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措施研究

2017-05-30王思山

现代盐化工 2017年4期
关键词:技术建筑工程措施

王思山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运用已较为成熟,对技术要点及技术难点的分析也较为透彻,但对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运用优化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效益大打折扣。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文章将以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运用为基础,对该技术的实际优势及问题进行明确阐述,以此为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近年来,各地区建筑工程建设数量逐步增加,对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也愈发提高,为保障工程建筑质量的可靠与稳定,将多种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及优化调整尤为重要,是保障技术运用实际适应性及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同时对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及质量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使之成为保障工程施工多个方面效益的有效途径。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1基础施工

混凝土基础施工即土木工程施工该项目,要求通过机械挖掘及人工挖掘的方式对相关施工区域展开深基及浅基施工作业,同时提高施工区域周边结构强度,以此为混凝土施工作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基础施工要求注重对排水系统设计,并将区域降水量问题考虑在内,提高对地质问题及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保证混凝土施工作业能够按照工程设计有序进行。在基础施工作业完成后,需进行初步工程验收及检查,在达到工程质量标准后,方可准确后续阶段的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作业。

1.2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建筑工程建设对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结构稳定性需达到预期工程设计强度,因此对施工顺序的合理规划及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不容忽视。混凝土施工虽较为繁琐,但其基本核心在于保障混凝土凝结密度,确保结构稳定。混凝土结构特点为可塑性强,结构平整度较低,此时为提高混凝土浇灌效果,要采用一次浇筑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以免因混凝土平整度不达标而影响后续工程施工。混凝土输送泵的摆放应与施工区域保持较近距离,通常处于施工场地中间,一方面减少工程作业对混凝土工程处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亦可有效降低混凝土输送时间,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2混凝土材料选择控制

2.1优化砼的骨料粒径和级配

尽可能采用大的骨料最大粒径。最大粒径越大,骨料的空隙率和表面积越小,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砼的水泥浆及水泥用量就越小。并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含泥量不应大于1.5%。施工前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并要求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掺减水剂主要是为有效地降低砼的单位用水量,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水泥用量。减水剂的缓凝作用,在大体积砼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冷接缝,提高了工作性及流动性,且对收缩及抗拉强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一定程度上可以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也有所降低热峰,具体的混凝土配比设计如表1所示。

2.2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确定

夏季大体积砼施工之后容易出现裂縫的原因较为复杂,但由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裂缝必须控制,即:砼温升阶段由内外温差导致的表面裂缝;由碱集料反应使砼产生的裂缝;由砼失去水分形成的收缩裂缝等。针对上述引起的砼裂缝的因素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技术措施,总结和借鉴以往工程经验,针对工程的特点、难点和现场实际情况,应进行大量的、细致的工作,经过多次优化,减小单方砼中的水泥用量、控制水灰比及砂率。

砼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水灰比控制在0.40~0.43;砂率在38%~42%;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 kg/m3;抗渗等级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 MPa);砼初凝时间在11~12 h以上;采用掺加I级粉煤灰和适量$95磨细矿粉及外加剂;采用60 d强度评定砼的强度等级;砼的碱含量不大于3 kg/m3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3.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混凝土施工所需注意的相关施工事项较多,但具体主要分为3项。首先是对混凝土施工用料控制,不同工程建设标准及工程设计用途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均有一定差异,同时拌和比例的控制也有差别,此时需按照工程施工设计图及设计规划对混凝土拌和用料的比例进行准确运算。其次在混凝土质量分层检验中,需保障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并实时掌握相关工程施工信息,确保试验数据全面性及准确性,提高混凝土在建筑方面的应用效益。最后要提高对混凝土材料运输及养护等方面的管理,避免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对混凝土材料造成破坏与影响,对存在偷工减料问题的材料及施工项目,需及时地作出合理处理,保证工程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3.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拌和要求较高,纤维分布均匀,避免出现多余纤维结构。为保障钢纤维混凝土拌和质量,并保障结构粘合度符合混凝土施工需要,应按混凝土施工标准对钢纤维混凝土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钢纤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标准如表2所示,在混凝土凝结成团状后方可加入适量砂石材料,而后将部分钢纤维放入。由于钢纤维与混凝土结构融合性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完成材料基础拌和后,仍需加入_定数量的水泥及粘合剂进行进一步加固,保障混凝土质量标准达到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3.3混凝土的运输要点

