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的传播特点分析
2017-05-30朱溪宋毅
朱溪 宋毅
【内容摘要】 海外社交媒体是重要的新闻发布和信息传播平台。《人民日报》在Facebook账号上的新闻发布有如下特征:融合了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话题涵盖广泛,以中国本土新闻为主,辅以涉华新闻,兼顾国际新闻;语言的运用贴近受众的表达习惯,淡化官方色彩。本文分析了《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的运营策略,旨在为中国主流媒体更好地在海外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人民日报;Facebook;社交媒体;对外传播
海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发布和信息传播平台。近年来,中国各大主流媒体机构均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开通了账号,探索运用受众喜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认为,未来应对目标受众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分析,有的放矢地制定传播策略,真正实现“入眼、入脑、入心”。① 不同媒体平台的运营方式各异,内容各有侧重,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也不尽相同。以Facebook为例,截至2017年1月7日,Facebook在全球拥有18.6亿月度活跃用户②, 是世界上用户最多的社交网络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均在Facebook上开通主页。《人民日报》Facebook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粉丝量及关注订阅数3370余万,在国内媒体中仅次于中央电视台(5335万),超过新华社(2200万)和《中国日报》(1311万)。① 在报纸账号中,《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粉丝数也超过了《纽约时报》(1346万)、《华尔街日报》(552万)、英国《金融时报》(340万)等许多西方大报。鉴于《人民日报》在海内外中国事务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分析《人民日报》在Facebook平台上的发布内容、特点、传播策略和新闻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人民日报》在很多场合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声音,在中国对外传播中具有很强的官方代表性。2015年是中国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平台长足发展的一年, ② 因此,本文以《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Facebook上发布的6042条帖文为研究对象,力图较好地总结这家媒体在社交平台上的运营特点。
本文拟对《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发布内容的主题、不同内容形式的比例、正面和负面新闻的平衡性以及所使用的新闻框架进行内容分析。在媒介上,按照Facebook平台支持的内容形式,把帖文分为文字、图片、视频和网页链接四种形式;在内容框架上,将该账号发布的新闻按照新闻主角分为中国新闻、国际新闻、涉华新闻三类。中国新闻指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件;涉华新闻指发生在其他国家但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或者侧重于中国对世界影响方面的报道;国际新闻指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新闻事件。
同时,本文通过重点阅读每条帖文的标题、导语和关键词来判断《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发帖的新闻主角和主题,并在参考《人民日报》的报纸分栏和人民网英文网站的栏目分类基础上,按照新闻主题将《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发布的内容分为“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卫生”“社会文化”“趣味”六大类。经济类新闻涉及对国家货币政策、经济形势、金融机构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等的报道;政治类新闻涉及国家外交政策、领土争端、领导人出访或重要人事变动等;军事类新闻包括对军事训练、边防战士、反恐演习以及武器装备等的报道;科技卫生类新闻涵盖科学发现、技术突破、新的发明创造以及医疗卫生等话题;社会文化类新闻包括对食品安全、环境质量、计划生育、法治建设以及艺术文化、民俗传统的报道;趣味类新闻包括互动游戏、卡通漫画以及以动植物或自然风光为主题的内容。
本文在《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上发布的中国新闻中随机抽取了100篇发帖,来分析其在报道倾向上的平衡性。一般来说,正面报道侧重于体现社会美好的一面,它的基调是鼓励、赞扬和倡导,此类报道多带有“the biggest” “NO.1” “the largest” “good” “prosperous” 等词汇。而负面报道集中揭露违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的行为,比如犯罪、事故、丑闻等,目的在于曝光社会阴暗面,这类报道多带有“damage”“corruption” “arrest”等词。中性报道既不提倡、暗示什么,也不警醒和暴露什么,只是描述客观事实。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和关键词标记来判断报道的倾向性。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往往能够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本文选择2015年习近平访美和巴黎恐怖袭击两件事作为案例,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在Facebook上的内容发布时间、发布频率和发布策略,来研究《人民日报》对政治新闻和重大突发新闻的报道特点,以期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更完整地呈现《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的运营策略。
二、《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的传播特点
(一)内容发布形式
