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园野生珍禽肠道疾病的防治

2017-05-30张占侠陈斌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禽类动物园

张占侠 陈斌

摘要:动物园饲养的禽类品种繁多且大部分都是珍稀品种。临床上肠道疾病发病率高居第一,尤其是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防治不好往往给禽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做好禽肠道疾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动物园;禽类;肠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S85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144-02

1 野生珍禽常见的几种肠道疾病

1.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健康禽类的肠道寄居菌,但某些菌株能使禽发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动物园的鹤、天鹅、火烈鸟、鹦鹉、孔雀发病较多。此病以冬末春初最易发生,主要侵袭2周龄以下的幼禽。粪便污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1.2 鸡白痢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疾病。出生2周龄幼禽常急性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本病主要通过种蛋传染:被粪便污染的种蛋,其沙门氏菌通过蛋壳进入蛋内,影响胚胎发育;孵化器内感染:带菌种蛋孵化出壳后幼禽脐孔、种蛋残壳和胎粪都含大量的沙门氏菌,从而污染孵化器内的环境,被雏禽食入或吸收后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

1.3 球虫病

本病感染的唯一途径是消化道,禽食入球虫孢子囊而感染发病。饲料、饮水、垫料、尘埃是主要传染媒介。另外许多野禽、昆虫、饲养员及打扫工具也可机械传播。动物园内的孔雀、石鸡、天鹅及雉鸡和鹦鹉易发病,且常常是和组织滴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发病。

1.4 坏死性肠炎

引起坏死性肠炎的原因很多。但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坏死性肠炎的一种常见厌氧菌。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畜禽肠道。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菌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较强的内毒素 ,从而对禽造成严重伤害。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在肠道内增殖的诱因有:

1.4.1 各种原因导致的禽肠黏膜损伤,如大肠杆菌、球虫病均可破坏肠粘膜,从而使其芽孢杆菌粘附到肠粘膜上进行繁殖。

1.4.2 当饲料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过高时导致肠道内有未消化的饲料存在。

1.4.3 消化酶分泌紊乱,饲料消化率降低,肠蠕动减慢时也可促进此菌繁殖。

1.4.4 饲喂一些发霉饲料及环境卫生条件太差,环境温度过高等因素造成禽抵抗力下降时,此菌也可侵入肠粘膜内生长繁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为重。动物园内的天鹅、马鸡、孔雀等珍禽在高温夏季常发生此病死亡。

1.5 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是肠道的非特异性细菌积聚而导致禽类腹泻的疾病。禽死亡率较低。菌群失调症病因不太明确,但研究发现禽盲肠和小肠中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数量增加时以及存在多种病毒感染时常常发生此病。

2 预防

由于禽类代谢机制旺盛,生长期短,发病时病情发展快,不易察觉。如发病后再进行治疗,轻则影响其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对禽类的疾病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综合原则,抓好养、防、检、治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

首先给禽提供营养丰富的充足饲料,严把饲料、饮水卫生关。

2.1.1 禽舍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密度,通风良好。特别是幼禽抵抗力差,禽舍温度过高、潮湿、闷热时常发生球虫病、大肠杆菌、鸡白痢这些肠道疾病;而温度过低时也可导致腹泻和一些呼吸疾病,从而诱发肠道病的发生。

2.1.2 禽舍保持清洁、干燥,料槽、水盆常刷洗,粪便每天打扫清除,以减少病菌和寄生虫污染的机会。

2.1.3 动物园的禽类大都是神经质动物,应激反应强。因此禽舍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人员、车辆等各种噪音干扰,以免因应激造成禽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肠道疾病。

2.2 坚持消毒制度,定期检疫,定期预防接种

2.2.1 为减少传染机会和消灭病原微生物应对禽舍经常消毒,并定期进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球虫等肠道疾病的检疫。

2.2.2 定期进行粪便检查,定期驱虫,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2.3 饲料变化

禽不同生长时期需要不同饲料。替换饲料时要做到逐步替换慢慢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以免因饲料不适造成的肠道疾病发生。

2.4 呼吸道疾病的控制

有许多肠道疾病易发生在呼吸道疾病之后。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等这些病毒性疾病一定要做好防治。

2.5 药物预防

根据禽不同生长阶段及各个季节投喂一些预防性药物。如幼禽7日龄易发生白痢。因此对新出生的幼禽要及时投喂一些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这些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药物。闷热、潮湿的夏季易发生球虫病。因此要提前投喂球痢灵、氯苯胍这类抗球虫药物预防。

3 治疗

3.1 消除致病因素

当发生疫病时要及时查明原因,消除致病因子。如因饲喂不卫生饲料或饮水引起的要及时更换,提供清洁饲料、饮水。

3.2 消灭病原体

一旦发生疾病要尽快确诊,查明病原,及时针对性投喂治疗病菌、寄生虫病的药物以消灭病原体。

3.3 排除内毒素

当发生长肠道疾病时其病菌、寄生虫产生的毒素较强,因此在投喂抗病菌、寄生蟲药物的同时要注意添加一些保护胃肠道的中药制剂如;板蓝根、黄连素、清开灵等。

3.4 调节肠道内环境抑制厌氧菌生长

当发生肠道疾病时禽肠道内环境菌群失调,因此要適当投喂一些保持肠道有益菌生长、维持肠道正常PH值的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和 一些益生元、益生素、金双歧类微生态制剂。通过微生物的竞争、排斥作用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抑制其对肠粘膜的损害。

3.5 饲料调整

优化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素,有效维持肠粘膜的完整性。具体措施:使用酶制剂、酸化剂和吸附剂、抗菌、抗球虫药物添加剂等。

猜你喜欢

禽类动物园
疯狂动物园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送你一座动物园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