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
2017-05-30张玉枚
摘 要:镇江旅游资源丰富,科学推进“旅游+”“城镇化”建设,将为镇江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镇江发展旅游城镇化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城乡建设成效显著,特色小镇建设风行,乡村旅游线路已精心串联。但推进旅游城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旅游城镇化的四大对策。
关键词:旅游 城镇化 资源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b)-059-02
镇江旅游资源丰富,科学推进“旅游+”“城镇化”建设,将为镇江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新思路。镇江发展旅游城镇化有一定的现实基础,镇江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发展更趋协调。全市所有乡镇已增设乡村旅游办公部门,并把乡村生态旅游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目前的特色小镇建设风行,力争未来五年创成30个市级特色小镇;各辖市区精心编排出多条乡村旅游线路,串连了市35个最具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景区。
1 旅游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旅游产业基础较弱,产品品质不高
一是镇江的资源等级较高,但产品品质相对较低。镇江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程度低,山水资源与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尤其文化资源最为特色。但这些高等级资源却缺少物质载体未得活化,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多未转化成极具吸引力的、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换存在巨大缺口。二是观光产品过多,但休闲度假产品缺失。整个旅游中,观光旅游占绝大比重,休闲度假、商务活动、会议等占较小比重,业态形式单一,旅游产业结构有待進一步优化。三是旅游业与其相关的农业、工业、参与性娱乐业、文化创意产品等互动不足。四是文化产业开发缺乏深度。
1.2 污染有蔓延之势,乡镇环境有待改善
发展旅游城镇化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作为吸引力,但是这方面还不够理想。一是城乡污染有蔓延之势。过去农村环境好,但是现在污染由城市到农村蔓延之势,而且城乡污染物相互传输,加重了环境污染。城市的废气排放、固体废物排放、建筑噪声和城市垃圾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二是产业结构偏重。“双高”类的企业较多,已导致城乡生态系统超负荷运转。市域内的部分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与自然环境耦合度低,部分生态廊道,如大运河沿线,面临被隔断的危机。
1.3 农村建设投入资金缺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较多,环境改善快。但是农村相对偏弱。由于城乡分管现象长期存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的设施未能统一联网。给水、排水、电力、通讯、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城乡分别自行建设、运营和管理,遇到问题难以协调。在现行财税体制下乡镇和村级经济的可用财力短缺,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维护经费缺乏可靠、稳定的来源。这将制约旅游城镇化的发展。
1.4 环境资源没有充分显现,城镇化设计缺乏特色
镇江作为滨江城市、山林城市,既有长江横陈、又有百峰点缀,城镇化建设资源条件之优越为江南城市之最。然而,较多地方的城镇化设计未能真正彰显个性。有些地方的没有真正的结合人文历史禀赋;有些没有考虑自然风貌,与长江、与岛屿、与山林的融合度不够;城镇化建设中未能很好地处理好城镇与地域文化、处理好建设项目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功能设施与景观、旅游吸引物的关系。较多建筑缺乏特色,基本上千篇一律。有的地方能做到宜居,但不能宜游。这也是影响旅游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发展旅游城镇化的路径与对策
2016年江苏城镇化率达到67.7%,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外部环境、内在要求、基础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此,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城市发展要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更加注重自然保护和历史传承,推动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因此,镇江应该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彰显特色、发挥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加大投入、实行长效管理。
2.1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1)实施城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战略发展是一项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还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和参与机制。旅游城镇化仅仅依靠一村一户自发发展是不行的。因为自发分散发展旅游,小打小闹势单力薄,形不成优势,而且还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旅游城镇化发展,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是必要的,地方政府对旅游型村镇、旅游社区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既要发挥好各地的特色优势,又要为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提供支持。
(2)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旅游城镇化,需要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通过合理引导,让农民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和发展旅游的基础都是“人”,只有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只有让他们真正受益,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根本保证。当然,旅游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也离不开其他相关利益者的积极参与,如相关企业、旅游者等。只有不断创新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才能既保证当地居民受益,又实现政府、相关企业的“共赢”。
2.2 规划引领,彰显特色
