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沿边合作
2017-05-30
〔提 要〕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三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领域合作已取得巨大进展,沿边地区于其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发展战略上的对接逐步落实,沿边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合作项目将有望在沿边省区与邻国展开。中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时应当注意整合沿边优势,统筹国内外发展战略,并保持“构建耐力”,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与邻国积极沟通,努力增信释疑。
〔关 键 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边合作、“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1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7)3期0097-11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链接范式,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泛欧亚区域合作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引起国际社会普遍的积极回应,并已取得早期收获。本文主要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沿边合作,着重论述边疆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中国应如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
一、沿边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沿边地区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基本网络和骨架的是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而这六条走廊的起点都在中国边疆省区,由此可见沿边地区对外合作对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作用。
(一)沿边地区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契合线。中国陆地边疆由9个省区组成,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和融合的重要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空间包括泛欧亚大陆,是中国与世界进行多领域和多层次合作的重要载体,而中国与世界深度合作的重要契合区域就是沿边地区,更明确地说,中国边疆地区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理和人文衔接区。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山水相连,这种独特的地缘环境和区位优势决定了沿边地区必定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中承载独特的合作使命。
(二)通过沿边地区的开放与合作,中国能够实现与周边国际环境的良性互动与全方位的利益融合,共同构建利益共同体。近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完全超越了局部区域的空间特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大格局,沿海开放逐步发展到沿边开放,沿边开放又拓展到沿边全方位开放。沿边地区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布局和深入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周边地区的推进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充分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现实条件。换言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是中国沿边地区全方位开放的又一个重要载体和新的、有效合作形式,中国沿边地区的全方位开放战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前提和铺垫。中国乐见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又进一步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条件。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利益共同体是历史的必然,而中国沿边地区的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构建利益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地缘政治条件和便利。因此,沿边地区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地区。
(三)沿边地区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中心或支点。中国边疆省区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其中尤以西北地区最为关键。如果说“西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那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中新疆、陕西、甘肃等西部省区将发挥着独特的纽带作用。新疆西向八个国家,与中亚和南亚等多个国际区域相关联,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六條走廊中有四条与新疆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新疆被定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当之无愧。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新疆核心区的定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科教中心,即“一个枢纽”和“两个中心”。
中国的北部和东北边疆地区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度合作也十分重要。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在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进程中举足轻重。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建设草原丝绸之路的设想,蒙古国则提出了“草原之路”构想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接。中国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与朝鲜半岛接壤,其战略位置无论在国家安全还是区域发展层面上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俄在沿边地区互联互通建设不仅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其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亦有深远影响。目前,黑龙江省已制定出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方案,旨在通过与俄罗斯的水路合作打造陆海多面的区域合作格局。
中国的西南边疆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广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基本定位非常明确,亦即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云南省的区位优势不如广西,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是: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辐射中心。
二、沿边合作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机遇
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三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领域合作已取得巨大进展,沿边地区于其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积极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过程中,中国施行“一国一策”,积极与周边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因地制宜的对接,早期收获颇丰,为进一步推进沿边合作创造了条件,沿边合作机遇将愈益增多。
