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6种关系 培育外贸新动能
2017-05-30张其仔
张其仔
WTO发布的最新贸易展望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为1.7%,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长预计为1.8%~3.1%,仍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预期。2016年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全球贸易处于近30年的低谷期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继2015年之继续下行,2016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3386亿元,比上年下降0.9%。2017年中国的外贸发展仍将承受更大压力。
在全球贸易低迷、中国外贸发展动力弱化、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的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反逆全球化的有力武器,是一项为外贸发展培育新动能的伟大创新,凝聚着中国智慧,顺应国内新发展的的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注入正能量。据商务部的统计,2016年,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在一带一路共建合作当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其中出口3.8万亿元,增长0.7%;进口2.4万亿元,增长0.5%。但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在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中的作用,仍需高度重视并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
做大蛋糕就是把贸易规模做大,把各方的经贸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分蛋糕就是在现有贸易规模下,瓜分现有市场份额,是一场你多一些,还是我多一些的游戏。前者是合作共贏博弈,后者是零和博弈。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各方的理念。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体的举措,由此决定了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中,必须坚持把蛋糕做大的政策。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合度总体说来还不强,要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通过做其他地区的减法的方式来增加中国的出口。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规模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有限,采取重新分蛋糕的办法,即便能成功,作用也会有限。只有努力把蛋糕做大,一带一路战略在外贸发展新动能培育中的作用才能持久,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合作共赢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处理好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的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既需要发挥“硬实力”的作用,也需要发挥“软实力”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众多的优势,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配套齐全的制造能力、庞大的高素质人口规模、巨大的市场需求、蓬蓬勃勃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等,这些硬实力,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发挥硬实力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人、财、物的投入,在合作共赢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让中国自身获益,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但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的巨大支撑。只有把软实力建设好,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才会事半功倍。有了软实力的支撑,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才可能不会因一时一事之失而各自扎紧自己的篱笆,各方才会着眼长远和大局。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彼此的放大器。
在打造软实力上,除了讲好中国故事,与各国加强交流、沟通,中国在推动企业走出去时,还需倡导企业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的关系。一带一路沿线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脆弱,沿线人民对本国生态环境状况十分关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注意对当地的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中国在注重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让各个层面的人口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此外,中国的企业要增强规则意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和当地法律。
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和培育新优势的关系
中国在中低端产业上有优势,对于这一优势通过进一步做优的方式,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方面发挥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有互补性,有合作空间。
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决不能仅限于中低端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高,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不断提高发展水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产业发展上水平、上档次,需要产业发展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从发展的眼光看,这就决定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也不能完全停留在现有层次和规模上,而是要在发挥中国传统优势的同时,通过双方、多方合作,共同创造和培育新的优势,要大力推进高端产业的发展,把各自的短板补上去,开拓新的贸易合作增长点,提升贸易的水平和质量。
全球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中国应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合作,共同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重大的机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到《中国制造:2025》中来,让一带一路国家分享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红利。
处理好产业间合作与产业内合作的关系
国际上的贸易可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第一次和第二次全球化过程中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贸易体制的发展,全球经济在进入到第三次全球化时代时,由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企业开始在全球进行产业链布局,依据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把产品分成不同的环节,在全球布局,产业内贸易规模大幅度增加。第三次全球化时代全球国际贸易的总趋势是,使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日益增大。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我们通过计算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后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是产业间贸易为主,相互间的产业链分工则仍不发达,产业内贸易并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应积极推进产业链分工,通过产业链分工,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的优势更精准地发挥起来,深化双方的贸易与合作。
处理好双方合作与第三方合作的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合作共赢不仅包括双方,也包括了第三方,包括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劳动力资源、资金优势,部分产业和技术已经进入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并跑的阶段。少数产业和技术已经进入到领跑的阶段、中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双方合作。与此同时,中国还必须实行开放创新策略,充分利用国际优势,与发达国家开展优优合作、优劣合作,引进第三方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建设当中来,共同培育新的市场,开发新技术。
当然,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中国与第三方合作并不是没有挑战,从比较贸易结合度指数不难看出,就出口侧言之,中、日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强于美国和欧盟15国;2000年以来,中日两国的趋势是,中国略有上升,日本略有下降。就进口侧言之,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最高,中国次之。日本与美国、欧盟相比,因为贸易结合度较高,中国与其开展合作面临的挑战更大。日本通过推进雁形发展战略,与亚洲国家形成了较紧密的产业分工网络,这个网络在推动亚洲各国的发展上过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日本主导的这种网络,现在已明显不适应新的经济格局的变化,也无力再引领亚洲各国的新发展。要让日本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关键是要日本转变观念,跟上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推進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要尊重经济规律,政府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但又不能过分干预企业的决策,不能为了完成某种业绩,强制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设厂。在“走出去”上,政府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权,不能搞“拉郎配”。尊重企业自主权,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无所作为,政府仍要有所作为,政府作为的重点是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信息、营造环境,也就是要补企业的短板,补市场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