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生猪规模养殖场消毒措施

2017-05-30何爱双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碘酊生产区消毒液

何爱双

摘要:动物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性的微生物之存在或其活动引起,可对宿主伤害或损坏正常其生理功能的。通过对养殖场规范消毒作业是为了减少生活区、生产区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关键词:猪;养殖场;消毒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5-0015-02

消毒是指利用温和的物理化学因素抑制病原体繁殖的手段,消毒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养殖场一般分外围消毒、栏舍消毒、厂区消毒和其他消毒

1外围消毒

首先要对进出车辆的消毒,用于车辆消毒的消毒池必须保持25~30cm的3%烧碱消毒液,消毒液夏季1周更换1次,其余季节半月更换1次,分别由相关部门指定负责人。对人或人用车辆(自行車、电动车)小门消毒池,应有浸透消毒液的麻袋或池底保持0.5cm深度的有效消毒液,每星期更换1次。运猪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限制于出猪台周围。凡运输鲜活畜禽、肉类及其粪便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场内。运输饲料的车辆进出要经过消毒池彻底消毒,再对车身。及底盘进行高压喷雾消毒才能进入场内。

外来车辆一律停靠在办公区或大门外面,杜绝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送饲料车辆和拉猪粪车辆要分开,正常情况下,生产区内的车辆一律不准开出生产区。

人员的消毒贵在坚持,精在到位。为消除外来污染源,生产区员工在休假回场或外出办事期间,接触过场外牲畜的应在生活区净化24h#经沐浴更衣才能进入生产区复工。生产区内工作人员不能到场外给动物诊治,不能到屠场、屠户家串门,不能到肉菜市场。避免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带入场内。

工作人员进出猪舍时必须通过消毒盆消毒鞋底。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更换工作服、胶鞋。减少各岗位饲养员到其它岗位串走、聊天等,特别是本岗位有疫病的时候,禁止串岗。

维修人员外出归来后,隔离24h方可进人生产区施工。应在指定的场所食宿和会客,工作时,不到本场办公楼和员工宿舍等地方行走。禁止从场外把牲畜、肉类及其制品带入场内食用。进入生产区前,必须到指定的更衣室换上工作服和胶鞋,鞋底经消毒池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除建筑与维修工具外,其它交通工具和一切私人物品不得带人生产区。进入生产区后,只能在指定的路线通行和指定的地点作业,不得随意走动。离开生产区时,必须将所穿的工作服和胶鞋放回更衣室,不得穿回生活区。参观人员必须要遵守场内防疫制度,不得私自随意走动。

2猪舍消毒

猪舍的消毒是一个全面和细致的工作,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1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育肥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猪舍过道及栏内每天打扫2次,及时清除遗留粪便和杂物。每栋猪舍配备专用打扫工作,不得带入别的猪舍,更不得外借。猪舍门口消毒盆内消毒液需每周更换两次。如发生传染性疾病,必须加强消毒次数,每天或隔日消毒。

空栏消毒,按照消毒、干洗、浸润、冲洗、消毒、复原程序进行。

对猪群的消毒也是控制疾病的措施,每周定期进行2次常规消毒。带猪消毒前必须对猪身与栏舍冲洗干净,然后再喷洒消毒液,消毒液要求气雾化、喷洒均匀。妊娠母猪分娩前一周,冲净猪身,用常规浓度的消毒液喷淋消毒猪身后转入消毒清洁的分娩舍。临产母猪分娩前用低浓度低刺激性的消毒药(高锰酸钾)消毒产床后部,清洗母猪臀部及乳房等。如发生传染病,每天或隔日对猪群消毒1次,消毒前必须彻底清扫干净。

3厂区消毒

对场区的消毒,对几个功能区分别进行。每月消毒1次,不定期地进行灭蚊、灭蝇、除草等。各部门的药房及办公室定期清扫、消毒;赶猪道及各猪舍过道需及时清理,每周打扫一次,定期消毒。进生产区的消毒池,保持15cm深度的消毒液,每周更换1次,确保消毒效果有效。

无害化处理池及猪粪池,每周定期进行2次喷雾灭蝇。在等待售猪和出猪台的场所,生产人员严禁与购猪人员和运猪车辆直接接触,运猪车辆进入出猪台要彻底消毒。员工每次出完猪后要进行彻底消毒鞋底、洗手,如工作服脏了要换掉才能进入场内。出猪台及周围的地方、磅台、走道等应在每次出猪后进行彻底消毒。

生产区出售猪群,只能是单向流动,如在出猪后发现质量不合格或摔落在地上的猪只,要淘汰处理,不得返回车间。在出猪仓的猪只,一经装上场外的运猪车后,不得返回出猪仓。猪只出售时,外来购猪人员只能在观察室或出猪仓指定地点观察和监磅,不得四处走动,更不得进入生产区或出猪仓。

更衣室出入门口浴足消毒池及洗手盆,每星期更换消毒液2~3次。保持消毒池(盆中)有足量消毒液。

4特定消毒

污水和粪便也要消毒处理,污水将通过污水处理站过滤消毒,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现代化养猪场粪便处理尽量用干清粪模式,即干粪清理,尿液主要通过污水处理和化学消毒处理、发酵池处理等。

现代化养猪场在許多情况下,需要特定消毒,如转群或调群时,必须将过道及用具进行消毒处理;在断尾、剪牙、注射等前后,需对器械及术部进行消毒;去势时,切口部位要用70%~75%的酒精消毒,结束后刀口处再涂以5%碘酊。在手术时,要进行手术消毒,手术部位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涂擦5%碘酊,再用70%~75%的酒精消毒,干燥后方可实施手术,术后刀口处再涂以5%碘酊。手术刀、注射器、缝合针等需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处理,也可用70%~75%的酒精浸泡消毒,器械必须每天消毒1次。母猪有临产征兆时,要将栏舍及母猪臀部、乳房清洗干净,仔猪断脐后要涂擦5%碘酊。产房麻袋必须及时更换清洗消毒,用于垫层的麻袋需隔日更换,准备充足的干净麻袋。平时做好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时间、猪舍号、消毒剂及使用浓度等。

猜你喜欢

碘酊生产区消毒液
84消毒液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浅论护理实践中常用皮肤消毒剂化学特性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氟康唑联合眼部碘酊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6例体会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二)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