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变革,砥砺创新
2017-05-30
在“三集五大”体系和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时期,“825”工程在变革中迎来持续创新的第二年。
“825”工程是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集团”)针对一线项目经理组织的,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能力提升培训。自2015年10月启动以来,“825”工程共计培训 108 920人天,累计培训量达653 520学时。
2017年3月,集团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在集团年度工作会上表示“825”工程2016年项目目标圆满实现,2017年将按规划持续推进。
2017年6月,集团“825”工程申报2017年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以此扩大集团影响力、增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项目多、难度大、周期长是集团面临的重要挑战,“825”工程的创新实践,有效缓解了项目工作与人员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促进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800人的培训课程
目前,集团在建项目8 719个,共有项目经理1 296人,项目经理与在建项目比约为1:7,出现项目经理总体负荷较重、数量缺口较大的局面。从近一年项目执行结果来看,项目经理被投诉、优秀人才流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以上现象说明,集团尚未建立统一的培训体系,激励制度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项目管理人才的养成途径和职业发展通道尚不健全。在业务高速发展和变革的趋势下,如何普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增强项目经理综合实战能力、提升集团项目成功率成为“825”工程的重点课题。
问题紧迫,解决之道在于对项目经理的系统性培训。2017年,集团设置了800人的培训课程,旨在多维度、全方位、针对性地提升项目经理素质,比肩世界领先水平。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800位项目经理的培训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项目!
“825”工程覆盖集团及下属十三家单位,参与培训的学员均为一线项目经理,他们平时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压力极大。让他们抽出整整14天,全程投入封闭培训,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
而他们所管理的具体项目,涉及不同部门领导、客户等众多利益相关方,工作中一旦出现各种风险、意外,就更难保证培训的出勤率和培训效果。
此外,“825”项目分散在天津、福州、成都三地,师资、场地等外部条件协调难度大,不确定的事件众多。
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集团如何建立800人的项目管理人才梯队?如何探索适合自身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打造一套极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如何培养内部培训师资队伍?
错综复杂的规划
800人的培训项目,实施过程极为复杂。
不同于简单的技能轮训,“825”工程包括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师资外聘、内训师培养、课程实施、结业考评等众多环节,需要进行全新规划。其中每项工作都错综复杂,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上述活动,难度很大。
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由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经验技能三部分构成,每部分相应配置线上、线下课程。按知识和技能要求等级,课程分为初级和高级项目经理定制设计。
2017年,“825”工程在内外部师资库基础上,继续扩充外部师资来源。集团突破学院派和工程建设项目讲师的局限,重点筛选有IT实战背景的专家讲师,聘请组织级项目管理专家作为项目管理首席顾问,聘请行业标杆企业PMO负责人和资深项目经理数十位。
内部师资以集团中高层领导和兼职内训师作为核心储备,组成集团内部项目管理专家、优秀项目经理、内训师为主体的40余名内部师资队伍。通过TTT培训、案例开发工作坊专业培训,提高内部师资课程开发及课堂讲授能力。
2017年的课程实施,更加注重体系的逻辑性,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结构化在岗培训。课程体系框架采用领导力、专业力、文化力划分模型,并根据管理职级及专业领域进一步细分。基于学习地图的培训体系,更加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为员工的成长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路径。
