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花开鼓浪屿

2017-05-30郑楚仪栾磊窦芒

雷锋 2017年5期
关键词:板车鼓浪屿疗养院

郑楚仪 栾磊 窦芒

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海浪扑岸,琴声飞扬。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厦门鼓浪屿,除了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享誉中华大地,还有一道更为独特的风景:解放军鼓浪屿疗养院(以下简称“疗养院”)多年坚持用雷锋精神建院育人,为“海上花园”增色增彩。近年来,疗养院先后被上级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板车不用了,雷锋精神不能丢

在疗养院面朝大海的一幢疗养楼前,一组“板车精神”的雕像在绿树和鲜花丛中栩栩如生,引人注目。“板车精神”记录着疗养院官兵学习雷锋、扎根海岛、服务军民的历史征程。

原来鼓浪屿是步行岛,一直拒绝噪声干扰。历年来岛上除消防车外,没有汽车、摩托车,连自行车都不让使用,板车便成了疗养院惟一的交通工具。建设疗养房的一砖一瓦靠板车运送;接送疗养员、外出巡诊义诊靠板车,板车早已成为战士们学习雷锋精神、艰苦奋斗的传家宝。

当年,疗养院有个接待班,编制4名士兵,一年拉板车达2100多公里。双手长满了老茧,每年要磨破两三双解放鞋。全院“经风雨见世面,饱受风吹雨打日晒之苦”最多的是他们;全院生活最没规律,不能按时就餐就寝的是他们;疗养院年终总结被点名表扬“出场率”最高的是他们。他们就是疗养院的“雷锋”,是疗养院“板车精神”的活载体。虽然他们是从全院挑选出的最优秀的士兵,但多年来没有一名战士考上军校,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复习文化知识。

然而,岁月更递,时代变迁。十多年前,疗养院作出了一项历史性的决定:两辆崭新的电瓶车投入使用。板车逐渐淡出了视线,成为历史。“板车、电瓶车拉的都是爱军与奉献,都是为疗养员服务。条件好了,更需要雷锋精神,更需要忘我奋斗。”

院里及时制订严格用车规定:除接送疗养员外,无特殊情况,从院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官兵,都不得擅自乘坐电瓶车。每天步行往返于营区和居住区。电瓶车则穿梭在鼓浪屿的街头巷尾,沿着板车走了几十年的道路,接送疗养员,巡诊义诊,服务社会播洒“雷锋精神”。

接待班的4名战士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熟悉游览讲解、参加军政训练,学习文化知识,忙碌于电瓶车驾驶、保密室、通信保障、水电维修等其他岗位,继续传承着“板车精神”。

“强军事业,要干得比鼓浪屿更美”

“以强军目标为引领,以雷锋精神为旗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拓展服务范围,扩大保障对象,服务海岛军民。”在疗养院学雷锋宣传栏前,政委罗化这样向我们介绍党委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做法。

他们走“近邻”,给基层部队官兵送上服务。三年前,院领导带队调研时发现:海防部队官兵训练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如果缺乏科学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康复措施,势必会影响健康、削弱战斗力。于是,院里组织制定出帮助海边防部队进行心理和健康咨询的计划。3年来,先后在基层举办10多个心理和体疗培训班,帮助2000多名官兵告别心理和职业疾病。一些基层官兵感慨地说:“鼓疗为我们训练鼓了劲、加了油。”

他们主动结“远亲”,请艰苦地区官兵来院疗养 。疗养院每年都预留40%以上疗养员额,优先保障艰苦地区、基层一线官兵以及作战部队训练骨干等打仗关键岗位战斗员疗养。并针对艰苦地区、基层一线官兵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疗养方案。他们推出“文化疗养”等新理念,创新海水浴、沙滩浴等新式疗法,在更好地服务疗养对象的同时,提升自身保障水平。他们借助康复疗养中心技术优势,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介绍有关疗养专业知识,刻成光盘赠送疗养对象,确保疗养一次,受益终身。他们投入数百万元升级康复疗养中心,引入航空生理心理训练、战斗体能训练等新型康复内容,建立了10类特勤人员身心健康档案数据库并为他们量身订制“战斗疗养套餐”,让官兵在休养的同时强心壮骨。