2015年,《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保持每月至少500条的发布量,时间间隔为约1小时1条,当突发性新闻发生时,新闻发布频率增加。Facebook平台支持发布文字 (Status)、图片(Photos)、视频(Videos)、网页分享 (Links)四种形式的内容。根据美国内容营销及社交媒体研究网站Buzzsumo的统计,在Facebook平台上,图片内容的互动率最高,视频内容次之,接下来是网页分享类型的内容,而纯文字的内容互动效果最差。①
本文统计了2015年《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发布的各个内容形式的数量,以及粉丝互动量,即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以及转发量的总和(见表1)。从《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上各个内容形式的平均互动量可以看出,图片和視频类的内容传播效果最好,而网页分享与文字内容则效果较差,该效果与Buzzsumo网站的统计结论相符。自当年4月之后到年底,纯文字形式的新闻就没再发布。
文字 图片 视频 网页分享
数量 10 4,528 165 1,340
粉丝互动量 5,695 80,992,678 2,422,535 6,786,479
平均互动量 549 17,887 14,682 5,064
(二)新闻框架
从新闻框架中发生地域的分布来看,2015年《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发布的中国新闻占主体(4488条),国际新闻(771条)与涉华新闻(729条)基本持平(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该账号发布的内容大部分是发生在中国或与中国相关的事件,而对国际新闻的报道所占比重较小。但从1月到12月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对涉华新闻的内容发布不断减少,而国际新闻的发布比例自6月后开始逐步增加,说明在内容运营上的国际受众意识在逐步增强。
从主题划分的新闻框架来看,《人民日报》 Facebook账号发布的内容有以下特点:(1)涉及多个领域的话题,例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新闻;(2)社会文化类新闻内容最多,主要呈现给国外受众的是关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层面;(3)自9月份开始,政治类新闻开始突增,以9、10月份最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份访问美国以及于10月份访问英国,《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对这两次出访大力报道,体现了《人民日报》作为一家代表党和国家的官方媒体,在重大政治事件中做好对外传播的意识和责任。(4)趣味性内容呈现波动中增长的趋势。尤其在2015年最后三个月,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见图2)。
除此之外,《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于2015年还发表了49篇评论,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南海问题、巴黎恐怖袭击以及天津安全事故等重大新闻话题。这些评论向国外受众阐释中国政府对国内外重大新闻、重大事件的立场和主张,具有很高的权威性。① 《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延续了自身在评论方面的优势,在重大新闻议题上积极发声,使其新闻报道内容更加立体多样,也提高了页面的传播力。
(三)发布内容倾向性
新闻报道的平衡性是西方新闻界普遍遵守的职业规范之一,其内涵包括两个层面。宏观上来说,新闻媒体在一定时期内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应该是平衡的;在微观层面,新闻报道如果涉及双方或者多方,应该给予意见不同的人以同等的话语权,体现出报道的多样性。② 本文选取平衡性的宏观含义,在《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发布的中国新闻中随机抽取了100条帖文,以考察《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在中国新闻内容报道上的倾向性。在抽样的帖文中,65篇的内容中立,20篇是关于中国的正面报道,还有15篇是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从抽样结果可以看出,《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对中国的报道属于中性偏正面,但也并非“报喜不报忧”,同时兼顾了新闻的平衡性。
(四)内容发布策略
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本文选择了2015年9月22日至9月28日习近平访美以及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两个事件为案例,来分析《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对重大政治性新闻和国际突发性新闻的报道策略。
1.《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对重大政治性新闻的报道——以习近平访美为例
2015年9月22日至9月28日,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在此期间围绕此事共发布了164条帖文,其中包括124张图片、10个网页链接以及30个视频。此外,在图片内容形式下,《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还发布了6篇特别评论。从内容类型上来说,《人民日報》Facebook账号融合了图片、视频、网页等多种类型的内容服务于重大新闻报道,报道形式多样。
本文对这164条帖文进行了梳理,按照点赞量排名整理出传播效果最佳的前10条帖文,其排名依次如下:
表2 《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关于习近平访美传播效果最佳的10条帖文
序号 标题/内容 时间
1 Commentary: China Will Never Close Its Open Door to the Outside World(评论:中国永远不会关闭对外开放的大门) 2015.9.24,20:27
2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hosted a state dinner for visiting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his wife. (美国总统奥巴马及第一夫人米歇尔为习近平夫妇举办欢迎晚宴。) 2015.9.25,10:48
3 Do you still remember Ling Ling and Xing Xing, the first two giant pandas in USA? (还记得中国送给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吗?) 2015.9.21,6:29