中国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已逐步推展至相关国家之间地方层级深度合作。如中国与蒙古国正在研究启动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问题,双方提出了两国边境地区合作的三个主要指标,即合作涵盖范围、贸易量、公民互访数。中蒙还着力促进地方和边境地区合作机制的形成,以便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的深度合作。在中蒙两国合作方案中有两点较重要,一是两国合作发展经蒙古国的中欧过境运输通道建设;二是中方向蒙古国提供过境运输便利,并向蒙方开放港口。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框架内,三方也强调“边境和地方合作”的必要性,提出定期举办地方和边境合作论坛(研讨会)的建议。再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积极准备《中哈2015年至2020年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等文件,推动建立中哈地方合作论坛,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联合协调机制。中哈合作最富成效的方面是共建“富有竞争力的物流机制”,其载体即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这是中哈共同打造的陆海联运新型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哈萨克斯坦从欧亚内地走向海洋。2015年10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关于两国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请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吉尔吉斯斯坦相关地方政府加强衔接沟通,共同推动落实“合作规划纲要”。
中国沿边地区与一些周边国家的合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有赖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政治互信及密切沟通与协商后所达成的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的合作共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不仅与一些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双边对接,而且也在多边合作层面有所推进。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中亚各国影响巨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2014年2月,普京总统在与习近平主席的索契会谈中首次对“一带一路”倡议予以明确的“积极响应”,表示“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2015年5月,两国签署《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宣布“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态支持无疑具有非凡意义。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与中国进行产能合作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进行发展战略对接的沿线国家,中哈合作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两国于2015年12月发布联合公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还成立了对接联合工作组,负责对接合作规划的联合编制工作。蒙古国是较早实现将其本国发展战略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相对接的周边国家之一。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两国签署了《中蒙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草原之路”战略的对接,且还明确宣示“中方把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港口作为可供蒙古国使用的港口”。在俄罗斯表态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后,中蒙俄三方即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草原之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三方还共同编制《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规划纲要》,以提升三方贸易便利化水平,探讨建立经贸主管部门合作机制。中蒙俄对互联互通建设合作给予很大关注,三方交通运输部门和机构工作组定期会晤,准备继续推动制定并签署《中蒙俄国际道路运输发展政府间协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除向西、向北取得重要进展外,也大力向南推进,在东南亚与周边国家推动产能、经贸和互联互通建设合作。比如中缅两国发布联合公报,宣示双方已形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缅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中缅将加强双边经贸联合委员会、农业合作委员会、电力合作委员会等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设,在经贸、农业、电力、交通、产能等领域进行合作。
随着上述对接战略的逐步落实,沿边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合作项目将有望在沿边省区与邻国展开。
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沿边合作的思考
中国边疆地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虽有其区位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制约因素。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边疆地区的各种不利因素,补齐短板,逐步使其摆脱欠发达状态,尽可能削减各种制约因素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消极影响。
(一)统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边疆省区发展,整合沿边优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政策,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等。中国应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与其他治理边疆省区的战略、政策统合起来,科学谋划、因地制宜,以释放最大的综合效应,明确各边疆省区的发展规划和路线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增强边疆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的功能。边疆地区也可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发展,与沿海地区和内地进行整合。边疆地区经济一旦发展起来,会更好和有效地整合周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区域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完成双“整合”。
为更好地统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边疆省区发展,西北地区的整合势在必行。只有在西北地区整合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西北地区与内地及沿海地区的整合,方有利于调动中国整体实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推展。尤须注意地是,新疆已被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只有西北地区整合顺利,才能更好地支撑新疆构建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各自皆要发挥其作用。首先,新疆核心区构建离不开与陕西省的深度战略协作,新疆应将陕西省视为构建核心区的重要支撑省份,而陕西省也应将自己塑造为中国向西开放的“轴区”,将中国东南西北四方的能量和资源在陕西省加以聚集和分散、调配和转换。其次,甘肃省是新疆通向内地的咽喉要道,是连接新疆和陕西省的有效连接线和通道,应当全力打造构建铁陆航多式联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经济走廊。另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虽然在经济规模等方面不具有战略优势,但其人文优势不可低估。
