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现状与困境

2017-05-30杨亚敏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普洱云南应用型

杨亚敏

摘 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紧跟国家教育发展要求,从地方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准确定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地合作、产学融合的有效途径,然而,对地方需求的把握不够精准,本科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仍待完善等仍是阻碍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云南边疆;地方高校转型;现状;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031-02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Yunnan have always been trying to meet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to b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by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majors, hard training students' capabilities of solving real problems and cooperating with local enterprises. But these colleges are facing difficulties, such as not grasping the developing needs of local society precisely, the lack of reasonable assessment system.

Keywords: Yunnan frontier;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status quo; dilemma

从2013 年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成立,到2014 年《驻马店共识》的发布,再到2015年10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纷纷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积极探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现状的梳理,发现各校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努力探索与云南边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途径和方式,但由于這些院校均是本世纪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本科办学经验还不丰富,且地处云南边疆不发达地区,其特殊的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无法直接借鉴发达地区转型院校的经验,转型发展面临困境。

一、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概况

就云南而言,边疆地区主要是指沿着中缅边界云南段、中老边界和中越边界云南段共计4060公里边界线分布的25个沿边县市[1]。这25个边疆县市分布在8个州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总国土面积19.96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0.66%[2]。至2016年10月止,怒江州、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未设本科院校,其余5个州市各设1所:保山市保山学院、临沧市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普洱市普洱学院,红河州红河学院,文山州文山学院,共计5所本科院校,占云南省本科院校总数的16.13%(按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名单,云南省共有31所本科院校)。

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均是本世纪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红河学院2003、保山学院2009、文山学院2009、普洱学院2012、滇西科技师范学院2015),至今都未设立硕士学位点。根据2016年1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的“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名单”,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排名均在600位以后(红河学院620、文山学院667、保山学院691、普洱学院69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706),被认定为1星级的区域知名大学。云南边疆5所地方本科院校中有4所在升格为本科院校时均定位为综合型本科院校,因此,实力并不强劲的地处云南边疆地区的本科院校当前需要同时面对专科向本科转型、綜合向实用转型的压力。

二、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现状

(一)准确定位,积极调整

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现均已确立了应用型的类型定位,以地方发展需求出发,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一批符合地方发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如: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3〕158号)》,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包括省会城市昆明市和沿边8个州市,为此,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现已设置了应用越南语、应用缅甸语、物联网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一批沿边金融改革所需要的人才。又如:根据各地产业特色,现已设置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三七开发与利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旅游管理、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中草药制药技术、首饰设计与工艺等一批与地方特色发展相联系的专业。

(二)强化能力,全面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能否培养出地方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成为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工作重点。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把握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符合国家对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二是要符合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即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3]。经过几年的内涵发展,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逐步把握了本科与专科的区别,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

同时,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也成为云南边疆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之一。各校通过成教院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积极申报云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所或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点,组织教师申报培训师和职业资格考评员(如保山学院现有24个职业工种的培训资质),帮助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和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双证),同时又面向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培养具有从业资格的应用型人才。

(三)校地合作,产学融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一方面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强化学生操作能力的校内实训,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当地企业的支持,与其合作办学,共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如:普洱学院·那柯里·绝版木刻教学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普洱学院农林学院茶艺茶道实习实训基地、保山学院珠宝学院特色创业园、保山学院信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动感地带MM创业就业基地、保山学院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台茶学院、普洱学院英才培养学院、保山学院的“腾冲悦椿温泉村”订单班、普洱学院的“全聚德”订单班、红河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云南天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冠名班等。

三、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

(一)对地方需求的把握不够精准

聚焦地方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确已努力探讨需求导向的产教结合途径,但面对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要单靠自己的力量对地方各行各业多样性需求形成全面把握还是较为困难,对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较弱。以2014-2016年为例,出现了新增专业的扎堆现象。5所院校中有4所新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所院校新增“酒店管理”专业,新增专业的同一性可能会造成毕业生积压。同时,还存在个别专业不稳定的现象,如红河学院2014年新增“国际政治”专业,但2015、2016均未招生;文山学院2013年新增专业“产品设计”隔年招生,“服装与服饰设计”2014、2015未招生,2016又恢复招生。一个专业的建设需要积累的过程,招生的随意性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也体现出高校对地方社会需求把握不精准。

(二)本科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仍待完善

应用型本科院校介于综合型本科与高职高专之间,既要满足本科人才培养的条件又要达到职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总课时缩减的情况下,极难把握两者的平衡。然而国家应用型本科评价指标体系仍未出台,对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性命攸关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所采用的仍是统一的本科教学指标体系。国家评估指标的非特殊性使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向本科应用型院校时存在着矛盾和困惑。本科应用型人才要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紧跟社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并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4]。但应如何判定畢业生是否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是否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仍是云南边疆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推动

在总课时缩减的情况下,部分院校在不考虑课程特色的情况下,要求某一课程总课时中实践课时要达到一定比例。但对教师在传统理论课堂中开展“实践”课(或环节)的方式方法却缺乏指导和评价。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仅仅是增加实践课时比例,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但大部分教师对“如何增加课堂中的实践技能训练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却缺乏认识和研究。为应对学校检查,很多教师在教案中生硬地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但在實际教学中仍沿袭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或是将学生讨论、习题练习当作实践技能训练,仍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或无力关注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边疆地方本科院校作为边疆地区人才和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机构,理应在地方区域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转型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正是发挥这一作用的核心。对边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才刚刚起步,由于云南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扩大社会影响力,获取政府和市场的信任,继续在边疆社会发展中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鲁刚,陈为智.论“边疆社会问题”的基本涵义和特征——基于云南边境地区突出社会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9.

[2]云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486-488.

[3]赵瑞玉.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4(1):18-19.

[4]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21.

猜你喜欢

普洱云南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