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精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2017-05-30肖倩姜程曦
肖倩 姜程曦
摘要从黄精产业的内涵、资源状况、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经济分析等角度论述了安徽黄精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对安徽黄精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黄精;产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1-0216-03
Abstract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 industry in Anhui were discussed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connotation, resource status, advantage conditions, constraint factors and economic analys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 industry in Anhui was prospected,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Industrial economy;Development
黄精为百合科,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类。中医学上一般以黄精的根状茎入药,味甘性平。古往今来,黄精的功效在许多医药典籍都有详细的记载,比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道生八陆》等。在民间也素有“南黄精,北人参”之美誉。黄精分布在全国各地[1],在海拔200~2 000 m的山上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下,都可以发现生长有黄精。黄精因其独特的药食同源性质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如黄精可以做成“黄精蜜饯”“黄精饮料”“黄精保健酒”等[3-4],还可开发黄精化妆品[4-5]。
黄精产业经济的内涵为:基于药用和食用安全供给的视角,按市场需求变化,根据黄精及其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属性,在育种、栽培、植保、加工、推广和营销等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用现代产业经济理念[6],推动传统中药农业向现代中药农业转变。黄精产业经济突出体现以黄精的生物产品为基础,以加工、转化、流通为手段,按产业递进原则向外延伸,是一项跨行业、跨产业、跨地区的经济活动。它强调产业推动,依靠科技提升黄精生产,通过产业开发、转化增值,实现黄精产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它是运用现代互联网理念谋划黄精产业经济发展,改善生产条件,强化高产品种选育、稳定生产能力,突出加工转化,逐步拉长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逐步增强黄精产业的经济优势,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形成超越传统黄精产业的新型黄精产业经濟。
1安徽省发展黄精产业经济的必要性
1.1健康需求快速增长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养生之道越来越受到人类的欢迎,从而使中医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7-8],黄精的生产量与使用量也在迅速增加。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使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和第一大保健品市场。
1.2政策支持
近年来,为了大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法》已经颁布实施,同时还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从中药源头、中药文化、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给予了诸多政策支持。安徽省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同时发布了《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2016年12月25日,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10个道地皖药品种,黄精榜上有名。
1.3生物医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国家通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等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医药工业实现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4盈利性
黄精因集药用、食用、观赏、美容于一身,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价格不断攀升,野生黄精资源不断枯竭,因此,将野生黄精驯化,进行人工种植黄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前一般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的黄精,4年收一茬,单位面积产量可达45 t/hm2,地均效益可达75万元/hm2。因此,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利用该药食同源植物,前景十分广阔。
1.5黄精行业发展周期性判断
黄精生产周期较长,自然条件下,种子要经过2个冬季休眠才长出一片真叶,5年才能收获药材[9],而用根芽种植也要4年方可收获其块根加工入药,组织培养可以3年进行收获,再加上黄精加工费工又费时,而产地其他经济作物收入也不低,且较黄精省工省时,尽管这几年黄精在市场上销势看好,价格上扬,但生产发展仍较缓慢,且供求间缺口在逐年加大的趋势,黄精栽培前景广阔,也是农户创收种植中药材的好品种,更是安徽省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增收的好选择。
2安徽省发展黄精产业经济的优势
2.1资源优势
据调查统计,安徽省黄精原植物有11种[10],集中分布于黄山山系和大别山山系,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金寨黄精、琅琊黄精和安徽黄精属于安徽省特有品种,常以散生、零星或小片状方式生长于阴湿的落叶阔叶林下、林缘及山地灌丛、荒草坡、岩石缝中,特别是在九华山、大别山、琅琊山、黄山、清凉峰等海拔200~1 200 m 地带种类相对集中。安徽省为全国黄精主产区之一,常年收购量在20~100 t,前景非常广阔[11]。
2.2黄精市场前景看好
2.2.1
我国黄精市场现状。2014年我国黄精行业产量规模为12 294 t,同比增长为13.2%;2015年我国黄精行业产量规模为13 720 t,同比增长为11.6%;2016年我国黄精行业产量规模为15 476 t,同比增长为12.8%(图1)。2014年我国黄精行业需求量规模为14 594 t,同比增长为12.4%;2015年我国黄精行业需求量规模为16 156 t,同比增长为10.7%;2016年我国黄精行业需求量规模为18 288 t,同比增长为13.2%(图2)。2014年我国黄精行业市场规模为6.640 3亿元,同比增长为13.65%;2015年我国黄精行业市场规模为7.431 6亿元,同比增长为11.92%;2016年我国黄精行业市场规模为8.595 4亿元,同比增长为15.66%。2014、2015、2016年我国黄精行业种植面积分别为2 162.067、2 393.400、2 709.333 hm2。
2.2.2
安徽省黄精行业销售收入。由图3可知,2012—2016年安徽省黄精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加,从1.320 0亿元增加到2.034 1亿元。销售收入增长率在2015年达到最高,为12.52%。可见,安徽省黄精行业销售增长势头良好,具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2.2.3
安徽省黄精行业总产值。2014年安徽省黄精行业总产值为2.116 9亿元,同比增长8.8%;2015年安徽省黄精行业总产值为2.401 3亿元,同比增长13.43%;2016年安徽省黄精行业工业总产值为2.653 5亿元,同比增长10.5%。
2.2.4
2017—2022年黄精市场预测。根据现有资料,对2017—2022年我国黄精市场进行预测,结果见表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未来5年我国黄精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深圳中研普华咨询有限公司的数据,预计到2022年安徽省黄精市场收入为2.305 4亿元(图5)。安徽生产黄精的地区有芜湖、六安、池州、毫州等(图6)。