“荣誉特战队员”、“知心姐姐”,是疗养院心理科的心理咨询师李萍妹的特殊荣誉。近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心理工作一线,用心呵护官兵的心灵健康。平时,在做好疗养员心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利用战区政工网心理咨询平台,与战区部队官兵进行心理互动,被评为全军政工网心理服务优秀工作者;她先后到二炮工程基地、31集团军、战区陆军后勤部直属部队、厦门警备区、厦门水警区等单位开展心理骨干培训,开办心理讲座,进行团体心理疏导、心理测试。

2016年,李萍妹在31集团军特战旅代职时,结合 部队实际制订代职工作计划,深入女子特战队、各作战营等基层单位,开展40余场次心理健康教育,在与官兵互动中讲授心理知识;她全程参加部队的演习和训练,针对特战旅生活条件艰苦、训练任务繁重的实际,利用业余时间到连队与官兵进行个别交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同时,针对特战旅心理人才极为紧缺的实际,开展心理骨干培训,受到官兵一致好评,被旅队授予“荣誉特战队员”。

正是李萍妹及团队的努力,心理科多次被原南京军区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

疗养科护士长周敏,被誉为南丁格尔般的“白衣天使”。在临床护理一线,她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 ,带领医护人员出色完成了空军装备院、抗震救灾疗养团、“神七”发射技术专家疗养团等重大保障任务。

“1105”(保障航天员疗养团)重大活动中,周敏把家安在科室,连续奋战两个月,完成了物品准备、客房验收、体质训练、景观浏览等34场保障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被评为“先进个人”。

疗养护理工作除了需要精湛的技术外,更需要一颗时时为疗养员着想的爱心。前年初,一名疗养员意外摔倒,造成骨盆骨折,无法按时出院,当时科里只有五名护士,每批疗养员又有七八十人。人员少,任务重,周敏和护士姐妹们按照制定好的护理方案,精心护理,每两人一组,协助疗养员定时翻身,为疗养员洗头,擦身,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护理使疗养员得以康复出院。

用仁爱之心,为“海上花园”添彩

在鼓浪屿疗养院,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伴随改革的大潮,疗养院乘着特区建设岛上的东风快速发展。但条件好了,家底厚了,鼓疗人发展不忘特区人民。“以雷锋为榜样用医术服务居民”,用爱心 奉献 海上花园”,成为疗养院官兵的共同心愿。

在鼓浪屿北侧绿丛中有个“长寿园”社区,这里活跃着200多位平均年龄超过78岁的孤寡、空巢老人。从1986年开始,疗养院与“长寿园”社区共建,专门建立一个义诊站,每周三定时为老人們义诊;对卧床的患者,随时上门服务;每年为老人全面体检一至两次,并建立医疗档案。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每到义诊日,长寿园总是十分热闹,老人们排起长队,医护人员们耐心细致的把脉问诊。在疗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长寿园的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每当谈到鼓浪屿疗养院,老人们都深有感触地说:“鼓浪屿疗养院医护人员是我们身心健康的保护神”。

在关注岛上群众身体健康的同时,鼓疗人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2011年,疗养院与厦门启明学校建成福建首个“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示范基地”。通过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测评等服务,使“海上花园”的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厦门市民姚先生的自闭症孩子已经17岁了,因为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姚先生只能把自己和他一起“关”在家里。但在疗养院心理专家们眼中,自闭儿童背后的群体——老师和家长,同样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每年的“世界助残日”,疗养院的心理专家都会看来望这群“特殊”的孩子们。6位专家不但和自闭儿童进行沟通,也对老师和自闭儿童家长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帮助这些自闭儿童背后的群体,较好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疗养院地处特区、景区,出岛出行需要步行、过海。虽然交通不便,但官兵们同样心系同样心系贫困山区的群众。

2015年12月,福建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与驻闽部队共同发起“春蕾助学”活动,疗养院积极响应。很快,他们与地处内陆山区宁德市周宁县第一中学结成帮扶共建对子。一年多来,疗养院官兵先后四次来到周宁一中,捐助助学基金8万多元,及一批图书文体器材、电子摄录设备,与36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

“高中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健康问题非常重要”。 疗养院助学活动没有停留在送钱赠物上,提出“健康助学”的理念。每次组织帮扶,都会制定详细的医疗助学方案,派出技术过硬的医生,带去专业设备,为师生开展健康体检、心理咨询等医疗服务,将助学活动向心理健康延伸,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猜你喜欢

板车鼓浪屿疗养院
悠悠板车情
鼓浪屿
板车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喷气的板车
父亲的板车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