(二)沿边地区应提高主动性,发挥独特区位优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为中国沿边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契机。因历史和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边疆地区与内地发展程度尚有很大差距,有的地區还比较落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不仅要着眼解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要解决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发展差距问题,解决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
因此,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边疆地区应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借助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山水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实现中国经济影响的积极和主动外溢,更加有效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开放和开展国际区域合作,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重要合作平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与周边相关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区等各种形式的合作。
具体而言,西北沿边地区应积极利用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与常态化合作机制,在产能合作方面积极开拓新领域。在互联互通建设上,西北沿边地区更占“地利”,应积极与内地有关省份加强合作,帮助中亚国家走向海洋,在物流合作方面更上一层楼。东北沿边地区应与俄罗斯在加强远东地区开发等领域进行多层面的合作,除继续在基础设施方面大力推展合作项目外,尤其应在两国毗邻省区进行比较紧密的互联互通建设,如与俄罗斯共同打造水陆多面的区域合作。吉林省在推进大图们江合作计划方面进展不大,存在不少障碍,尤为受朝鲜半岛局势影响,但不应放弃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外开放的合作路径,当与朝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商,备好方案以待有利时机予以实施。此外,沿边省区还应借助边疆地区各跨界民族的文化优势,讲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故事,提升软实力,在做好人心相通的基础上,推进贸易、金融、基础设施的联通。
(三)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目前,部分沿边地区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反分裂斗争和反暴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这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新的任务。一方面沿边地区需要发展,需要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加大反恐力度,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这表明沿边地区面临既要反恐又要大力推进对外合作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而这两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统一协调和战略部署。既不能因反恐斗争而冲击沿边地区对外合作,又不可仅专注于对外合作而忽视反恐斗争。事实上,反分裂、反暴恐斗争是沿边地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不实现沿边地区社会稳定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不清除暴恐事件产生的根源就不可能带来长治久安。反分裂、反暴恐斗争的经济基础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让沿边各民族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红利。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对该类问题的解决途径有明确指示,即“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要提高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要在边疆地区筑起反分裂和反暴恐的安全防护屏障,为边疆地区的全方位开放筑牢防止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因素侵蚀的“防火墙”。
(四)努力增信释疑,保持“构建耐力”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大多数周边国家对此表示欢迎,但也有一些国家尚存疑虑。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难免会产生碰撞和摩擦,这就需要中国持续地与周边国家进行对话和协调,不断积累相互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互信。
对于尚存疑虑的国家,中国应着力与其进行持续的对话以解疑释惑,保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耐力”。到目前为止,印度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虽有积极回应,但依然抱有比较强烈的质疑态度,担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制约印度:一是担心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对印度实施战略围堵;二是担心削弱印度对南亚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三是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对印度形成了安全威胁。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担心、怀疑和质疑会束缚其对有关地区深度合作的参与度。针对印度等国的疑虑,中国应保持“构建耐力”,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和对话,系统地向其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合作方案。事实上,印度也有一些学者主张与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认为不应低估中国的“变革潜力”,“中国想要南亚与欧亚大陆一体化,印度不应避开”,否则“会产生種种风险”。印度应当借鉴中国经验,并利用这一机会促进印度经济的增长。“如果印度选择游离在‘一带一路之外,这只会使印度在南亚更加孤立”,错过利用中国经济实力来发展印度的机会。而且,“一带一路”也有可能为印度整合南亚的努力提供新的轨道。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应与印度媒体和学术界加强沟通交流,保持与印度沟通的战略耐力。
在沟通促进合作方面,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有关“一带一路”合作的沟通对话颇具参考价值。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俄罗斯和中亚一些国家学界也曾出现质疑和批评意见,担心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的竞争可能加剧,迫使中亚国家在外交方面陷入复杂境地。但随着中国方面主动而持续的解释和对话,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学界逐渐形成主流共识,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是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旨在加强中国同周边邻国在经济、政治及人文领域的合作;中亚应力争成为地区合作的典范而不是竞争对手,应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然俄罗斯和中亚学界最初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曾抱有疑虑,在中方持续沟通对话后方转为积极支持,那么对待印度等国目前的质疑声音,中国便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促使其态度能在总体上转变。
四、结语
边疆地区是中国实现与外部世界深度互动、谋求利益契合的重要地区,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利益共同体的重要区域。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利益共同体过程中,延边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沿边合作,中国可以与周边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边疆地区的各种不利因素,补齐短板,妥善处理各种风险与挑战。
【完稿日期:2017-4-23】
【责任编辑:曹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