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诸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篇

2017-05-30许国强邹永杰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无害化处理五水共治

许国强 邹永杰

摘要:畜牧业是诸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什么都可以,但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的共识下,近年来,诸暨市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坚持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围绕源头治理、美丽牧场创建、监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多措并举,着力打造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同步提升的生态富民新标杆。畜牧业告别了“脏、乱、差”的形象,逐步向“绿、富、美”华丽转身。

关键词:五水共治;源头控制;美丽牧场;联合监管;无害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4-0079-02

畜牧业是诸暨市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生猪和蛋鸭产业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列入了省级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2013年以来,以“五水共治”为契机,以生猪养殖为重点,坚持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围绕源头治理、美丽牧场创建、监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全面开展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坚持源头控制,整治规范效果明显

充分认识到五水共治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既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也是提升机遇,将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低小散乱”关停作为优先工作进行细致落实。市政府出台了《诸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与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全面加强源头控制,全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和转型升级工作。为实现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全覆盖,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对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场实施“一场一策”治理;对存栏5~50头散养户和存栏5头以下散养户开展生态整治;禁养区及限养区内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猪场一律予以清养关停;有治理条件的规模猪场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养殖排泄物治理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共关停生猪养殖场1279家,家禽养殖场276家(极大多数为禁养区场、低小散乱场)。全市生猪存栏量从2013年末的27.12万头调减至2016年末的11.23万头。经过整治,全市养殖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低小散乱的养殖场被关停,污水直排、粪污横流的现象基本得到消除,保留下来的养殖场全部按照农牧结合等方式实现了生态化养殖。

2 创建美丽牧场,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2016年诸暨市印发的《诸暨市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创建50家美丽生态牧场,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5个、市级美丽生态牧场6個;明确市农林局牵头负责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作;鎮乡(街道)负责辖区内美丽生态牧场创建组织实施和监管工作;规模养殖场作为美丽生态牧场创建责任主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好具体建设内容实施工作。

按照“绿色发展、美丽示范,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市农林局采取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的路径,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对接和现场指导,对保留下来的规模化养殖场,按照创建标准,制订“一场一策”方案开展精细精准创建,其中:浙江永宁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养殖、生态循环、美化环境、智慧监管,促进牧场整体美、效益美、生态美、景观美、现代美,基于循环经济的畜禽养殖模式成为美丽牧场创建的典范,被评选为全省首批20家“美丽生态牧场”之一,浙江卫视、浙江农业微信公众平台、浙江畜牧兽医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先后将该公司创建工作进行了翔实报道。

2.1 合理规划,促进牧场整体美

公司选址后,力邀浙江大学做了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规划为“核心区”、“紧密区”、“配套区”和“服务区”。“核心区”为年存栏9000头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紧密区”为300亩设施蔬果基地和1500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配套区”为辐射周边2000亩果蔬、茶叶、竹林和香榧基地;“服务区”为年销售额2500万元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及农产品直供点。各区之间既独立又紧密联结,形成整齐划一的布局结构。

2.2 科学养殖,促进牧场效益美

依靠先进的设施设备支撑,实行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五的五阶段科学养殖模式,生产管理实施全封闭和全进全出制;配备应用了雨污分离系统、自动饲喂系统、自动饮水器、湿帘降温系统、高床产仔房、母猪限位栏等一系列节水节能减排设备,保障了生态安全、促进了标准化养殖、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3 循环农业,促进牧场生态美

采用生态能源技术模式进行粪污处理和排泄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实施“种植、养殖、沼气、肥料”四环并举和互补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配套建设有大型沼气池1850 m?、沼液池4870 m?、700亩农田的沼液消纳管网、集粪发酵房1550 m?,购置配备120KW纯沼气发电机组、猪粪专业运输车和沼液槽罐车各1辆。养殖粪污进行沼气综合工程技术系统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年产8.6万m?沼气,经过管网输配系统用于沼气发电,可满足场内饲料加工厂和仔猪保温用电需求,实现年减排COD117T,节本增效200多万元,实现“变废为宝”;沼液、沼渣分离后,沼液经管网排灌到农业种植基地,沼渣可生产有机肥,实现了多层次多元化利用,并最终达到整个场区的粪污“零排放”。

2.4 持续优化,促进牧场景观美

秉承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农业”理念,持续推进牧场环境的整合优化。采用以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方法,在牧场上风向规划建设了防护林,周围建设了隔离林,在牧场的主体建筑之间和主道路两旁进行了遮阴绿化、牧场裸露地面上种植了花草、蔬果。现已建成绿植花卉100亩,防护林100亩,绿色蔬菜园300亩和果园200亩,大大美化了牧场景观,保持了周边的原始风貌,凸显了环境的生态美,并将生态农业观光和休闲旅游有机融入到现实生产中,打造“以农业生产销售产业为基础,融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航空母舰。

3 部门联动双监管,确保监管不放松

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工作的通知》,市环保、国土、公安、农林、水利、市场監督、城管执法、供电、水务等部门联合建立了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严厉打击不按规定处置畜禽排泄物、违规复养等违法行为,全力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已先后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为巩固治理效果,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生猪养殖污染监管机制。镇乡(街道)及农业、环保等政府部门实施“联村联场”责任制度,建立市、镇乡(街道)、村三级养殖污染网格化巡查队伍与服务联系联动机制,构建线下巡查网络。村级网格化巡查员对辖区内养殖场(户)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镇乡(街道)网格化巡查员对辖区内养殖场(户)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市级网格化巡查员对辖区内养殖场(户)开展不定期巡查,杜绝畜禽养殖排泄物污染;严查农业保险理赔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杜绝病死畜禽随意弃置造成污染;严查“一牌一档两废三养(养殖场公示牌,沼液资源化利用档案,废水与病死猪,关停复养、少批多养和擅自新养)”,同步建立巡查档案,实行“零报告”制度。对全市500头以上保留养殖场统一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对全市保留的规模养猪场部署沼液监测物联网系统,通过智慧监管终端在线实时监测污水液位、污水流量等指标变化情况,智能分析污染风险,及时向责任主体发出预警;在养殖场大门、养殖栏、污水处理点等关键位置安装高清视频探头,实时记录生猪养殖、养殖污水排放过程。线上智能化监管平台同步接入浙江省智慧畜牧业云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上传。智能化监控系统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实时监测养殖场生产、排污情况,及时发现畜禽疫病、排泄物偷排漏排等现象,实现对全市域的规模养殖场进行线上线下“双监管”。

4 无害化处理,机制创新

近年来,诸暨市围绕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的体系健全和瓶颈破解上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历经考察学习借鉴、方案多番酝酿、慎重规划立项、项目建设验收等程序,于2015年建成并运行病死动物無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制订了《诸暨市生猪保险及无害化处理工作运营方案》,实施了“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贴补、保险联动”的运行模式,建立了处理中心、保险公司、兽医人员、养殖业主的四方联动机制,推进和形成了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的无缝衔接,有力促进了病死动物“五不准一处理”规定的执行,实现了养殖业主有保障、畜产品安全有保障、处理中心运行有保障的多方共羸。该中心建立和机制运行以来,基本实现规模猪场全覆盖,年无害化处理死亡猪只6.5万头。

猜你喜欢

无害化处理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豆清液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初探
基于CNKI的“五水共治”工程文献计量分析
污油泥处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用标准滤出“清流”——浙江浦江县以水晶标准化综合试点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天门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策研究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