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牧团场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因素分析
2017-05-30王学文王瑞江
王学文?王瑞江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农牧团场中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调查,文章从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四个层面对影响农牧团场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农牧团场中学生生活方式有待改善;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发挥的作用不大;家庭 “亲子性”及“氛围性”锻炼形式缺失,学生身体形态成为家长监督或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导;社区对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够,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责任不明确等。
关键词:农牧团场;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因素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李建声公布了调研结果:新疆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得到了改善,但某些个别方面还有下降趋势;指出: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仍旧是比较严峻的现实问题。强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长的因素。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提高健身意识,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兵团承载了“屯垦戍边”使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更不容忽视。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生活方式层面因素分析
调研中有47.1%的中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很重要,说明相当部分的中学生体育重要性意识已初步形成。仅34.5%中学生有合理锻炼习惯,只有26.5%中学生有合理锻炼时间安排。说明中学生体育健康意识淡薄。调查中农牧团场学生还存在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方式不合理,运动不足等情况,其中网络普及化对农牧团场中学生存在较大的嗜好隐患。有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存在上课精神不佳,肥胖逐年增加,运动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与调查内容的部分结果相一致。青少年花在坐式生活方式的时间与身体活动量呈现负相关[1]。坐式生活方式时间较少的儿童,其身体组成、肌力、肌耐力、柔软度等各项体适能现状优于坐式生活方式多的,尤其在心肺耐力上差异显著[2]。因此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需要健康行为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培养农牧团场中学生健康的使用网络行为。
(二)学校体育层面因素分析
关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如果不以学校体育为主导,那么就会将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它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不可缺少和重要的载体,其意义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质健康变化乃至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平台,承载了更多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的健身方式方法、健康行为、健康意识引导的作用。调研中有90%以上的学生喜欢体育课,60%多的学生不喜欢教师组织的体育课形式,存在大部分学生“不想上”与教师不组织的“放羊式”体育课堂。据学生反映:一方面,文化课要求严格,束缚过大,寻求“放空”成为学生不喜欢教师组织体育课形式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体育课堂内容较为枯燥,从而让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提不起兴趣,不愿参与体育课。因此,无教学目标的体育课,对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作用不大。
(三)家庭层面因素分析
家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样家庭教育對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支持或参与体育运动对孩子的健康养成会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父母的体育态度与行为、运动与健康意识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所以,家长应该成为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之源,但是调查情况不然:70%的家长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更甚者家长自己不参与体育锻炼外,还限制孩子的体育锻炼兴趣,更有家长把孩子参与体育活动作为写完作业或成绩进步的奖励措施,直接影响孩子的体育锻炼行为。调查结果还显示:近20%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是被家长督促与监督参与体育活动,而这些学生中90%都属于体重过大,因此,孩子身体形态的发展成为了家长支持孩子体育锻炼意识的主导。
(四)社区层面因素分析
社区,通常是指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社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它为人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并且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也就是说农牧团场社区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农牧团场社区活动场地及设施配备较为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需求,这是建立在居民自主锻炼基础上提供的活动场所。但是,社区较少组织针对于中学生年龄段的体育类活动。他们认为:学校体育承载了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任务,社区为了丰富满足居民业余生活需求,作为学校体育的空间延伸平台,对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作用不大。
(五)宗教信仰、文化层面因素分析
农牧团场有汉、维、哈、回、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满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37.54万人,占总人口的13.9%,有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4]。农牧团场学校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学生运动项目的偏爱存在的差异性:汉族学生对新兴的趣味性强的项目内容较为感兴趣,少数民族执着于足球、排球及民族传统体育等项目。根据教师反映:民汉学生学习、生活等交流不足,存在学生以种族“分群”式学习、生活及交流等情况。
二、结论
(一)农牧团场的中学生体育健康意识淡薄,生活方式有待改善,尤其是使用网络行为。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发挥的作用不大。
(三)家庭“亲子性”及“氛围性”锻炼形式缺失,学生身体形态成为家长监督或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导。
(四)农牧团场社区对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够,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责任不明确等。
(五)汉族、少数民族存在以种族“分群”式学习、生活、交流等情况。
三、建议
农牧团场中学生应该在家长的引导下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体育应最大程度发挥体育教育功能价值,家庭与社区应成为学校体育空间的延伸平台。建议学校与家庭联合,学校与社区联合、家庭与社区联合,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互动,最大程度实现农牧团场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高效的实施和运行。
参考文献:
[1]Stettler N,Sinter TM,Suter PM. Electronic Gam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Obesity in Switzer1 and[J].Obesity,2004(12):896-903.
[2]宋鑫,肖林鹏,郇昌店.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5):79-82.
[3]李小莉.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对策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26(2):92-94.
[4]陈海燕,杨燕,吴念.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应对措施[J].浙江体育科学,2012,4(4).
[5]王淑梅.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55-556.
(作者单位:王学文 石河子大学;王瑞江 石河子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