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
2017-05-30邢军
邢军
雷锋——是中华大地上妇孺皆知的响亮名字,并已然成为人们所熟知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今年3月5日,是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近日,记者采访了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少将,现任《雷锋》杂志总编辑的陶克。陶总编是研究雷锋的资深专家,他曾用10余年时间走访雷锋的故友,笔下还原出许多雷锋的真实故事。
他说,雷锋精神在中国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这一精神的传承不仅是群众活动,更逐渐有了自己的运行规律,“无论时代怎么变化,雷锋精神永远都不过时”。
记者:当今人们的思想活跃,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弘扬雷锋精神,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陶克:雷锋是人民军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培养出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楷模。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结晶,成为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光辉典范。为加强对雷锋文化的研究,去年初,上海雷锋学院成立。在开班式上有专家讲述雷锋成长的道路,分析雷锋精神是如何形成的。我则根据多年对雷锋事迹的采访,给大家呈现了一个有情有义、真实亲切的雷锋,用事实论证“雷锋精神为什么是永恒的”。
隨着时间的沉淀,雷锋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内容是很丰富的:一是雷锋本身的事迹和日记,这是研究雷锋文化的基础资料。二是上个世纪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论述。我记得当年在省部级以上的领导人中,就有100多人为雷锋题词、作诗或撰文。有的中央领导为雷锋所写的文字长达几千字,比如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评价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他做的都是身边的“小事”,但“雷锋同志又是伟大的,只有努力才能学到”。这几句经典之语,很少人知道这是源自谢老2000多字的大文章。另外,像贺敬之歌颂雷锋的长诗,里面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人生哲理。深入研究这些题词和论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的理解。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自2012年以来先后在不同场合就学雷锋发表了10多次重要论述,对雷锋精神和半个世纪的学雷锋活动作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等重要论述,为我们研究雷锋文化,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
记者:这些年您到处宣讲雷锋精神,是什么样的内心使命在激励着您?
陶克:雷锋生于1940年12月18日。如果雷锋还活着,他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他给我们留下了半个多世纪的思念,而这种思念还将长久地延续下去。
近年来,时常出现抹黑雷锋形象、诋毁雷锋精神等现象,对于这些杂音,我在《捍卫英雄》一文中写道:“对英雄的认识,人们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含义。但是,英雄本身是定格的‘金刚,既有铁打的历史烙印,又有几代人的情感,决不应亵渎玷污。”20多年来,我始终以一腔热血捍卫着英雄、播撒着雷锋精神的种子。特别是3年前,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奔走在大江南北,义务宣讲雷锋精神。
我当兵后成为“宣传雷锋”战线的一员。但从宣传干事到为雷锋写书,还是因为18年前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一个约稿。出版社的编辑看到我和王跃生于1990年在《昆仑》杂志上发表的报告文学《中国雷锋现象》后觉得很有新意,当时陕西人民出版社要出一套重写英雄的书,其中一本就是雷锋。“写雷锋”,自从这个课题进入我的生活中,我的思考与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寻访过程中,我听到了许多真实的、经得起推敲的细节,多次感动流泪之后,有了一个观察和认识雷锋的全新视角……
过去3年,我作了近两百场雷锋精神的报告。在数以十万计的听众中,既有共和国的部长、将军,也有平常百姓;既有退休的老干部、老职工,又有年轻的学生、士兵。一位部队领导感慨地说:“如今,一些报告很容易落入走过场的俗套,但听完您的宣讲,还想再听。”有3所大学在我演讲后,聘我为特约教授,请我定期去给学生们讲课,补理想信念之“钙”。
现在,我们正积极利用互联网宣传雷锋文化:已经在尝试创办“好人雷锋”微信公众号,几个月一来关注量很高;还有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的“向雷锋学习”公众号,在当地影响力非常大;另外,湖南雷锋研究会办起了雷锋网站等。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利用微博作雷锋宣传,用卡通语言、漫画等创新形式,吸引更多的当代年轻人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不忘初心,立足岗位学雷锋?
陶克:雷锋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学雷锋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还表现在岗位工作上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岗位是一个人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爱岗敬业也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践行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秉持着对工作负责的担当精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正如雷锋“我愿永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样,只为心中那份对职责的坚守,对国家对人民的热忱。没有追求,没有信念,就容易懈怠,得过且过。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新贡献、书写学雷锋的新篇章。
(本栏责任编辑:闫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