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好范文进行习作训练
2017-05-30王晋梅
王晋梅
我们知道学生写社会生活画面,重点是写人。因为人是生活的主人公。因此,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人物描写的习作。比如,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三个年级同一主题的习作,训练点分别是什么?进而,继续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单元四篇文章,选取哪一篇文章作为范文,用于读写结合的指导比较合适?
带着这些思考,我作了如下一些梳理,并选取《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作为范文,尝试了一节服务于单元习作的读写指导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整理如下与大家共享、探讨。
一、在教材的经线中定点
通过对比阅读三下、四下、五下三册教材中关于“写人”这一主题(口语·习作)的要求。我们很容易地捕捉到一些关键词语(见《“人物类”经线表》)。定位到四下教材,训练点显而易见为“关注身边的人物,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再进一步提炼,“具体的事例”即“把事情写清楚”为本册教材本单元训练的核心。
“人物类”经线表
这样的纵向梳理,我们的头脑中就有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线。有了这样的一条线,又找到了这条线上的三个点,我们再来进行“人物类”作文教学时就不会毫无方向了。
二、在教材的纬线中定点
纵向梳理之后,我们再把思维的触角移到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科学家伽利略的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而且挑战权威这样的事件真不是我们生活中轻易能遇到的,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例文”,开思路、学方法,学环境描写与侧面表现的方法,学叙事的方法。罗丹的事例,我们可以有两种使用策略。一种是当“典文”与同学们分享,积累关于全神贯注的精彩描写,迁移写法到生活中很多全神贯注的事情中。另外一种,是当单元习作的范文,学习构篇与详略安排。“父亲”就当是“习文”了,检测各课习得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
这样的思考之后,最终选择了《鱼游到了纸上》作为“范文”进行单元习作的读写指导。具体设计如下:
一、直接导入
1. 书写课题,注意“游”字笔顺。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看老师板书课题(空“游”字)。谁来提醒一下大家,“游”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横折钩、撇、横钩、竖钩(再次看老师板书)。
2. 三读课题,读出有趣。
(1)让我们完整地读一次课题。
(2)想象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读一次课题。
(3)(手拿一张A4纸,关注老师手中的纸)(伸出自己的左手,伸展了,把自己的左手当成一张纸,看着这张纸)想象鱼儿游动的情景再读一次课题。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
你们脸上的表情告诉了我答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有趣的课文吧。
二、 检查预习
了解一下,课文大家都读了几遍?读好了吗?检查一下。
1.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1)这句话,谁愿意读?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点拨:A句就一句话,注意一下断句,读出句子的节奏来。谁会读这个句子了,给大家展示一次。想着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再来读一次。通过刚才的几次读,大家是不是模模糊糊读懂了一些什么?(随机评价,读懂了内容、读懂了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老师帮你提炼一个词语“看鱼”。老师也帮你提炼一个词语“专注”。现在,请大家把这两个词语储存在大脑中。(走心)
(2)这段话,谁愿意读?
B.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点拨:刚才是一句话,现在是一段话,有点难度,要练习一下吗?你读出了什么?老师帮你提炼一个词语“画鱼”,老师也帮你提炼一个词语“画技高超”。现在,也请大家把这两个词语储存在大脑中。
(3)这句话,谁愿意读?
C.“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点拨:这句话谁来读?虽然短,但有了人物的语气与情感。是的,这句话与课文题目还有很大的关系。谁想再读一读。你能自己提炼一个关键词语吗?(“赞叹”)
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应该储存了五个关键词语,默默回忆一下,是哪些词语?想起来的同学用微笑告诉老师。
三、 把握主线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版本一:我到玉泉观鱼,遇到了一个特别的青年(残疾人)。他看鱼时很专注、画得鱼很逼真,大家都发出了赞叹。最后,我知道了他是一个聋哑人,他告诉我“鱼先游到了心里”。
版本二:我到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个特别的青年。他忘我地观鱼、画鱼,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预测一:学生能说出一些来。
你很聪明,用到了刚才储存的两个词语。这是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呢?
预测二:学生说不出来。
试试用上刚才大家记在脑海中的那几个词语。瞧,读书的时候,用心读好一些句子与段落,故事的大概内容也就清楚了。(五个)随机板书。
四、感受“敬佩”
大家都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 我们再找句子来读读。
1.赞叹一:画技高超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点拨:这句我们读过了。齐读一次。小女孩赞叹青年的什么?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点拨: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大家可能会议论什么?大家在赞嘆青年的什么?
2.赞叹二:专注、身残志坚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
点拨:轻声地、忍不住地去问。“我”赞叹青年的什么?
“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点拨:呆呆地看,静静地想:文中为什么不是句号,而是感叹号呢?“我”还赞叹青年的什么?
五、学法迁移
1.带着这样的一些收获,我们再次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这样一件事,赞扬了主人公这样的一些特点。这让我们也收获了一条“鱼”——渔。这个“渔”是方法的意思。有了这样的渔,我们的收获会更多。
2.打开课本,读读习作要求,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亲可敬的人(头脑风暴),我们要从中选择一位,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他们身上执著追求的精神。
3. 带着这样的一个学习任务,让我们用刚才收获的方法——渔。
请大家看大屏幕,根据老师刚才的描述,在你的练习本上先画出这样一条“渔”来。(他的目标是两天演讲100次)
六、 布置作业
这位青年身上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敬佩的精神呢?这样的一篇文章还能让我们收获哪些“渔”呢?相信你们的语文老师会和你们一起找到答案。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