4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on Thursday evening walk on the North Lawn of the White House on their way to state dinner.(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漫步白宫北草坪。) 2015.9.24,20:08
5 Ne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Must Feature Win-Win Cooperation (新型国际关系必须强调合作与共赢) 2015.9.26,3:31
6 Commentary: The Prospect of Chinese Economy is still Bright
(評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2015.9.28,6:26
7 Live: President Xi Jinpings flight has arrived at Washington D.C. for his first state visit to US. (直播: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美国华盛顿。) 2015.9.25,7:40
8 Warming up to American people will be a feature for Xis upcoming visit. (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开始的访美之旅将会是一次贴近美国民众的访问。) 2015.9.17,11:30
9 The body languages of love may be a little bit different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messages they convey are definitely the same.(表达爱的肢体语言,中西方有不同!) 2015.9.21,20:40
10 Xi Dada and Peng Mama have appeared in public on several occasions in outfits that echo one another, not just in style, but also in color. (盘点习大大和彭妈妈的情侣装色彩搭配。) 2015.9.25,22:30
从选题上来说,首先,《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积极发挥了自身的评论优势,对重大新闻进行重点评论,这种策略效果显著。从上述排名可以看出,此类政治性新闻传播效果最佳的一条帖文就是评论。当一个与中国相关的政治新闻发生时,外国受众除了想知道事件本身的内容外,更感兴趣的是事件的前因后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中国的立场态度如何。这个时候就需要积极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
其次,要想在这种领导人出访的政治性新闻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将新闻的着眼点更多放在有人情味的细节上,而不是单纯报道严肃的谈话或声明。有时候受众更关注的是大新闻的“小花边”,如记者抓拍到习近平和奥巴马在白宫的草坪上聊天散步、同去赴宴这样的细节。再比如,在习近平访美中,有一条帖文讲述的是通过习近平和彭丽媛的衣着看领导人出访时的“情侣装”,还有一条帖文是将奥巴马夫妇在公共场合的恩爱举止与习近平夫妇在公共场合的互动做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两个选题都取得了受众良好的反馈,跻身点赞量前十。可见,对于外国受众来说,他们更喜欢从“有趣”和“有爱”的角度切入政治新闻的选题。
2.《人民日报》Facebook帐号对重大突发性新闻的报道——以巴黎恐怖袭击为例
2015年11月13日欧洲中部时间21时20分(纽约时间15时20分),3名恐怖分子对巴黎市中心的法兰西体育场实施了自杀式袭击,随后巴黎街头、咖啡馆、餐馆及巴塔克兰剧院发生了一系列枪击事件。巴黎恐怖袭击共造成13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在巴黎恐怖袭击发生的24小时内,《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共发布了21条相关帖文,其中包括14张图片、6条视频和1条新闻评论。
按照点赞量,本文对这21条帖文进行梳理,选出了传播效果最佳的前10条内容,依次分别如下:
序号 标题/内容 时间(纽约时间)
1 Colors of the French national flag seen on #Shanghai's iconic Oriental Pearl Tower on Saturday. #ParisAttacks 2015.11.14, 5:53
2 World's iconic landmarks see colors of #French national flag Saturday, as #EiffelTower goes dark in #Paris. #ParisAttacks 2015.11.14, 9:12
3 Photos show vigils and rallies held across the globe on Saturday night after the deadly #ParisAttacks 2015.11.14, 21:07
4 #ParisAttacks: Together we are strong 2015.11.14, 2:28
5 #ParisAttacks death toll rises to 127, around 180 injured, 80 in critical condition 2015.11.14, 3:45
6 French President Francois Hollande called the #ParisAttacks an“act of war”on Saturday 2015.11.14, 17:24
7 “Peace for Paris” Image Goes Viral Everywhere 2015.11.15, 7:50
8 Update on #ParisAttacks: Death Toll Climbs up to 60 2015.11.13, 19:09
9 Video showing French special forces stormed theater #Bataclan in #ParisAttack 2015.11.13, 23:29
10 #Breaking: #Paris under Attack, At Least 40 Have Been Confirmed Killed 2015.11.13, 18:15