综上所述,黄精的产量、需求量、价格等涉及到黄精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在未来5年内都将有着单一的增长趋势。因此,在宏观背景向好的前提下,安徽省黄精产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可观。
2.3科技优势
早在2007年,温州医科大学姜程曦教授就在池州注册成立了池州市九华山黄精研究所,积极对接温州医科大学的科研资源、产业资本及产业资源。建所11年来,在黄精组织培养、良种繁育、野生驯化、成分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12-16],推动了黄精产业协会的成立,促进了黄精文化馆的建设。同時,安徽省一些高校如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科技厅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也都积极与黄精生产及加工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推动黄精产业经济发展。
3安徽省发展黄精产业经济的制约因素
3.1野生黄精驯化效果不理想
由于市场黄精多为野生黄精,对野生黄精驯化种植的科研工作相对滞后,驯化效果目前还不理想,家种黄精与野生黄精的品质有一定的差距。
3.2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政策的扶持,安徽省对黄精种植业重视程度依然不够,直接或间接投入都很少,安徽省的黄精种植业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尚未形成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资源优势。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科技成果推广缓慢,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单凭药农难以改变品种单一问题,也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更难以实现新型种养生态模式栽培,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3.3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档次较低
由于黄精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提高和改善记忆、降血糖、调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自古以来就被用于防病治病、营养保健和美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黄精产品主要有黄精饮片、黄精丸、当归黄精膏、黄精赞育胶囊、十一味黄精颗粒、益元黄精糖浆、黄精冲剂、蚁黄精胶囊;黄精茶、黄精酒、黄精酥、黄精糖;黄精保湿焕肤面贴膜、美白中药面膜素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黄精的产品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存在“短、小、乱”的现象:只是原植物简单加工的短线产品,且产品杂乱,没有市场主导产品,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水平较低,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在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炎、肿瘤、糖尿病等的新药研制,一直是国内外医药产业研究的热点。而黄精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降糖等方面的作用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因此,研制具有良好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免疫调节药、抗HIV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新药,应成为今后黄精开发研究的主要方向。黄精的深加工必须从黄精的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出发,在研制新药的同时,兼顾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研究,实现黄精的综合利用[15]。
同时,由于市场缺乏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黄精产品的加工业档次低,规模小,造成产品附加值低。且因缺乏强势企业的带动和资金投入,加工产品打不开市场,不能有效地刺激整个黄精产业的蓬勃发展。
4安徽省黄精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4.1加大政府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项目等形式给予中小型加工企业适当的资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鼓励企业开展黄精精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4.2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林下种植
随着黄精产业的发展,野生黄精资源经过无序采挖,资源逐步枯竭,农户大田种植的品质远低于野生黄精品质。因此,采用仿野生的林下种植方式正在逐步被市场认同。林下种植不占用土地资源,更属于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只要在品种选育、种植模式构建、病虫害防治及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上多下工夫。同时,由科研单位牵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为黄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国钧,徐珞珊.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第1册)[M].厦门:福建科技出版社,1994.
[2] 李金花,周守标.安徽黄精属植物的研究现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5):17-19.
[3] 庞俊忠.临床中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4] 尚礼.观赏药用话黄精[J].花卉,2002(6):39.
[5] 赵广兰.黄精传说神益寿驻颜奇[J].养生月刊,2003,24(9):410.
[6] HINDRIKS J,MYLES G D.Strategic interregional transfer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3,15:12-55.
[7] CATILLOBLUM S E,BARBABEHRENS N.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some biologically active ligands[J].Cood Chem Rev,2000,196(1):3-30.
[8] TUREL I.The interaction of metal ions with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 agents[J].Cood Chem Rev,2002,232(1/2):27-47.
[9] 吴维春,罗海潮.温度与黄精种子萌发试验[J].中药材,1995,10(12):597- 598.
[10] 钱枫,赵宝林,王乐,等.安徽药用黄精资源及开发利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4):33-34.
[11] 徐显玲.安徽药用黄精植物资源及综合利用[J].中药材,1996,19(2):67-68.
[12] 洪涛,熊伟,冯卫,等.影响黄精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C]//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2010.
[13] 张静,张艳贞,陈文,等.四产地黄精中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147-148,152.
[14] 胡一民,姜程曦.“十一五”我国黄精属科技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12(3):36-39.
[15] 姜程曦,洪涛,熊伟.黄精产业发展存在的問题及对策研究[J].中草药,2015,46(8):1247-1250.
[16] 姜程曦,宋娇,李校堃.“十二五”(2011-2015年)黄精科技文献计量分析[J].中草药,2016,47(12):2188-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