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北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中俄北极合作

2017-05-30陈君

关键词:北极基础设施运输

陈君

[摘要] 俄罗斯北极运输基础设施由港口网络、破冰保障、船舶运输、水文地理监测等系统组织的综合体系,是俄罗斯维护北极地区国家安全、开发北方航线和推进北极地区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俄罗斯正在加快推进北极地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但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中俄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尚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俄罗斯;北极;运输;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D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5001606

完备的运输基础设施是俄罗斯保障北极地区国家安全,开发北极地区丰富资源,推动北方航线运营的基础。苏联解体后,俄北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解体,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后,中央政府无力为北极地区建设提供巨额补贴,俄罗斯北极地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一、俄發展北极运输基础设施的重大意义

(一)开发北极地区丰富资源

俄罗斯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俄罗斯北极地区已经探明的有开发潜力的油气点达到了200多个,主要集中在北极西部的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大陆架海域,俄罗斯的北极战略赋予北极地区俄罗斯国家整体战略中崇高地位,认为它是未来的能源基地,对俄罗斯的发展壮大具有重大意义。用普京的话来说:“亚马尔和北极大陆架石油产地的开发将改变全球能源市场的力量排序”。 [1]61除了碳氢化合物,北极地区还蕴藏着占俄罗斯总储量95%以上的铂族金属,90%以上的镍、钴,60%的铜,已经探明储量的钛、锡、锑、磷灰石等矿藏都蕴藏在这一地区。但北极地区位于高纬度、高寒地带,运输基础设施缺乏,资源开发严重受限。

(二)保障北方航线运营

21世纪初,“北方航线”的商业价值因北极地区冰盖的融化和北极地区资源开发急速提升。俄罗斯联邦政府也决心重建北极地区运输系统和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俄罗斯官方认为,提高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实力、开发北极地区资源和复兴“北方航线”是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的关键,也是21世纪俄罗斯国家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和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重要保障。[1]64

北方航线是联通欧亚的最短航路,比其他交通线都短,通过北方航线从圣彼得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共14 280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为23 200千米,绕道好望角则为29 400千米,北方航线的优势明显。相对于经过加拿大和美国的西北航道而言,北方航线开发前景也更为乐观,因为西北航道常年有大量的浮冰群,冰情更为复杂。俄罗斯高度重视北方航线的开发与运营,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北方航线主要用于完成国家北部沿岸地区的交通服务保障任务。具体有:最大程度上满足北方地区居民在运输方面的需求;为北方地区各民族的生活创造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保障巴伦支海、伯朝拉海和哈拉海沿岸地区和大陆架地区自然资源进入国民经济流通领域;碳氢化合特原材料的出口运输;实现国际直达运输;加强经济安全和国防能力。2009年3月2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公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中指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之一,是把北方航线作为俄罗斯在北部地区的一条运输干线。北方航线作为北极地区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要求提高破冰船保障、水文保障和防险救生保障的水平,完善北极地区通讯联络系统,对北方航线沿线的港口进行现代化改造。

(三)促进北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北极地区的所有国家中,俄罗斯的北极领土、领海面积在所有北极国家中位于前列。俄罗斯共拥有8个行政区的土地位于北极圈内,截止2012年共有人口195万。俄罗斯北极地区虽然是俄罗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但却是北极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北极地区国家安全,彰显俄罗斯领土和主权利益至关重要。目前制约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体系不发达,包括海上和陆上运输体系不完善,已经有交通基础设施也已经久未更新,一方面阻碍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另一方面也无法为北极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基础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俄罗斯其他地区。因此,在北极地区建立完备的、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必要,是北极地区建设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心和现代化工业基地的关键。现代化运输基础设施也可以促进北极地原住民族生活质量的提升,为北极地区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居民到北极地区生活。

(四)维护北极地区国家安全,宣示领土主权

俄罗斯高度重视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保障。通过加强地北极地区军事存在,维护北极地区领土与主权权益,获取北极区域的外部边界的依据是俄罗斯北极战略的重点目标。由完善的港口体系、陆上运输系统、破冰船队、水文、气象监测系统组成的运输基础设施是俄罗斯保障北极地区国家安全的基础。在核破冰船队的保障下,俄海军实现在北极冰区的常年通航,重建北极地区的军事设施,向北极地区岛屿运输保障物资,边防部队恢复了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周围的巡逻。2008年至今,俄罗斯政府每年组织大规划的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活动,在北极地区设立浮动科考站,夏季组织核破冰船对有争议的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进行了专门勘测,宣示俄罗斯对以上地区的主权权益。

