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要怎样可持续发展
2017-05-30王冬妮
王冬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到访北京大学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还强调“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廖晓义,从沉醉西方哲学的学者,到关注绿色世界环保人,再到亲力亲为推广国学的传承人。人最终要回归自然,道法自然。佛教的众生平等,以佛治心;儒家的仁义礼智,以儒治世;道家的遵循自然,以道治身。廖晓义的实践把国学和社会和谐、生态平衡有机地连在一起。
2008年廖晓义与团队去到汶川震后的四川,思考着作为一个环保组织能够为灾区做些什么。在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一个场景触动了廖晓义:在几乎被夷为平地的荒凉中,一幢具有当地特色的全木质结构老房子仍安然伫立。“在农村,房屋是最能体现生态、环保理念的。”当年在大坪村建“乐和家园”的生态村庄,体现在:
生态房屋建筑-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建筑设计,节能低碳的生态民居和生态诊所、农人会馆、乐和书院等建筑物;
生态经济发展-建立四个有机小农场和一个手工作坊,探索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创意手工业和养生产业为内容的产业规划、分户生产基础上的集体经营管理、以订单为市场依托的互动式购销方式;
生态保健养生-在乡村诊所基础上,村医利用互联网为远程治疗、咨询的信息平台,治未病、保健的健康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建沼气、节柴灶、垃圾分类中心、垃圾打包机等系列环保配套设施,以保山体、保水源、利用清洁能源;
生态伦理教育-在建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造中,教育村民以集体自强、个人自主、生存自然、道德自律乡村自豪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生态社会机制-建立村民的生态文明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大坪山生态协会。
“乐和家园”走了一条中国式环保道路,乐和生计、水源保护、生态民居、垃圾分类、可再生能源。身和则康乐、心和则安乐、境和则天乐。身心境和,乐在和中,“乐和”代表廖晓义的中国式公益理想。“乐和”概念希望将心灵环保和身体环保内在地纳入到生态文明之中,人们能够对养育自己都水土心怀感恩,知恩图报。
从四川大坪山“乐和家园”的实践,推广至山东曲阜、湖南长沙、重庆南岸“乐和书院”,建设以公益为灵魂、以国学为内涵、以乡村为根基的现代书院。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指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以“仁”为核心,礼乐居耕养读為表现。
礼,各种礼节规范。乐,音乐舞蹈。天地自然的秩序,代表“礼”的精神。天地自然的和谐代表“乐”的精神。“和谐”一乐的精神,所以万物都能化生、“有序”一礼的精神,所以万物能各具特性。“礼乐”于大处,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和谐稳定,必合乎礼、正乎礼。“礼乐”于小处,则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如何规范个人的行为。
耕读传家。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与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耕田可以事稼樯,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养,《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万世之主。人和的主体是“人”,中心思想则为“和”,这里的和是中和、平和、和谐、平衡之意。
人在自然界生存,就不能脱离自然,而且必须适应自然。只有达到人与自然相适应,体内脏腑、气血才能达到平衡统一。中医学认为,根据所处的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及个人身体不同来调配饮食和养生保健,使生活有规律,这个规律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也符合自然规律,就是天地人和。
健康是一种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之,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生必须置人与环境之中,加以重视。季节更替、昼夜变化、地域高下、水质土矿、植被绿化、家居摆设,乃至于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人际事宜等均可影响身心健康,适之则有利养生,逆之则有害健康。
多一点仁、礼,就多一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就少一点戾气,少一点杀戮,少一点校园暴力,少一点昧良心唯利是图的行为。
多一点耕、养,就多一点对大自然的敬畏。地球母亲不停运转,以博大的胸怀、宽厚的仁爱,赐予人类和万物以生存的环境和生长的条件。但人类对大地母亲多有不恭,破坏地球生态平衡,疯狂掠夺地球资源,造成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森林面积迅速减少、水土流失…人类就要忍受蓝天没了、污染的大气、污染的水源、污染的食物。
所有仁、礼、乐、居、耕、养、读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我们要做中华文明的传承人,和谐社会的动力,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让古老文明发扬光大,可持续发展。
廖晓义崇拜的国学大师梁簌溟先生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他预言:“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梁老先生说的中国文化的复兴,靠一代人一代人努力。
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