历的一组。这项研究的发起人表示:“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不同国家多元的文化,要比只从电影、电视、书籍中去了解它们更为生动和直观,因此那些有海外经历的人能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也有着更好的创造力。”

旅行的好处还远不止如此,芬兰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经常旅行的人比不经常旅行的人的自我价值认同感更高,对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的死亡率也比平均值要低。对此,芬兰与韦斯屈莱大学的研究者卡佳·皮诺解释说:“旅行是一场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放松,多走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心情舒畅则会减少人猝死的概率。”

当然,人们之所以开始一段旅行,可不是想着为了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或是为了活得更长久。一般来说,人们旅行的初衷很简单,要么是完成自己去某个地方看看的愿望,要么就是想去体验一种与平时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上文我们所说的能提高创造力,能让身心更加健康,只是旅行附送给人们的美好赠品。

“体验”比“物质”带给我们更多快乐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旅行给人带来的幸福感远比物质财富带给人的幸福感更高。人们开始一段旅行,去往某处度假,或是体验和自己平日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时,幸福感都有所提升,而且在旅行结束后,每当人们回想起那段经历都能再次体会到幸福。但是,相反的,人们在得到了新的车子、房子之初也会感到愉悦和幸福,但是那种幸福感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会被冲淡。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托马斯·吉洛维奇教授将此现象总结为“享乐适应”现象,他表示:“人们花钱买了东西以后,最开始会感到快乐,但也会马上适应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件东西的既成事实,随即很快就恢复到平常的快乐程度。而当人们购买的是一种‘体验,例如去摩纳哥度假,听一场演唱会,报名法语课程,学做寿司等,这种‘体验带给人的幸福感要比那些身外之物更持久一些。”

吉洛维奇教授还为我们分析:“为‘体验花钱比为‘物质花钱能让我们更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体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和其他东西没有可比性。比如说,当你花钱买了一台新电视,本来你觉得很开心,直到你发现别人买了一台比你更高级的电视,这时你的心情就没有之前那么好了。但是当你花了钱出去旅行,即便你知道别人跟你去了同一个地方,而且出行和食宿都比你高级,尽管你也可能有一点不开心,但至少在不开心的程度上要比电视那个例子中轻微很多,因为毕竟每段旅行都是一份独特的回忆,经历和体验是无法做比较的。”

“享受”比“拥有”更重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加的志愿者们分成两组,并告诉第一组志愿者,过一会儿会请他们吃炸土豆或者巧克力,但实际上只给这组志愿者吃炸土豆,然后骗他们说巧克力已经送去给另一组了。然后告诉第二组志愿者,过一会儿会送给他们一份礼物,但是礼物的价格会有高低之分,随后只给这组志愿者价格较低的礼物,并骗他们说价格较高的礼物已经送去给另一组了。

最后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结束后,第二组志愿者的幸福感比第一组要低。因为第二组志愿者在知道别人得到了更好的礼物之后,他们原本得到礼物的幸福感就会因为“比较心理”而削弱。而尽管第一组志愿者知道巧克力比炸土豆更贵一点,但只吃到炸土豆却没有吃到巧克力这件事,对他们的幸福感几乎没有影响,因为毕竟吃炸土豆和吃巧克力,对一个人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没有任何可比性,两者也无法互相替代。设计实验的科学家最后总结说:“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一段经历和一种体验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要远比拥有一件东西得来的幸福感更持久,也更坚固。所以,人要想过得幸福,就要明白‘享受远比‘拥有重要得多。”

旅行和人生

当一个人在结束了一段旅行之后,他看待家庭、事业、生活的态度是否会有所不同?他对待父母、伴侣和朋友的方式是否會发生改变?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做了一项调查,旨在研究旅行会不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他们采访了600多个人,其中一半人曾经出国旅游过,另一半人则从来没有旅行经历。结果显示,那些有旅行经历的人的人生态度更积极乐观,无论男女,皆是如此。更具体一点说,那些有旅行经历的人往往做事更果决,对自己的判断更自信,在社交方面表现得更出色,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更好,对自己的生活更有归属感,处理问题时更成熟,为人处事方面也更有担当。

当一个人想要开始一段旅行,他可能是单纯为了享乐,可能是不得已出于工作需要,也可能是想逃离沉闷得令人窒息的日常生活,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最重要的是迈出这一步。当旅行开始后,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遇大大小小的麻烦,但只要人还在继续往前走,碰到的问题就都不再是问题,遇上的麻烦也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得到解决。

我们为什么旅行?因为在旅行中明白的道理,往往也适用于我们整个人生。

猜你喜欢

黑猩猩幸福感经历
被隔离的黑猩猩
被隔离的黑猩猩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黑猩猩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