二、北极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北方航线的开发与运营

俄罗斯2009年发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和2013年发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复兴北方航线”都是重要的环节。北方航线开通于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连接欧洲和远东地区的三条运输走廊之一。苏联时期北方航线的运营主要集中到北极的西部地区,货运量随着极地资源的开发持续增长,1987年北方航线的货运量达历史最高——660万吨,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诺里尔斯克金属开发综合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市场经济改革阶段,经由北方航线的货运量直线下降。从2000年开始,北方航线的货运量开始恢复增长,主要是源于巴伦支海东南部地区石油资源的开发。20102013年通过北方航线的船舶数量和货运总量呈现快速增长,船舶数量达到71艘。巴拿马级天然气运输船第一次在北方航线上实现了冬季通航,此前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2014年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对货船提供破冰引航服务的财政补贴,北方航线对货运公司不再具有吸引力。2014年仅有30艘船舶通过了北方航线,货运量为398万吨。目前北方航线的主要用户是俄罗斯资源开采企业,例如:诺里尔斯克镍业,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以及北极地区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萨哈共和国和楚科奇自治州。

对于北方航线的开发,破冰船队建设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是北极运输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北冰洋海域夏季适宜通航的时间明显延长,但仍需要破冰船的引航。目前俄罗斯负责为北方航线提供引航服务的破冰船队亟待更新,多数破冰船都是在苏联时期建造的,新型核动力破冰船没有按计划交付使用。俄罗斯目前拥有40艘柴电、核动力破冰船,柴电破冰船主要用于港口附近及短距离破冰引航服务,柴电破冰船的功率和破冰能力都远远逊色于核动力破冰船,只有核动力破冰船才能完成北方航线上长距离的引航服务。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队,远远领先于北极地区其他国家,在北极冰区航行具有垄断性的支配能力,使俄在北方航线的开发中占据了领先位置。

目前俄罗斯的核破冰船队无法满足未来北方航线的开发需要,目前北极地区拥有7艘核动力破冰船和4艘柴油动力破冰船,但现有的破冰船都已经近报废年限,俄罗斯急需建设新的破冰船。“俄罗斯”号和“苏联”号核破冰船已经服役超过25年,“亚马尔”号超过20年。未来57年,所有核动力破冰船都需要更新,到2022年前俄罗斯核破冰船队将只剩一艘“50年胜利”号。针对破冰舰队的现状,为继续保持北方航线开发中的优势,俄罗斯计划未来15年内更新核动力破冰船队。[2]2012年俄波罗的海造船厂签署建设新型“北极”级核破冰船的合同,破冰船已于2016年7月16日下水,预计2017年后投入使用。同时俄还签署多项破冰船建造合同,重点保障北极地区亚马尔天然气开采项目的实施。

未来北方航线的货运量的增长也受制于现代化破冰船的缺乏。根据较为乐观的预计,到20202030年,北方航线的货运量将由800万吨增长到20002500万吨。2016年北方航线上每年需要不少于100次破冰船引航服务,到2039年前将增加到每年200250次。未来要保障北方航线的全年通航,至少需要13艘功率为100MBT的核动力破冰船。但是,破冰船队建设遇到了资金缺乏的问题,原计划20152016年投入使用的破冰船延迟到2017年甚至更久之后。此外,适用于北极地区航行的油轮数量也无法满足需求,北方航线沿岸的基础设施也亟待更新,目前北方航线上的水文气象站和无线电导航站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3—1/2,如果不能在北极地区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未来北方航线的通航就无法得保障。[3]

(二)北极地区的港口建设

港口建设是北极运输基础设施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开发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俄北极地区港口都修建于苏联时期,港口的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北极资源开发和北方航线建设的需求。俄北极地区的主要港口有摩尔曼斯克港、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萨别塔港、佩韦克港等。由于投入资金不足、经营权变更等因素,从1987年到2011年港口的货运量下降到不足苏联时期的三分之一,几个港口甚至停止和运营。[4]