(1)规划引领,明确定位。新型城镇化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为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明确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定位。深入推进“智力型”城镇化,以创新驱动促进智慧城镇化发展。从全市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城区及县区规划、镇乡规划和小康新村规划编制着手,实现城乡规划全面覆盖,穷村富郊统筹兼顾,并通过规划引领、加强指导、科学统筹、试点突破、整体推进、确保城镇化建设稳步持续发展。
(2)以生态为本,彰显特色。生态是镇江的底色,我们必须更大力度保护好生态,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旅游城镇化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为本的基本原则。因为发展好乡村旅游业,生态优美的环境是前提条件。重点是在城乡建筑上体现以“生态为本”的理念。降低建设与建筑行为过程中生态、环境与能源的过度消耗,把现代建筑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好历史遗迹和古村落,继承和完善村庄文化。在建筑设计上有独特性,不仅要彰显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还要突显山水相互交融的魅力景象。
2.3 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新型城镇化最有力的后盾是产业支撑,坚实的产业,可以创造更多更稳的就业,确保“市民化”的农民有活干,避免背井离乡、缺乏保障。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将来可能会成为“空城”,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为旅游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持,发展经济依然是硬道理。根据镇江的实际情况,重点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逐步实施产业转移和淘汰落后产能,变“低”为“高”,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承接高端产业,如承接总部经济、研发、服务外包等先进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传统产品高端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发展旅游城镇化提供有力经济支撑。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生态生产力,遏制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转移,積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加强市场监管,严禁生产、销售违禁剧毒农药,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减少农业污染,推进生态城镇和生态村的建设。
(3)大力发展服务业。当前镇江最切合实际的服务业,就是发展旅游业。目前旅游活动明显趋向大众化、休闲化和生活化,这是一种理性回归,是对走马观花式观光旅游的升级。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休闲性和体验性,还有其中的文化内涵。所以镇江应按照“以农为形、以乐为魂、以富为本”的指导思想,顺应休闲旅游泛化的趋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深度协调融合。
2.4 保护环境,改善人居
新型城镇化是以建设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为美好理想。如果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来推进城镇化是不道德、也是不正确的。因此,实施旅游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把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人居条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1)建设和完善区域生态系统。无论是城市、还是城镇、乡村,不能为发展旅游业而单纯发展,而是要从镇江区域发展的基础出发,以保护生态基质、生态廊道、生态斑块,建立维护安全的区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确定生态保护区,划定分类保护界线,重点保护沿江、山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培育沿河、沿路和城市山林等生态空间,使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生态保护有机结合。镇江在改善区域生态系统上,主要致力于打造“山”“水”。镇江的“矿山复绿”行动走在全国前列,做好山体保护工作。
(2)治理和控制区域环境污染。发展旅游业和城镇化建设要和污染治理和环境提升并举。重点是治理和控制城乡各地的污染源,减少各种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区域环境容量分配、考核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通过实施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措施,降低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把绿色产业、低碳发展作为旅游业城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环境污染蔓延之势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对城市周边村镇实行统一污水收集、处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要保持安全运营,实施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村庄可以采用雨污合流制铺设排污管网。各小城镇和居民点按服务半径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采取财政统筹等办法,确保环卫设施和服务维护运营费用。以绿色廊道建设、丘陵山区植被恢复、沿江防护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乡村。
3 结语
镇江推进“两聚一高”,实现“强富美高”,应以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龙头;围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契合旅游产业、实施城镇化发展为战略;以坚持特色化发展为关键;以积极稳妥推进为保证。促进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的全面优化和提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城区现代繁荣、乡村生态优美。
参考文献
[1] 张玉枚.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江苏镇江为例[J].农业经济,2013(05).
[2] 曾飞.美国给俄中开的药方对比:休克疗法和城镇化网络[EB/OL]. http://www.caogen.comyblog/Infor_detail/46569.html草根网.
[3] 肖传亮.以示范城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N].吉林日报,2014-02-26.
[4] 朱喜,胡明明,朱金华,等.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