《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于11月13日下午6点15分发出关于巴黎恐怖袭击的第一条内容。在中国媒体中,比中央电视台CCTV News(18:30)和新华社China Xinhua News (19:09) 的第一条报道都要早。而且加上了“突发新闻”的标签(在Facebook平台上,与新浪微博类似,#字符可以生成一个话题标签。)在随后的报道中,《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保持跟进态势,及时更新死伤人数,同时动态发布现场图片和视频,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除了对巴黎恐怖袭击事实的及时跟进,《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在之后的报道中,很好地把握了海外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趋势,紧跟热点,报道人们对巴黎表示支持和声援的举动,如上海东方明珠塔、悉尼国家大剧院以及美国新世贸中心亮起代表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灯。
此外,在对国际重大突发新闻的报道中,《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还善用话题标签,例如几乎每条关于巴黎恐怖袭击的内容中都包含有“#ParisAttacks”的话题标签,这对提高页面浏览量和传播力度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运营策略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的运营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色,值得借鉴。
1.善用语言策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的语言活泼、地道,在大部分选题上,摒弃了官方话语体系,贴近受众的语言习惯,表达亲民。
例如,“Aloha Hawaii! The Obamas touch down for their Christmas break... as the cost of their vacations since 2009 tops $70m.”(2015.12.19)这条帖文主要说的是奥巴马一家到夏威夷度圣诞假期的事。作者用夏威夷语中的打招呼语言 “Aloha”,旨在吸引受众,显得活泼亲切。网络社交媒体有别于新闻网站,这些富有人情味和个人情感的用词很有吸引力。
另一条帖子:“Run for your lives! The tidal bores keep soaring in the Qiantang River in east Chinas Zhejiang Province, providing a spectacular view for local residents and tourists.”(2015.9.29)这条新闻讲的是中国浙江钱塘江大潮。作者用与读者对话的方式,说“快跑啊!”,一下拉近了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新闻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显得更为客观中立,但社交媒体在发布趣味新闻时,可以用第二人称,似乎在与读者对话,动感、互动性强。
2.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在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异同的背景下,《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精心选择合适的话题进行传播。
首先,把握人类共同情感。其中,有几类话题一直很受读者欢迎,如有趣的动物、美丽的风景以及可爱的小孩等。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是人类所共有的,因此这类话题常常受人关注。此外,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以及同伴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此类主题相关的内容也能与读者有很强的共鸣。
其次,把握国外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趋势,结合国外的节假日、特殊纪念日等热议话题发布帖文。
除此之外,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国外,广为人知的中国文化符号有:故宫、长城、兵马俑、大熊猫、少林、功夫、烹饪等。在《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符号和中國意象的知名度以及受众对它们的关注度,可以有效提高传播力。
3.结合受众的地域分布,掌握平台发布的时间规律。例如:2015年8月31日凌晨3:08,《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发布了一条与巴西相关的内容——“The moon rises over the Guanabara Bay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Aug.30,2015.(Xu Zijian)”,此条10,116人点赞,271次分享。当天上午7:00, 同样的内容又发了一遍,获得了15,100人点赞,567次分享。由于巴西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早两个小时,美东时间凌晨3:08在巴西当地正是凌晨5点多,可能很少有人看到。而美东时间早上7:00是巴西时间的上午9点多,在时间上有利于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4.重大新闻主动发声,突发新闻第一时间报道。从习近平访美和巴黎恐怖袭击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在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上积极参与报道,且具有全媒体意识,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融合的报道方式,同时辅以评论,表达观点和立场,可以在短时间内积聚注意力。
(六)传播效果
在Facebook平台上,衡量传播效果的指标包括关注该页面的粉丝数(Total Likes),每条发布内容传播效果的评判指标——单条的点赞量(Post Likes)、评论数(Post Comments)和分享数(Post Shares)。
根据人民网英文网站的统计,2015年《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单篇阅读量最高为1994万,单篇最高转发量为7.4万,单篇最高点赞量为38.8万人。① 该页面2015年传播效果最佳的前十条内容依次是:(1)松鼠和山雀对相机自拍;(2)四川大熊猫生出双胞胎;(3)四川乐山大佛;(4)穿婚纱的新娘急救落水青年;(5)土耳其海滩上死去的难民男孩;(6)无臂男子照顾瘫痪母亲;(7)河南玻璃栈道;(8)苗族妇女35年养近3米长发;(9)湖北水上高速公路开通;(10)中国穆斯林庆祝古尔邦节。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首先是与动物相关的趣味性话题,其次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少数民族相关的话题,再次,受普遍关注的国际议题(即土耳其海滩上死去的难民男孩),同样也是《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受众关注的话题。
