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建立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市场的背景分析

2017-05-30刘旗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刘旗

摘 要:中国是全球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国家,但在石油价格决定上缺乏话语权。当前石油计价货币多元化开始显现,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作为计价结算交易开始展露头角,我国曾三次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这都为我国建立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市场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人民币计价 石油期货 石油美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036-02

根据国际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的相关理论,初级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一般都是由最重要的国际货币来计价的,当前情况下都是由美元计价,石油的计价货币也是如此。中国石油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石油的定价权上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建立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市场,对于增强未来中国在石油贸易定价中的话语权,推动石油贸易中计价结算货币的去美元化,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着积极意义。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在全球大宗商品中需求量最大,因而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地位最为重要。近十几年来的数据显示,石油期货是商品期货中最重要的品种,石油期货交易量在世界商品期货中居于第一位,这足以表明石油期货在商品期货中的重要地位。

1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定价中几无话语权

过去的20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石油市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7年9月份中国进口原油3398万吨,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6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破60%,达到60.6%,2016年石油依存度趋近65%。

和中国在石油消费与进口中占据重要份额不相对应的是中国以及其他亚太国家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无任何影响力。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到亚洲,比出口到欧洲国家及美国的价格要高出1~3美元/桶,也就是说中国和其他东亚的国家要支付所谓的“亚洲溢价”。当前国际形式变幻莫测,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尤其是石油产量最多的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国际油价的波动性增强,这对中国经济运行增加了风险。

由于中国在石油市场定价话语权缺乏,在石油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时,缺乏相应的保障能力,宏观上不利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微观上从石油石化企业层面缺乏便利的风险对冲工具,在与有定价权和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的双重优势的外国石油、石化企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中国亟须在原油定价市场有话语权,提升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均以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石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其定价也是如此,石油具有商品与金融双重特性。由于石油兼具战略储备和日常消费的双重需求,因而在石油期货市场参与者数量众多,交易量巨大,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石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以体现。目前,全球原油现货交易中主要采取基准价+升贴水来计价,纽约交易所的WTI和伦敦国际交易所的Brent原油期货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其价格经常被作为现货的基准价。建立和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对于提升在石油贸易中的话语权,乃至获得定价权,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提升在石油定价中的话语权,建设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市场对于我国非常急迫,意义重大。

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

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在SDR五种货币中,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欧元、排名第三,高于日元和英镑。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加强,成为众多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虽然当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官方认同,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已经不仅仅是個人、企业在贸易、投融资范围使用,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美元、欧元等货币一样,体现其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截至2016年底,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这表明各国对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认同又有了提升。2016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6大支付货币。

与此同时,我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速了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国际贸易、融资及投资中的应用。有数据显示,近两年人民币业务在中亚国家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增长前景良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商品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强,一些国家在与中国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时开始采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这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取得常足进步,对美元作为大宗商品主要计价结算货币的现有大宗商品交易体系意义深远。

截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协议的总规模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为了便利人民币在贸易及投融资中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还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网络,在东南亚、欧洲、中东、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区都可以便利的进行人民币清算。这些举措,极大便利了境外机构持有以及在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虽然在当前情况下,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我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是境外机构使用人民币投资中国金融市场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到2016年末,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国家和地区增多,总计有1.51万亿元人民币可以投资中国境内金融市场;还有407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以投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投资规模约为1.97万亿元。

总之,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融资以及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境外流通的规模也增长迅速,相关的清算安排也日趋完善,这为便利境外交易者参与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交易奠定了基础。

3 人民幣在石油贸易中展露头角

美元是国际石油贸易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唯一的结算货币。OPEC国家出口石油获得的“石油美元”,一部分经常账户下购买国外的商品,另一部分资本账户下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形成“石油—美元”循环,这种局面从1974年开始延续至今。石油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美元居于垄断地位,这对美国最有利,对于石油出口国以及美国之外的其他石油进口国会面临着汇率、货币错配等风险。2000年之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超发,美国国债与原油价格之间的关系愈加不稳定,这对于“石油美元”雪上加霜。此时币值还较为坚挺的欧元对“石油欧元”形成挑战。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欧元比美元更稳定,在石油贸易中应该采用欧元计价结算”。但随后由于“欧债危机”,欧洲货币当局也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也就一贬再贬,难以取代“石油美元”的绝对统治地位。虽然如此,伊朗等国由于与美国关系激化,在石油贸易中开始用欧元计价结算,石油贸易中欧元计价结算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

除了欧元对“石油美元”形成挑战,在石油交易中人民币也崭露头角。2017年9月15日,委内瑞拉宣布在石油贸易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10月9日,中俄两国启用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同步交收机制,更加便利中国和俄罗斯的石油贸易以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现在俄罗斯取代沙特在中国原油进口所占比例居第一位,主流的观点都认为是俄罗斯愿意采用人民币计价,而沙特用美元计价石油,中国将部分原油进口份额从沙特转移到俄罗斯、安哥拉等其他产油国。人民币对国际石油贸易美元主导的计价结算格局形成冲击。

此外,2014年卡塔尔同意成为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的第一个中心。2015年12月,阿联酋和中国续签了人民币互换协议。中东部分产油国在石油贸易中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一方面有利于中国进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石油出口国来说也有利,因为它们也会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出口石油获取的人民币也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商品,降低换汇成本。这些情况都表明,中东产油国对人民币的认同提升,愿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减少对美元依赖的措施之一。

4 中国多次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经验借鉴

我国当前要推出的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准确地说应该是再次推出。在此之前,我国三次推出石油期货交易。

当前东亚、东南亚开展石油期货的有日本和新加坡。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于1999年推出日元计价的石油期货,2002年东京交易所与新加坡交易所合作推出中东原油期货合约。较之于日本、新加坡,我国是东亚、东南亚地区最早推出石油期货的国家。

1992年,原南京石油交易所就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1993年,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也推出了原油和成品油期货,主要品种有大庆原油、90号汽油、0号柴油和250号燃料油等标准期货合约。上海石油交易所的运作相对规范,发展迅速。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日均交易量就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三。但是由于当时对于期货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水平不高,石油期货风险失控的苗头出现,石油期货市场全面停止。到了2004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在开始的两年里,发展良好,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到2009年燃料油期货的日均成交量最高达到38万手。但是2010年后,市场交易量陡然暴跌,到2013年成交量仅余0.21万手。造成燃料油期货市场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是燃料油现货市场规模缩减,对冲风险的需求下降,以及燃料油期货市场投机者的单一等。这些尝试虽然都没有成功,但都为此次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过去15年,全球各期货交易所针对亚洲市场推出的原油期货品种共有16个,到当前为止目只有3个品种还在交易,从这个统计也可以看出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难度。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几次建立,几次关停的经历也证明这一点。首先,三次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经历,加深了对石油期货市场基本功能以及市场风险的认识。有利于从国家层面加强对石油期货市场的认识,统一监管,控制市场风险。其次,在交易、结算、交割、风控等制度设计以及运行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有利于保障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上市后平稳运行。最后,注重石油期货市场的培育。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对于我国有着战略意义,加强对石油期货市场的培训非常关键。原油期货既可以用来作为石油现货交易商对冲风险工具,也可以用来吸引大量全球投资者。因此除了要吸引现货市场的参与者,如原油出口商、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贸易商等,也要吸引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散户投资者等参与交易。避免之前期货市场投机者单一的问题出现,有利于石油期货交易量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解读石油美元:规模、流向及其趋势[J].国际经济评论,2007(2).

[2] 冯跃威.石油美元背后的绞杀及石油人民币的崛起困局[J].中国能源, 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