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畜模式与南方退耕还草养畜探究
2017-05-30龚南五
龚南五
摘要:本文对种草养畜模式进行分析,并针对南方退耕还草养畜的现状提出了几条合理性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种草养畜模式;南方退耕还草模式;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S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191-01
引言
近年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畜牧养殖业也逐渐实现发展和壮大。在广大养殖农户的辛勤劳作下,通过总结大量的实践经验,探索研究出了种草养畜模式和南方退耕还草养畜的模式,但是有些地区虽然生产效益良好,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使养殖农户们获得的经济效益依然不够理想。
1 种草养畜模式
种草养畜模式适用于规模养殖场以及畜禽养殖区等地,可以拿出较多土地作为饲料基地,进行分区种植,这种种植模式采用的是粮草结合、草草轮作等方式,其中以草草轮作为主。
1.1 品种选择
种草养畜模式种植可以选用的种植品种为紫花苜宿、冬牧70黑麦、三叶草以及聚合草等产量较高且适应性较强的牧草品种。
1.2以畜定草
通常情况下,种植一亩黑麦草能够生产出5000~6000kg的鲜草,这些鲜草能够供养80~100只兔子和鹅食用或者供养8~10只羊。如果种植1.5亩黑麦草,将能够供养1头奶牛或者6~8头猪,在饲草种植時应根据养殖技术和发展速度来定,争取做到满足供应的同时,又不产生浪费[1]。
1.3种草模式
种草时需要注重春季与秋季的轮作,以此来保证饲草一年四季的充足供应。如果养羊或者养兔,则可以选择在春季时种植苏丹草。如果养奶牛则可以在春季种植墨西哥玉米,在秋季时种植黑麦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使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应选择适当的茬口,保证牧草茬口的最佳布局,以此来保障牲畜一年四季都能够吃到新鲜的饲草。
2南方退耕还草养畜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部分丘陵地区,存在土地荒芜,土壤贫瘠的现象,因此大部分土地无法进行耕种,自然形成退耕还草养畜。一些农户自发的利用这些自然退耕还草的优势开始养殖山羊,山羊由于主要吃野草生长,并且加以玉米等饲料的辅助,长势十分健康,农户的生产效益良好,这种天然产品按理说应该获取市场上的广泛认可,但是实际却是由于当地市场过于狭窄,羊肉在市场中的价格较低,因此产生了大量羊肉滞销的现象,售价过于低廉,导致农户获得的经济效益甚微。
此外,退耕还草属于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在退耕还草的实施中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参与和推动,在我国部分地区除了国家所提供的退耕粮食和草种费用之外,后续的资金投入不足,对牧草后期的施肥、灌溉等后期维护工作关注度较少,使牧场的生长发育情况不理想,因此导致整体退耕还草的质量受到不利影响。
3南方退耕还草养畜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要想实现南方退耕还草养畜的最终目标,应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退耕还草的实施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与方向,同时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饲草资源。农户们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来降低畜牧所需的饲料成本,从而增加农户的养殖收入。在发展草食畜牧业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农户进行科学养畜的培训,提高农户的养畜科技含量。其次应进行品种的改良,培育因地制宜的草食畜品种。最后应减少冬季存栏,减少育肥期,加快牲畜的出栏速度。
3.2出台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业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实施承包经营制度,本着“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提升农户的积极性,吸引大量的闲散资金,从而为退耕还草养畜工作奠定资金基础。同时,针对部分地区畜牧产品销售不畅的现象,政府也应出台政策予以解决,可以采用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化的形式,以“龙头”企业建设基地,以基地的发展带动农户的销售,从而起到产品销售的连锁效应,并且进行产品深加工,提升科技含量,使农户能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3加强对天然草原的保护
天然的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它能够维持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草原正在面临大面积的退化,尤其是在丘陵地区,原本土地较为荒芜,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放牧和利用,则十分容易产生土地的“三化”现象。因此,在退耕还草中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十分重要。
结束语
总之,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区应该充分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运用更为科学、高产的养畜模式,将种草养畜模式与南方退耕还草养畜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收益。
参考文献
[1]高继芳,莫君,张寅,陈家树.浅谈南充市种草养畜模式及牧草种植技术[J].草业与畜牧,2016,140(07):60-62.
[2]张进国,刘久亮,雷荷仙,黎纪凤等.农区秸秆养畜技术新模式初探[J].草业与畜牧,2016,149(01):57-59.
[3]杜杰亮,杨中伟,张寿伟.推广种植紫花苜蓿 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J].云南畜收兽医,2011,增刊71-73.
[4]焦金鱼,张俊霞,贵立德,贾占功.紫花苜蓿在梯田埂坎生态空间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3,(2):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