混凝土运输设备通常与混凝土拌和设备相连接,其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运输速度,并降低外界杂质对混凝土用料的污染,使混凝土可长时间保持高纯度状态。但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存在运输时间控制问题。如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速度过慢,则易产生混凝土过早凝结问题,该部分混凝土便无法继续施工,而如混凝土运输速度过快,容易在施工现场造成过度堆积,同样易产生混凝土过早凝结问题,同时对混凝土施工现场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混凝土运输时间的控制要按照混凝土用量需求而定,通过与施工技术人员的沟通制定混凝土运输管理规划,在混凝土需求量较高的阶段,要在计划中重点标注,以便根据混凝土施工标准进行混凝土运输处理。

3.4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混凝土浇筑所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冷缝的解决。受建筑施工结构设计影响,冷缝问题的产生无可避免,混凝土浇筑結构密实度较低及结构不实,均易引起冷缝问题的产生。对于冷缝问题的解决,现阶段主要采用机械振捣,机械振捣的控制及机械设备的选用,均需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对存在混凝土结构部分不均的区域,可选择人工振捣完成,以便提高其实际的处理效果。混凝土振捣标准以混凝振捣时间及混凝土振捣浮浆的产生数量为基准,如混凝土结构出现结构下沉及结构不稳定问题,则应立即停止振捣作业,以免工程振捣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4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4.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现阶段,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虽在技术方面有着诸多的创新,但技术主体仍较为传统,相比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现代建筑设计讲求绿色化及个性化设计,因此对技术运用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为有效解决混凝土结构技术问题,可通过优化传统技术的方式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创新,以便使其更适用于相关施工作业环境,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4.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由于混凝土施工较为复杂,所需的基础技术支持较多,同时,不同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对混凝土机械设备的选用也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作业前,相关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需及时地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组成施工管理小组,对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问题及质量问题的区域及时进行处理,以免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对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造成影响。混凝土建筑施工的预期工程规划至关重要,可有效引导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规范化进行,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施工环境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多个因素充分考虑在内,继而将外界因素对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影响,使混凝土建筑施工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按照预期规划顺利进行。

5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处理注意事项

5.1混凝土施工所选用的原材料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提供

在原材料的出厂前,可委派第三方检测结构或企业技术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并对材料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后期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原材的保管与按照标准湿度及温度环境进行,避免环境温度过于潮湿或过于造成对材料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5.2混凝土建筑材料施工的钻孔作业要求按照工程设计标进行

需首先进行结构孔内部清理,将内部杂质及水分清理完毕后,要对所选的螺纹钢进行外表面清理,对存在锈蚀及油渍问题的钢筋,可要求相关供应企业进行二次处理或调换。如钢筋结构长度较低,可选择搭接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混凝土钢筋材料若存在质量问题,则需在对钢筋进行全面性抽样检测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5.3钻孔设备的选择应以冲击电钻为主

对结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区域,不宜选用钻孔机钻孔,以免对表面结构粗糙度造成破坏。钻孔孔径及深度应以工程设计为准,避免擅自对钻孔结构进行修改,若存在混凝土结构钻孔难度较大问题,需在与相关技术人员商议后进行结构孔洞的改进。在多降水环境下,要进一步保障孔洞结构的干燥度,避免内部湿度较高而产生结构腐蚀问题。

6结语

建筑工程建设的混凝土材料施工控制及技术的灵活运用可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并保障建筑施工质量达到工程施工标准,可进一步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设计平台。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同时对原材料选用要求严格,因此需在工程施工作业前,制定长期的施工管理规划,对多个施工项目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以此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术建筑工程措施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