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7-05-30金庆玲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学模式

摘 要: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所谓“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时,从理论到实践相结合的认识与体验的过程。它让学生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及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教学的全过程,它包括:案例分析与认知讨论、教案书写与实践操作、相互点评与经验提升以及自我设计与创作表现四个过程。通过本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加速了学生作为未来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内化过程,满足了师生共同参与舞蹈教学改革的需求;有效地激发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内驱力、对幼教事业的热情和对未来职业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動;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079-04

Abstract: Kindergarten dance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way of carrying out art education to children. The teaching mode of activity design of kindergarten dance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process of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hile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design the kindergarten da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This teaching mode enables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n 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education assessmen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rocesses: case analysis and cognitive discussion; writing teaching plans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mutual comments and enhancing experience; and self-design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effectively promote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goal of kindergarten art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sped up the internaliza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concept and behavior as a future teacher; met the needs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jointly participate into dance teaching reform; effectively 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nal drive, enthusiasm for the caus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value to future profession.

Key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kindergarten; dance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teaching mode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在2015年9月份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特别提出了舞蹈要进课堂。随着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舞蹈教育走进课堂即将成为现实。

舞蹈教育是情操和心灵相结合的教育,它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让孩子们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到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目标、基本规律和特点。根据《指南》,幼儿园课程也随之改革,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和融合,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课就是直接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重要课程。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节。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学习,在舞蹈基礎和舞蹈专业素质方面相对重视,而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组织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能力培养相对较轻。我校这两年才正式开设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课。因此,尝试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该课程进行有效地尝试与实践,对他们今后比较顺利地走向幼教岗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及基本思想

所谓“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时,从理论到实践相结合的认识与体验的过程。它让学生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及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教学的全过程,认识幼儿舞蹈教学的特性,从而深刻了解教师和孩子的关系,教师是舞蹈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同时领悟教书育人的思想,掌握幼儿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提升舞蹈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以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为前提,进行舞蹈教学活动设计。达到让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喜欢进行舞蹈活动并大胆表现,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舞蹈表现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结构和教学实施策略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舞蹈活动设计课程的结构、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其结构程序包括案例分析与认知讨论、教案书写与实践操作、相互点评与经验提升以及自我设计与创作表现四个过程(见图1)。其基本结构表明幼儿舞蹈教育活动设计课中各环节的程序和相互关系,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之间的联系等。通过设立幼儿舞蹈教育活动设计课的目标、内容、手段和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整个过程的出发点。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1]。因此,对应各阶段要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开放灵活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是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和实现本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有力举措。“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設计”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现分述如下:

(一)案例分析与认知讨论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前面的舞蹈基础训练后所开设的内容,无论是舞蹈基本能力还是舞蹈语汇的积累,都基本能满足于本课程的学习能力要求。同时,在这些学段中,他们已经历过见习,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具体过程是毫无直接经验的。因此,我们首先必须通过课本案例、教学视频案例的学习、分析與讨论,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感性认识,以达到对本课程进一步认知的目的。让学生首先从理论上了解、掌握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然后理性地分析、理解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的内涵、教学实施方法和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与感知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乐于“试讲”的冲动;同时,有些学生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自卑感。所以,第一个策略就是要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在感知性学习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观摩相结合,达到认知升华的目的。

(二)教案书写与实践操作

1.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教案的设计

其一,让学生明确: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舞蹈游戏、表演舞(情绪舞和情景舞)等内容。所以,不同的活动内容有不同的教学内涵、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要求。必须明确律动与歌表演的区别,知道集体舞与舞蹈游戏的不同特点等;同时,掌握不同的内容其教学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幼儿舞蹈活动的教学目标难以把握。具体策略是:让学生分别设计小班、中班、大班的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舞蹈游戏、表演舞;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教案进行评阅,并以学生设计的典型性教案2—3份,回课时进行教案点评,对比分析。教案的点评注意侧重点,如:本周着重于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指导,下周重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上进行点评与讨论。

其二,使学生懂得:幼儿年龄跨度的三个阶段:3~4岁,4~5岁,5~6岁,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不能违背年龄特征,应该适宜幼儿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内容安排上,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肢体的表达能力有限,对于舞蹈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对于他们来说快乐是第一位的。因此小班舞蹈教育主要是培养舞蹈学习兴趣。动作设计多是模仿小动物以及拍拍手、跺跺脚等。又如: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小班一般是5—10分钟,中班是10—15分钟,大班是15—20分钟。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是不一样的。根据身心发展规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对于新颖、生动的事物形象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也很容易受到更加新鲜刺激的事物的影响而转移;而大班幼儿身体发育和神经系统进一步成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增强,动作想象力明显比小班、中班的幼儿强,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角色再造,可以将比较复杂的动作融进舞蹈教学活动中。所以,要求学生应根据年龄层次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课程教案。让学生深刻地感觉到教学内容和年龄的关联性,理解到因材施教的含义,为今后踏上岗位做充分的准备。

2.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模拟课堂教学

其一,对教师来说,实施模拟课堂就是把舞蹈教学实操课设计成为虚拟的幼儿舞蹈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参照幼儿园教学模式,安排学生每人每一次试讲时间为10—20分钟。需要强调的是,在这种体验式的课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独特,不再单单是讲解者、示范者,而且是调动者、观察家。由于该课程是学生在进行模拟示范,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模拟过程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并且会把以往所学的知识以特定的思维方式展现出来。这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并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面的思考;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胆量、经验不同,其兴趣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幼儿舞蹈模拟课堂教学摒弃了原有的固定程序、模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顾问,教师不能仅局限在课程中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提出必要的建议,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亲自体验教学中的快乐与收获、心酸与眼泪,其目的是通过此教学手段,使学生领悟作为教师所应掌握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模仿教师或视频教学范例的教学中,培养教学组织能力。

