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养羊业重点疫病的防控
2017-05-30娄建宝沙维
娄建宝 沙维
摘要: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属山区和半山区。随着国家林区禁牧政策的不断落实。传统以散牧为主的养羊方式逐渐被规模化舍饲饲养方式所代替,加之跨区域流通频繁,羊病的流行趋势也和以往有所不同,羊痘、羊口疮、羊肠毒血症3种疫病在我市有抬头的趋势。因此,我市除做好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病的防控以外,还应做好羊痘、羊口疮、羊肠毒血症三种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养羊产业的健康发,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羊痘;羊口疮;羊肠毒血症;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44-01
1 羊痘
本病属地方流行,多在秋冬、冬春季节发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发病初期羊表現发蔫,体温升高,脸部、四肢、尾根等少毛或无毛处发红,继而出现红点,逐渐发展为痘疹,痘疹不断增大,严重的病羊会出现脸部肿胀,呼吸受阻,不能采食饮水,最终导致死亡。在防控方面应当在发现临床病例后立即隔离病羊,采取紧急免疫健康羊的措施。用羊痘活疫苗2倍量,在尾根底面皮内注射,一只羊一个针头。注射疫苗后短期内会出现发病率上升,但1周以后逐步稳定,疫情会得到控制。常年免疫程序为,每年的9~10月份无论大小羊,全群开展一次免疫注射,免疫期维持1年,可以在羊痘的高发季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注射羊痘疫苗时,应注意操作规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注射的剂量稀释到每只0.5ml为宜,注射毫升数过多可能导致药液因压力过大而渗出皮外,是皮内注射而不是皮下注射,要保定稳固,羊只保定不好,注射的部位就会不准确,影响免疫的效果。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药液注入皮内后,注射部位皮肤成丘陵状隆起。治疗方面,没有特效的药物,采取对症治疗。可以采康复羊的血分离血清,对后发病的羊注射血清有一定的效果。
2 羊肠毒血症
是羊梭菌性疾病的一种,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疾病。该病在我地区主要在秋冬、冬春季节易发,主要侵害即将断奶和已经断奶的幼龄羊(此年龄段的羔羊母源抗体的保护力降到最低,若未及时补注三联四防疫苗,易导致发病),该病潜伏期短,发病急,来不及治疗。发病羊表现为:有的呆立,不爱行动,行走时步态不稳,后期卧地闭目,继而昏迷死亡。有的羊没有之前的这些症状,表现突然抽搐,倒地四肢划动,磨牙,眼球震颤,头颈后仰,不久后死去。主要病变是回肠的某段肠管内急性出血性病变,严重的整个肠断被血液凝块充满。大多数病羊的肾脏发软轻捏就碎。在本病的防控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草清洁不含土,不饮污水,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减少羊啃土的恶习,每年羊群定期注射三联四防疫苗,新出生的羔羊在断奶前要及时补注三联四防疫苗。在治疗方面,没有治疗的意义。
3 羊口疮
由傳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羔羊比成龄羊易感,而且有一定的死亡率。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饲养管理条件差、气候突变、长途运输是发病的诱因。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在嘴角、唇、鼻镜出现小红点,之后变成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严重的脓疱融合变大,后期脓疱表面形成结痂,结痂退去后露出桑葚样的肉芽肿。严重病例嘴唇肿胀外翻,在唇内侧、齿龈、舌表面都会出现脓疱。羔羊感染本病不及时治疗继发感染导致死亡。在防控方面发现病羊及时隔离,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用具、羊舍等,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复合维生素B,饲草用恩诺沙星溶液喷洒(羊群空腹时效果更好),口腔、唇等部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喷雾器喷雾处理),严重的病羊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头孢噻呋钠进行肌肉注射。该病在羊群中首次发生时感染率非常高,病情也比较严重。由于病毒对环境有相当强的抵抗力,本病在羊群中可连续多年发病,但后期发病病情比较轻,康复的也比较快。目前我地区没有接种羊口疮疫苗,主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加强外购羊的检疫等措施预防本病。
4 小结
这3种羊病虽然不是一类动物传染病,但在我市时有发生,对养羊业有一定的威胁,因此应当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控。羊痘疫苗的保护率很高,只要坚持每年9月末开展一次免疫注射,就可以避免本病的发生;发生羊痘时免疫和治疗相结合,以免疫为主。羊肠毒血症疫苗的保护率也比较高,每年最少开展一次全面免疫,新出生的羔羊要及时补免;发病羊来不及治疗,因此一旦发病只能采取紧急免疫来控制病情。羊口疮,所使用的疫苗要与当地流行的毒株相同,但目前无法确定毒型,因此未实施免疫注射,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药物预防,加强外购羊的检疫等措施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胡远平. 试论规模化羊场山羊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J]. 现代畜牧科技,(2016) ,(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