2013年北极地区所有港口的年生产能力为7200万吨,实际货运周转能力为4 600万吨,已经达港口货运能力的60%。未来萨别塔港转能力将增长到1 650万吨,建设转亚马尔半岛石油和天然气的终端,年输送能力可达850万吨。根据俄罗斯官方评估,到2030年前俄北极地区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11 500万吨。[5]俄北极地区最需要的是运输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品的专业港口。建设可全年通航的港口,同时建造16艘“北极”型天然气运输船,破冰船可为这些船舶提供破冰引航保障。根据亚马尔天然气项目的规划,萨别塔港将于2018年建成。项目的投资方为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和法国道达尔公司,俄罗斯政府负责港口配套的建筑工程,项目总投资不少于9 000亿卢布,项目建成后对乌拉尔联邦区乃至俄罗斯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佩韦克港是楚科奇自治区的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北方航线上最大的深水港,装备机械化水平最高,可为楚科奇西部工业区提供运输保障。楚科奇自治区从2003年开始在迈斯克和库伯尔开采稀有金属,此后佩韦克港的货运量持续增长。无论对楚科奇半岛的资源开发,还是对北极地区国家安全,佩韦克港都具有重要意义。

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是俄罗斯北方航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最大的项目之一。俄罗斯希望该港成为北方航线东段主要的港口和海上运输中心,为北方航线上的船舶提保障、维修和技术服务。这个港口唯一的不足是缺少于俄罗斯其他区域的铁路交通,目前俄罗斯北极东部地区的南北运输主要是通过勒拿河。

(三)北极地区的铁路与航空设施

北极地区幅员广阔,港口间距离较远,需要通过建设铁路线连接俄罗斯的内陆地区。根据俄罗斯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联邦专项规划(20112015),制定了“摩尔曼斯克产能枢纽区全面发展”项目,未来需要建立多条跨越极地的快速交通线路,包括空中航线和洲际铁路干线,加强北极地区联系,将北极地区和俄罗斯其他区域连接起来。完善和发展北极地区的航空运输体系,发展小型航空线路,建设支线机场是十分必要的。[6]北极地区人口密度较少,城市间距离较远,经济发展缓慢,支线航空运输并不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需要俄罗斯政府对机场建设和航空支线运营给予补贴。摩尔曼斯克机场、阿尔汉格尔斯克机场和阿纳德尔机场是国际运输和干线运输的枢纽,其他主要机场还包括纳里扬马尔机场、季克西机场、佩韦克机场,这些机场基础设施都比较陈旧,未来都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为了发展北极地区的航空货运和客运,俄罗斯还计划新建設一批小型机场,完善北极地区空中交通运输网络。

(四)影响俄罗斯北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因素

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北极地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但资金缺乏长期制约着北极战略的实施。完善北方航线上的水文、通讯、导航和保障设施,打造核动力破冰船队,修建新的港口、机场、铁路线,都需要巨额的投资。俄罗斯计划通过吸引国内和国外投资来实现上述项目,根据未来中期规划,仅联邦政府就需要拨款7 000~10 000亿卢布,2014年以来俄罗斯面临的国内经济危机与欧美制裁,短期内这些项目很难实施。[7]

俄罗斯希望吸引外国投资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发北极地区,但又担心这种合作会损害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罗斯领导人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在北极地区建立一个国际合作和发展的平台。普京表示:“我们在2008年通过的《2020年前以更长期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原则》中公开明确提出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关心稳定、平衡地发展俄罗斯北方地区、加强与邻国的合作。”俄罗斯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北极大陆架的勘察,在未来北极领土划分中获取更大的权益,另一方面对北极域外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开发存有戒心,这些因素都制约俄在北极地区运输基础建设领域开展国际合作。[8]

三、中俄在北极运输基础设施合作的前景与路径

自1996年中俄确定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政治互信与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在继续巩固传统友好的同时,中俄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已经两国关系中一个新的领域。

(一)中俄加强在北极地区合作拥有良好的基础

一是两国政治互信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俄两国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得到了全面深化与发展,两国在涉及对方主权与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近年来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等国际事务中相互磋商,紧密合作,强调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两国政府高层会晤已经走向制度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定期展开联合反恐军事学习,两国政治互信处于历史上最好阶段。