其二,与学生而言,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成功与否,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它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舞蹈专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针对以上问题,策略如下:第一,“试讲”前批阅教案,面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教学程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使教学组织层次清晰、合理。第二,实施校内课堂模拟教学实践,第一个教学环境应该是学校的舞蹈课堂。当学生面对熟悉的老师、环境和教学对象(同班同学扮演幼儿),胆小、恐惧心理得到缓解。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完成第一次“试讲”,树立自信心。第三,针对舞蹈专业能力问题,建议通过系统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在前期的舞蹈学习中,尽早进入创编理论的讲授与实际创编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

其三,就师生双方来讲,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这包括幼儿方面的准备和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相应的准备。当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心理期望与舞蹈活动内容相吻合时,师生之间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相应的准备,能大大增强舞蹈活动的效果。例如:在设计大班歌表演《小青蛙》时,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青蛙头饰、搭建池塘的绳索用于课堂,就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强幼儿学习歌表演的兴趣。

总之,在本阶段模拟实践学习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上课指导。第一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第二,抓住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层次清晰,时间把握得当;第三,强调幼儿特别需要设立情境教学,需要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第四,倡导课堂上富有激情,且有亲和力。

校内模拟课堂教学虽然能给学生体验感受幼儿园课堂教学形式,但是它和真正幼儿园实际教学环境是有差异的。成人扮演的孩子毕竟是成人,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是大有不同的。一方面,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天真可爱会使“新老师”充满期待,另一方面,课堂中突发事件,也会让“新老师”措手不及。因此,真正“练兵”应该走进幼儿园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让模拟课堂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相互点评与经验提升

其一,每次模拟课堂结束后,马上进行讨论、交流和评价。点评的目的既是总结经验,也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讨论、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机会,也要求每位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评价、讨论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学生之间的互评进行全面的、归纳性的点评。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不重,即不重对错,重在锻炼组织能力;不重经验,重在培养教学意识;不重讲授,重在学生的参与程度。这种开放式的点评,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还能激发学生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如此,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舞蹈审美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二,通过校内课堂模拟教学实践获得的经验,到幼儿园再次进行實地教学体验,进行经验总结。感受校内与校外教学实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为什么在校内未曾出现的状况而在幼儿园却出现了!?有的同学在本班上课较为轻松自如,而面对真正的幼儿为教学对象时却显得“无能为力”;而有的同学恰恰相反,在本班模拟课上得平平淡淡,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时却充满激情。由于相互的新鲜感、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感染了教师,教师也被孩子的情感、情绪所同化。面对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实践、观摩与讨论中收获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如何应对原策略的变化。

总之,无论是模拟课堂还是幼儿园舞蹈教学实践,二者之间所呈现的教学差异,值得不断研究与探讨。我们应该从实践——经验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四)自我设计与创作表现

在模拟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其在教学内容的选材、处理及情景的设计和教学思维的导向中,促进能力的提高。同时,要求设计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幼儿舞蹈教学设计实践始于模仿,但学生不仅仅是模仿者,也应该是创造者。因此要注重模仿性学习与创造性教学的互动。通过看录像,观摩学习优秀的课例,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与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开发新的课例,自我设计,并将幼儿各类舞蹈的创编与试教相互配合,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能根据幼儿接受能力选择社会舞蹈考级教材内容用于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课,如:芭蕾考级教材《小公主》;有些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案例加以改变作为自己的设计课,如:将大班歌表演《法国号》改为《水仙花》,同样是三拍子的舞蹈,用动作及乐器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等;还有的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和音乐进行创编加工实施教学等。实际上,这样的过程就是一种创作表现,一种创造性学习。

在本阶段创造性学习过程中,采取集体、小组和个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表明,通过前面的实践和体验,学生对本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设计能力,而且做老师的兴趣不断上升,能自发地在课内外进行教学尝试。因此,学生在运用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同时,既认识了幼儿舞蹈教学的特性,又掌握了幼儿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形成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堂组织的管理能力。

幼儿舞蹈活动模拟课堂教学使原来作为学生的听众变成了演员,原来作为演员的教师升格成为导演。而幼儿舞蹈活动模拟课堂这种参与性、创造性、开放性的动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舞蹈知识和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并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发展的思考、理解教师的本质、热爱教育事业以及增进对幼儿的情感。

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自信心不断增强,组织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于是职业热情大增,勇于创新与表现。学生们的表现,从原来惧怕上课(试讲)到积极上台试讲,以及参与教学研究。如此,形成本课程学习上的一个质的飞跃!

四、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及启示(图1)

通过幼儿舞蹈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分析与认知讨论—教案书写与实践操作—相互点评与经验提升—自我设计与创造表现,这一教学活动模式不仅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1.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

2.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有效地加速了学生作为未来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内化过程,满足了师生共同参与舞蹈教学改革的需求。

3.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内驱力、对幼教事业的热情和对未来职业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总之,幼儿舞蹈教育活动设计课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我们用不同的逻辑思维,建立更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因为,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可取的一面,也有它的局限性。期待幼儿舞蹈教学活动设计这门课程结出更为丰富的硕果!

参考文献

[1]梁惠燕.教学策略本质新探[J].教育导刊,2004(1).

[2]陳晓芳.幼儿舞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3]董丽.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

[4]金庆玲.舞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0

[5]何幼华.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