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信:“蜀信e”连接大生态
2017-05-30谌力韩维蜜
谌力 韩维蜜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人像最初那样再去争论到底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从余额宝、支付宝的诞生,到P2P网贷、众筹,再到直销银行…最近这几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各种“互联网思维”冲击着从事金融工作的每个人。
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当前更应该思考的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正面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银行自身的能力,并以此建立银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比大银行,技术手段和资金实力都无法与之匹敌的农信社又该如何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来适应互联网时代金融生态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四川农信”)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市场背景,深入研究农村新型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打造了专门服务三农、县域经济、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蜀信e”。据了解,该平台集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电商服务为一体,成为四川农信构建未来全新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的重要支撑。
布局全渠道创新平台
四川农信副理事长王挺深谙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他在接受《新金融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最终要回归到金融的本质上——信用、风险、杠杆,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业,但银行业要适应技术与互联网的进步,促进服务渠道产品管理的改变。” 四川农信属于比较早意识到互联网思维重要的银行。早在2013年7月份,他就提出了“拥抱互联网,建设大平台”的思路,从时间节点来看,甚至稍早于余额宝。
王挺介绍,平台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全渠道协作”。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原来银行采用竖井式渠道建设方式,电话银行、短信银行、门店业务等各自为战,银行每次新产品发布的时候,只能选择在手机银行或者网上银行发布。也就是说,针对同一款理财产品,如果产品配置是上线推送,那么只能向网银推广,柜面则不能购买。为了打破这种局限,迈向数字化营销渠道,2011年四川农信提出有别于渠道整合的全渠道概念,即实现全渠道交互运营,优化产品服务的组合创新,线上线下协同运营。这样实现了新产品可以通过中间交付平台发布到每个渠道终端。
“这对银行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改变”。
“蜀信e”平台业务架构引入以价值链为主的描述方法,囊括客户在银行业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客户与银行交互的四个阶段(发现、购买、享受、探索)为线索,梳理出在客户与银行交互的端到端的各个环节。
据了解,“蜀信e”平台应用架构采用三层结构设计:第一层以门户、移动门户、微信银行、自助设备等渠道终端系统为前台,直接面对用户,形成流量入口;第二層以渠道交互平台为中台,去渠道差异,进行业务流程调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层以电子银行能力中心及各产品系统(如核心、贷款系统)为后台,提供业务产品及服务。三层架构各其所职、层次清晰,并且能够快速支持产品服务创新。
同时,为保证应对互联网海量用户规模访问的高可用和高性能,兼顾安全可控信息技术要求,“蜀信e”新一代电子银行平台在软硬件技术应用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在硬件方面,“蜀信e”新一代电子银行平台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全部采用X86架构的PC Server;在软件方面首次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并创新性的提出了消息中心、缓存中心、注册中心三个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
2014年11月,“蜀信e”平台项目启动封闭开发,到2015年10月31日,平台第一期建设完成、成功上线。“蜀信e”实现了电脑门户、手机门户的渠道整合,全新的“蜀信e”智能综合门户取代传统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渠道一体化的综合金融生活服务。
同时,用户、账户、支付、认证、签约、费用等平台基础体系搭建完成,为平台的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另外,转账、存款、贷款、无卡取现、生活服务、交易查询等原有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功能以及随e转、收费易、二维码转账、摇一摇转账、资金归集、理财等新增功能在“蜀信e”新一代电子银行平台都得以实现。
截止2016年12月31日,“蜀信e”平台共有注册客户456.68万户,其中,有效客户共242.79万户,累计动账交易笔数670.19万笔,累计动账交易金额3441.17亿元。
自此,四川农信电子银行服务迈入更强大、更便捷、更贴心的新阶段。
打造全能的支付体系
王挺认为,对银行业冲击最大的当属“第三方支付”。一方面,由于银行由于受监管、风控等方面条件的约束,为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留出了空间,另一方面,传统银行未能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习惯,在交易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体验,而第三方支付恰恰看到了银行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支付市场是被互联网公司蚕食最严重。但是“支付”其实是银行服务的根基,是蜀信e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能力。他们决心找回这块阵地。
同时,就像王挺所说的,线下支付被互联网巨头蚕食最厉害的,成都市基本每家商店都会摆着可供顾客扫码支付的二维码。因此,他们聚焦在县域市场,希望抢占这部分市场的支付先机。
“蜀信e”第一步是建立全渠道大平台,那么第二步就是“打造全能的支付体系”了。据四川农信信息科技中心首席架构师、副总经理陈杰介绍:“我们希望拥有支付能力。可以连接消费者或者商户,让银行作为支付入口。这样一来还可以获得信息数据,为下一步的基于大数据的客户营销打下准备”。
所以在建设支付体系上,四川农信尽量做到轻量化,通过二维码、人脸识别等当下比较前沿的技术轻量化的处理支付方式,并结合传统的POS和IC卡,把线下支付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造O2O,对接大生态
蜀信e用互联网以及平台化的思维,打造的是围绕用户的大生态圈。利用“线上与线下”、“业务与科技”的双联动构建了新的业务模式。那么对其业务市场以及客户群体他们又是如何布局的呢?
蜀信e所要对接的互联网業务生态有四大类:同业生态圈、第三方平台、O2O惠生活平台、县域专业市场。其中,“O2O惠生活平台是在2014年根据蜀信e的整体规划,我们开发完成的一大电商服务平台。”王挺表示,作为农信社,主要客户是城乡的居民、农民、上千万户的中小微企业,所以打造该电商平台主要解决人们生活或生产的需要。
首先,惠生活平台的用户端采用O2O功能模式,为用户提供餐饮、生活、旅游、积分兑换等,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生活服务;采用B2C电商模式,搭建囊括特色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在内的社区电商平台,通过接入物流配送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同时,搭建社区金融服务平台,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让用户通过APP,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所需商品,享受多样化的服务。
其次,惠生活平台的商户端实现在线开店的全流程管理。商家可通过商户端APP自行进行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为小微商户搭建一个创业的平台。
最后是电子商务宣传区,结合现有网点、助农取款点提供电子化商品展示、积分兑换等业务。电子商务宣传区在为城乡居民提供便利非金融服务的同时集成社区银行网点职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验,从而获取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业务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惠生活平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把线下变为线上,把客户引导到客户端,提高客户黏性,让社区生活场景通过手机端全面再现。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站上推送适于用户消费偏好的商品。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壮大,将来甚至可以做网络贷款等业务。
据记者了解,惠生活平台于2014年底在广元启动,2015年12月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在广元、泸州、遂宁、南充等地的55个区(县)开展运营,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平台已建设县、乡(镇)、村级线下服务中心(站、点)33个,发展平台注册用户23.5万户,入驻商户2.6万户,上架各类商品5.1万款,完成各类交易32.25万笔,平台各类交易总额4598.31万元。
展望未来的金融消费场景,王挺谈到:“未来,金融消费的主要的元素是‘自助,用户会自己来解决金融交易的过程,包括转帐、支付、理财、贷款等服务都是自助;未来,我们的网点更多的不是一个交易的窗口,可能更多的是营销的窗口和咨询窗口以及接受客户消费诉求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