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7-05-30于淼淼
于淼淼
摘要:本文通过对养猪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养猪;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4-0039-01
1 养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公猪过肥或过瘦
造成公猪过肥的原因为日粮中能量较高,而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元素等含量较少,公猪在进食的时候经常出现食量过饱的情况,再加上没有进行适时的运动、配种任务较轻等,从而造成了公猪过肥的现象。而造成公猪过瘦的主要原因为公猪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低于饲养的标准,在进食的过程中,不能摄取足够的能量。此外,食量不足、日粮过稀、配种任务繁重以及患病等情况也是造成公猪过瘦的主要原因。
1.2 公猪咬架
公猪咬架的情况多发生于配种旺季,常见的公猪咬架为2头公猪在配种场相遇时,其咬架一般为互相撕咬,势头较为凶猛,尤其是一些有犬齿的公猪,其危险性相对较高,在咬架的时候要么是一死一傷,要么两个都遍体鳞伤。若在公猪咬架的时候,管理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制止,则会造成自身伤害。
1.3 初产母猪拒绝喂乳
初产母猪多会出现不让猪仔吃奶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初产母猪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还处于高度紧张的兴奋状态,不能使其安心喂奶。再加上初产母猪对缺乏哺乳经验,当其听到猪仔叫声后,就会立刻站起来,这就使得猪仔无法吃乳。此外,初产母猪缺乏分娩的经验,而一些饲养员也缺乏接生的经验,在接生的过程中,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而当猪仔发出叫声时,出于本能反应,母猪为了护仔会驱逐接生人员,这些不良的人为性的刺激,都会使母猪产生拒乳的反应。
1.4 初生仔豬假死
造成初生仔猪假死的主要原因是,仔猪在产道内以及在产出的过程中,口腔、鼻腔被羊水、粘液等堵塞呛住,这样就会造成仔猪暂时性的呼吸道不同,从而出现仔猪死亡的现象,这一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假死,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实施救助,则会导致仔猪真正死亡。
1.5 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是由母猪通过胎盘传播给仔猪的,其症状为仔猪出生后头部、四周、尾部开始震颤。起初头部震颤比较严重,一天以后四肢、尾部开始震颤。另一种表现为四肢呈外八字形分开,全身肌肉震颤。震颤使得仔猪行走困难,不能跟随母猪吃奶,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仔猪饥饿死亡。
2 解决养猪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解决公猪过胖或过瘦的措施
饲养人员应适当降低日粮中的能量水平,控制对公猪的喂食量,每次喂食八分饱并加强公猪的配种任务,若在非配种季节,则应该降低日粮中的能量标准,将公猪的膘情控制在八九成以内。其次,对于公猪过瘦这一问题而言,则应该提高日粮的配制质量,使其符合饲养标准,提高日粮中的能量,其食量要保证在九成饱,并适当的降低其配种的强度。此外,关注公猪的健康问题,保证猪舍清洁卫生,减少病虫害的威胁。
2.2 解决公猪咬架的措施
要解决公猪咬架的问题,可用猪圈门或者模板将2头猪隔开后,再将其分头赶回本圈中去。此外,还可以将火把点燃放在两头公猪中间,公猪在受到惊吓后自然会分开。要特别注意尽可能不要用棍棒来驱赶或者打公猪,这样会给猪带来一定的伤害。
2.3 解决初产母猪拒绝喂乳的措施
第一,在母猪分娩之前,要在母猪舍设置护仔栏,将分娩出来的猪仔要及时的放入护仔栏中去,与母猪进行隔离,避免母猪踩压而造成猪仔的死亡。第二,在接生之前,饲养员应该主动的接近母猪,如对其进行抚摸、梳理皮毛以及按摩乳房等,这样有利于接生时稳定母猪的情绪。此外,还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接生员进行接生工作,在母猪生产横卧的时候,用带尖的镊子或者木棒等在母猪的前腿或者颈部进行有节奏的刺激,帮助母猪环节紧张的情绪。第三,在母猪分娩结束以后,要为母猪注射150mg的盐酸氯丙嗪,并对母猪的哺乳行为进行调整,帮助其进入正常的哺乳状态。
2.4 解决初生仔猪假死的措施
若发现仔猪假死情况,饲养人员应一手倒提猪仔,另一只手托住猪仔的背部,并将堵塞在仔猪口腔以及鼻腔中的羊水、粘液等倒出来,若倒不出则应稍用力将其甩出。当羊水和粘液被倒出后,饲养员还应该用接生布将仔猪口腔以及鼻腔中的粘液通过捋、掏的方式擦拭干净。并有节奏的拍打猪仔的背部和胸部,使其呼吸顺畅。
2.5 解决仔猪震颤的措施
仔猪震颤病状现阶段没有有效的药物,其能够在仔猪出生后1周左右自然康复。所以饲养人员应及时发现仔猪震颤这一病状,并在仔猪出生后对其进行人工辅助喂奶,避免仔猪因吃不到奶而死亡。
针对现阶段养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相信通过优化养殖技术和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一定能够推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光旭.猪场养猪中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
[2]任振斌.农村养猪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畜禽业,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