二是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巨大。目前中俄互为对方重要的经贸伙伴,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合作的基础好、合作的潜力巨大。2016年中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695.3亿美元,未来还将保持增长的态势。中俄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合作优势。俄罗斯北极开发战略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矿产资源开发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数额巨大的投资。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的多轮经济制裁,在能源开发领域无法获得西方的资金与技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同时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双方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的互补性使双方合作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三是两国区域合作拥有坚实的合作基础。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持续20多年,近年来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形成了互信、互利、互惠的局面。中国是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依法参与北极事务已久。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有意愿也有能力对北极发展和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俄罗斯在《2020年前以及更长期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原则》、《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陆地领土》总统令等相关政策文件中,表达了要扩大国际合作力度,积极开发北极地区自然资源的意愿。[9]同时表明对北极开发和治理的开放立场和态度。在“北极—对话之地”系列国际论坛中,普京表示北极开发应建立在环境基础之上,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保护北极环境,促进北极发展,共同将北极建成为国际合作平台。中俄两国区域合作历史经验为进一步拓展双边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是一种示范效应。

(二)中俄在北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路径

1.抓住当前中俄合作对中国有利的时机,从国家战略推进中俄北极合作

随着美欧不断加大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制裁的力度,俄美关系、俄欧关系短期难以得到改善,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国际合作的东向趋势明显。目前,日本、韩国、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国也希望加强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中国应高度重视中俄北极合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中俄双边关系的良好氛围与中国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优势,积极参与俄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与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话语权,获取更大的利益。

2.将参与北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合作开发相结合

北极地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见效慢,但未来影响深远,俄罗斯更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北方航线开发,而北极地区能源开发收益预期大,但俄罗斯开放程度有限,谨慎地对待其他国家参与。中国参与北极地区开发,要关注俄罗斯北极战略中“地区发展、资源开发和航道利用”三条主线,将参与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的资金优势与基础设施建设优势,有选择地参与北极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将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使用北方航线相结合,与参与北极能源开发、能源分成相结合,实现参与北极事务的利益最大化。

3.实现将双边合作与参与多边合作的有机结合

北极地区开发是一项全球性的系统工作,涉及资金筹措、技术配套、后勤保障和人才培训等多个领域,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收益巨大但见效慢的系统工程,而一国之力可以独立完成,需要通过跨国家、跨地区和跨国公司共同开展合作。俄罗斯政府和学界也认为,有必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北极地区的开发。中国同俄罗斯加强北极合作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北极地区开发的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同日本、韩国等在北极事务的合作,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同担;在加强同俄罗斯合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与挪威、美国等其他北极国家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分散开发的风险。长久以来,俄罗斯对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开发一直持排斥的态度,高度关切北极地区领土和主权权益,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心存疑虑的人也不在少数,中国参与和推进北极地区的多边合作也可以化解俄羅斯的疑虑,减少俄罗斯在中国参与事务的阻力。

4.加强对北极的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北极科考活动

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应以北极科学考察为先导,以资金和保障优势为支撑,加强与俄罗斯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北极科学考察项目,增进对北极地区的了解。同时通过人员交流与项目培训,培养北极研究人才、储备人才,更好地参与北极地区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刘惠荣.北极地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熊友奇,译.北极地区:国际合作问题第三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29.

[3]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252.

[4]杨剑,等.北极治理新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11.

[5]Селин В.С.Российская арктика: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J].Часопис економiчних реформ. 2014(15С): 135144.

[6]Игумнова Т.Н. Корелкин А.Ю. Инвестиции в Актику:план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C]В сборнике:Вопросы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ыСборник научных трудов 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практиче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2015(С):4649.

[7]Васильева Н.П.Инвестиции в Арктику[J]Проблемы науки. 2017?(16C): 2931.

[8]Голдин В.И. Арктика история диалога: IV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аркт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 в Архангельске[C]Вестник Северного (Арктического)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ия: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социальные науки. 2017(3С): 150152.

[9]М.В.Слипенчук.Стратегия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Арктики.Современные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ые силы[J]. 2015(3С):3139.

[責任编辑]王立国

Abstract:The Russian Arctic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ports, icebreakers, ship transport, hydrological and geography monitoring systems. It is the basis for Russia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Arctic region, to develop the northern routes 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Arctic. At present, Russia is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the Arctic region, but faced with the constraints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his field has broad prospects.

Keywords:Arctic;transport;infrastructure

猜你喜欢

北极基础设施运输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北极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