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构筑企业风险防线

2017-05-30林胜平

中国商论 2017年36期
关键词:基础建设企业发展内部控制

林胜平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迅速、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低成本的、长期的解决方案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的关键。本文就是从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以内部环境的优化、建立健全和完善、包括制度建设在内的基础建设、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培养内部控制人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并提出只有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才可能使其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抵御内外部风险的坚实防线。

关键词:内部控制 基础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c)-095-02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全方位、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是企业赖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企业良性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现代管理工具,并日趋形成一整套体系。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有利于经营决策的实施,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应有一个相互协调和约束的内部控制系统。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无法落实企业的经营决策。但是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一定能够在竞争中成功,因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因素很多,但是没有内部控制是万万不能的,离开内部控制的企业是注定不会走长远,因此只有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才能保证企业安全、正常运营,资产完整,企业得到长期持续发展,下面将就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等有关内容展开一些浅显的阐述。

1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深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已逐渐在一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开始被广泛采用,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经济发展伴随而来不仅有好的发展前景,而且还有各种风险和挑战,在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保证企业合法合规运营、确保资产安全、获取真实财务数据及信息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结果等方面,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目前企业内控控制的现状

2.1 缺乏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内部控制环境尚待培育

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企业从上到下,从意识到实际操作,从管理层到基础员工,从制度建设到人力资源,都缺少内部控制理念。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增加人力、物业成本,甚至使企业效率下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疏于对内控的更新完备,导致内控制度的缺失,内部管理的紊乱。比如,高层管理者控制意识不强,甚至有的高层管理者利用内部控制漏洞参与违规违法的经济活动。员工方面意识更为匮乏,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增加大家工作量,拉长各项工作的签批流程,影响工作效率,再加上本身企业仅有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大打折扣,制定和执行的具体人员又参差不齐,使目前部分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内部环境也有待进一步培育。

2.2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权责不分,法人方面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相关治理不规范,导致内控组织虚设或根本没设。一些企业,尤其一些老的大型国有企业,董事会机构都缺乏,职能不到位,而另外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在不健全的法人治理下,企业决策权与经营权无法实现分离,企业经营过程中其决策、运作和运营缺乏有效的约束,企业内部控制更多的靠管理层的觉悟,而不是建立在权利制衡的基础上。

2.3 基础建设薄弱

(1)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不重视,缺乏相应理念,虽然有部分企业领导者也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地位和重要性,但过于形式化,有的连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都没有建立,有的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都不成体系,无法有效衔接,不是内容不够合理,就是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甚至还“互相间打架”;还有部分企业虽然企业虽制定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由于制度和业务流程结合的不够紧密,照抄照搬,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甚至脱节,成了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更多的成为了炫耀成绩和应付检查的工具,没法发挥出制度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也没有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真正地发挥出来。

(2)企业核心宗旨的缺失,内部控制活动不到位,存在部分缺陷。一些重人情、多变通、重结果的企业文化弱化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很多员工只凭经验办事,使内部控制依靠制度、程序、记录和标准化的作用无法有的放矢。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企业内部的自我评价、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机构的审计监督没有良好的沟通结合,监督体系也得不到有效监督,监督不到位现象十分突出。

2.4 内部控制缺乏成熟人才队伍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全方位,渗透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工作范围较大,这就对工作高水平、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人员要求很高,而我国很多企业都着眼于一线,热衷于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效益人员,像营销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但却对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使我国很对企业缺乏内部控制人才,并且目前即便有部分从事内部控制的人员,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素质还不高,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就更需时日。

3 针对上述问题,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3.1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管理层应深入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积极的内部控制理念,从意识到行动渗透内部控制的意识,然后以上率下,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内部控制的理念,带动全员贯彻内部控制的理念;各个领导要合理划分权利和义务,各个领导要能够做到相互牵制和约束,提高高层管理人员重视程度,转变道德观念以及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上,认识到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的必要性,自行分析控制制度特点,规划实际操作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并且制定适合匹配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行为来确保规章制度的有序进行。其次从内部结构优化、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岗位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共同制定企业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确定企业能够接受何种程度的风险,实施对下层管理者的任命,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构

内部控制的基础就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融入现代管理理念。要依据企业内部的具体状况,合理科学的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科学的选择具体的、适合企业发展的治理结构,并且该机构应在最高企业权责下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完善董事会的议事规则,规范董事会的设置、人员构成。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正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框架,逐步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董事会的科学决策,强化各项内部监督的作用,针对把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出来。企业应把企业特点与管理需要相结合,追求求真务实,从经济的角度看,效益方面考虑,为实施已批准的控制,在正常经济业务的企业发展可以使用一般的批准,授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一般工作人员负责,行使批准权前要依据之前设定的范围、界限、规章要求。

3.3 夯实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分为硬基础和软基础,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就需要相适应的基础管理。软基础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层对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道德水准,加强财务控制能力和执行力度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硬基础建设则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制度,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其提高到经营战略的高度,加以强化和完善,优化企业的流程和体系,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从企业实际出来,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实现“有法必依”,提高制度执行性,建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分析企业的风险。总之,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搭建内部控制框架,使制度间相互衔接,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形成相互交错的管理体系,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4 培养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打造合格的内部控制队伍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范围广,几乎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因此对内部控制专业人员提出较高要求,需其要具有审计、会计、统计、经营管理、工商管理、土建工程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工作经历。企业上层要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对企业文化的培训,对其专业知识、思维素质、诚实有信的为人素质进行培训教育,培养员工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责任观。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不断进行机构重组、优化和改进。对不同的机构进行科学划分, 明确规定不同部门的职能,规定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并配备适合岗位的人员。另外企业要拓展内部控制人员视野,内部控制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宽广,加强对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必要利用外部的专业力量,拓宽内部控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为企业打造一支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素质较高的内部控制人才队伍。

总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不断整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点”“线”“面”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力和效果。企业应积极地从内控环境、完善内部框架,打造外部环境,加强内部监督力量着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强化管理层重视,基础建设和内部监督、财务控制等方面着手,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优化内控效果。只有建立并完善上述一整套的多层次、立交式、全过程、全方位内部控制体系,才可能为企业健康平稳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和为企业构筑一道坚实的风险防线。

参考文献

[1] 蔡礼.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28).

[2] 谭磊.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经营与管理, 2017(7).

[3] 刘慧凤,黄幸宇.内部控制、市场地位与商业信用资金营运质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

[4] 吴萍.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实施内容拓展之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17(4).

猜你喜欢

基础建设企业发展内部控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