按照人民网排名中给出的阅读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上述10条帖文的发布时间依次是:12:05、14:41、9:40、23:13、20:00、19:00、19:00、2:05、18:30、5:41(24小时制,纽约时间)。该时间分布如图3所示:
根据Facebook2015年第四季度报告,该平台每日活跃用户有16.3%分布在美国及加拿大,23.1%分布在欧洲,29.8%分布在亚太地区,其余30.8%分布在其他地区。① 在国家分布上,Facebook用户最多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170,640,000人)、印度(65,635,600人)、巴西(60,487,400人)、印度尼西亚(54,435,740人)、墨西哥(40,820,750人)、土耳其(34,540,360人)、菲律宾(34,467,750人)、英国(33,657,270人)、德国(27,735,740人)、法国(27,438,580 人)。②
从图3可以看出,在《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2015年传播效果最佳的前十条新闻中,大部分发布时间均分布在美国东部时间的晚上(约19:00—23:00)和早上(约5:00—12:00)。结合Facebook的用户地域分布和时差因素,这一发布时间符合大部分Facebook用户的活跃时间,也成為了提高页面传播效果的助力因素。
三、对中国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平台传播策略的建议
通过对《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内容、运营策略和效果的分析,我们对中国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应注重受众分析,关注受众反馈,增强与受众的互动。要想提高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的影响力,首要的就是了解自己的目标受众,根据受众的性别、种族、年龄、地域分布、新闻消费需求和特点等特征,制定传播策略,以指导发布内容和发布时间的选择。同时,利用好社交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定时收集受众反馈,与受众互动,不断调整自身传播策略。根据受众需求,发展全媒体新闻制作和传播意识与能力,尤其是图片和视频的编制能力。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要善于融合媒介,有针对性地使用多种传播形式,合理选择图片和视频,美化排版。国外受众普遍对视觉设计较为敏感,对图片和视频的专业传播能力也要求更高。要想真正吸引国外受众,需在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例如交互图像、VR视频等)和趣味性上下功夫。
其次,体现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要想使中国媒体为外国受众所接受和欢迎,提高国际公信力势在必行,这种公信力来源于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持。“走出去”的中国媒体应当改变以“宣传”为主导的传播思维,树立以“信息传递”为主导的传播理念。同时,在内容发布上要坚持平衡报道的理念,坚持“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相结合,坚持“以报道中国为己任”和“贴近国际受众”相结合。
再者,在传播内容方面,要完善新闻的报道样式、融合传播形式、优化新闻语言、创新新闻报道角度。常见的新闻报道样式有消息、深度报道、评论,等等。新闻消息将观点与事实分开,以阐述事实的方式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深度报道是解释性报道,在阐述基本事实以外,需要更加注重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和影响。评论则与新闻报道不同,是一种表明作者观点立场的文章。对于媒体而言,评论性内容是一家媒体思想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评论内容可以使媒体形象更为人性化和立体。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报道以消息居多,而深度报道和评论内容较少,需加强此方面的内容建设。在新闻语言上,要转变话语方式,摒弃宣传的口吻,使用人性化和贴近受众的表达方式,同时力求用词准确,表达地道。在非严肃性话题上,可以使用多种句式,并适当地用语气词和修辞手法来增加内容的趣味性。
最后,在新闻选题和报道角度的创新性上,需进一步淡化官方色彩,坚持严肃性话题和趣味性话题相结合、兼顾高层动态与平凡百姓生活两类内容。新闻有软硬之分,如果一直报道题材严肃的硬新闻,受众的兴趣难以持续。因此需要辅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软新闻,在软硬之间平衡,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此外,在传播中国新闻时,不但要报道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也要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现人文关怀,才更容易激起受众的共鸣。
海外社交平台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镇。中国主流媒体在利用国际社交媒体方面越来越娴熟,在诸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平台上聚集了数量庞大的“粉丝”。今后需要增强受众研究,对受众和传播内容进行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分析,研究传播效果和潜在的目标受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在以Facebook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展出科学有效的传播策略,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融通世界的故事载体和融通文化的人格化符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媒体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媒体应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和解读工作;另一方面,也应该有受众意识,在深受外国受众喜爱的新闻话题上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对外传播工作。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对外传播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信未来中国媒体会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出更多、更好和更强的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