为全面、准确地考评培训效果,“825”工程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认证体系,包括实践能力全方位跟踪评价、案例报告成果考核、年终大考和题库开发、优秀学员和内训师选拔等内容。目前,集团已建立不同等级、难度和知识类型的试题库12 000余道,项目管理课程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扩大集团的影响力,“825”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保持与国内业界知名企业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管理评论》等机构的紧密联系;为了与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理念接轨,集团与PMI中国建立了常态化交流。目前,“825”工程2017年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申报工作已圆满完成,获得PMI中国高度认可。
定制化培养升级
2017年,“825”工程针对性地优化调整培养模式,分别推出项目经理实战提升培训班、项目集经理实战晋阶班,充分调研学员需求、及时听取意见反馈。
项目经理实战提升培训班针对初级项目经理,采用“N+7”模式,即“不低于50学时的线上自主学习+7天线下集中实战培训”,每班50~60人。课程分为四大模块:项目管理精讲与实战技能强化、项目经理软技能提升训练、集团项目案例复盘工作坊、标杆企业项目管理经验交流。课时按照“4+1+1+1”比例设计,师资来源以外部为主、内部为辅,全程运用集团实际案例教学。其中,线上课程设置强调知识预习和自学测验,提高学习效率; 线下课程设置侧重实战演练与案例研讨,强化技能应用。
针对高级项目集群经理的项目实战晋阶班,同样采用“N+7”模式,但每班缩减为30~40人。实战晋阶班的课程模块包括:项目集理论精讲与专题研讨、项目集经理软技能提升训练、项目集实战案例開发工作坊、标杆企业项目集管理经验交流,课时按“2+2+2+1”的比例分配。实战晋阶班的线上课程采用“课前学习测评+自学成果输出+课后作业测验”的形式,线下课程采用“理论精讲+专题研讨+案例工作坊+经验交流”的形式。项目实战晋阶班制定了个性化跟踪培养行动计划,定期进行反馈与辅导(见图1)。
2017年的课程设置,突出体现了全过程跟踪、分级分类、多形式融合、线上线下结合四个方面的创新。
全过程跟踪。为避免短期效应,2017年,集团采取全年持续学习、阶段性跟踪检验学习效果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期,进行学前测评、掌握学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布置贯彻学年的线上课程任务;培训中期,进行线下集中培训;培训中后期,布置实践案例作业;培训后期,进行案例评审、答辩和年终大考。
分级分类培养。2017年,集团增设国际项目管理认证PMP培训,集中培训按专业类型分组,包括研发类、实施类、系统集成类、综合运维类、管理类、咨询/技术服务类等六种类型。分组讨论案例时,侧重聚焦本项目类型的交付难点,提高应对、解决本项目类型问题的能力。
多形式融合。在跟踪学习过程的同时,集团将课前测验、在线学习、集中培训、结业考试、实战案例工作坊研讨、课后实践行动计划、项目工作实践报告等多种学习形式融为一体,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互相印证、同步提高。
线上线下相结合。2017年,集团重点建设线上学习平台。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辅助教学,购买、自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予以整合,实现碎片化、互动化、专题化学习。线上课程适用于知识类学习,同时降低整体培训成本。对于实战案例的集中研讨和互助教学,“825”项目采用线下课程,实现知识与实战技能共同提高。
采用内部实战案例教学是2017年“825”工程的创新项目。通过调研项目交付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集团深度研究业务案例,开发一套实战案例课程。从案例教学实践的效果看,所涉案例因贴近集团项目管理实际,引发学员激烈讨论和深入思考,结合内训师引导点评,收到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截至发稿,“825”工程已完成初级项目经理实战提升培训3个班次,高级项目经理实战进阶培训3个班次、PMP认证培训2个班次,总数近500人次,大幅增强了集团的管理能力。
教务运营专业化
相较于去年,“825”项目在培训教务运营专业化、信息化、档案标准化、流程规范方面持续改进。
2017年,集团采用信息系统管理教务工作,支持学员在线报名、班级管理、APP手机签到、成绩统计等日常教务工作,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准确性。“825”项目的教务运营专业化具体表现为:
建立讲师、学员管理档案,将讲师资源统筹管理、学员成绩汇总,形成一套完整的学员档案,积累受训人员全过程学习数据,为集团人才选拔培养提供量化依据。
修订集团825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设置内容和归档要求等内容。系统记录学员档案《学员基础信息表》《课堂学习情况记录表》等。
修订培训实施手册,各班次按手册流程执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汇总通报、简报、培训通知和纪律管理制度等发文和各项方案。梳理优化学员报名、日报、课程反馈发放统计、考试评优统计、考勤结果通报、师资沟通与反馈等流程。
通過“825”工程的实践和创新,集团获得多方面收益:一是探索与实际结合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开发出一套极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三是培养了一支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四是提升了项目管理培养能力,研发了多个等级的常规培养产品。
当前,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政策背景下,“825”工程为集团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持续增收和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集团未来“走出去”储备必要的项目管理人才,也为国家电网旗下兄弟企业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