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口蹄疫的综合防控策略

2017-05-30温海张登科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

温海 张登科

摘要:笔者概述了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重点阐述了牛口蹄疫的防控策略,以供参阅。

关键词:牛口蹄疫;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25-01

1 病原學

口蹄疫病毒(FMDV)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按照血清学反应的抗原关系,共有O、A、C,南非Ⅰ、Ⅱ、Ⅲ及亚洲Ⅰ等7个血清型,且血清型间不可以交叉免疫[1];FMDV存活力较强,对外界的抵抗力较高,自然条件下,被病毒污染的土壤、皮毛和饲草等能够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紫外线能够将病毒杀死,而蛋白酶、氯仿、丙酮和乙醚对本病毒无效该病毒对酸碱敏感,4%碳酸氢钠溶液、1%~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短时间内将其灭活。

2 流行病学

2.1 牛口蹄疫是一种急热性疾病 潜伏期短,感染性和致病力强,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若与被病毒污染的排泄物、饲具、动物产品等接触亦可感染。此外,风也是本病的传播途径之一,FMDV能够借助风传播几千米范围。

2.2 FMDV主要存在于牛咽部、食道和软腭部 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急性感染康复的牛以及隐性感染牛长期带毒,经免疫后的牛再次接触FMDV也可成为带毒牛。气温变化、牛群营养状况等因素可诱发本病的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显著季节性,但多见于冬春季节。

3 临床症状

牛口蹄疫的潜伏期通常在2~7d,早期母牛产奶量骤减,伴有发热、精神颓废和厌食症状;继而出现在舌背面出现病损,舌面有圆形水泡,哺乳期母牛乳头也有水泡,随病情发展,口腔水泡逐渐增大,感染牛口腔疼痛,拒食,流涎呈白沫状;在口鼻凸出部、鼻孔内、齿龈和硬腭等部位也会出现水泡,蹄部出现水泡后,病牛蹄痛跛行,严重时可造成病牛蹄壳脱落。成年牛口蹄疫的病死率不高,但犊牛的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犊牛常因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对病死犊牛剖检能够观察到心肌有带状或点状条纹,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传播速度快)、临床症状(病牛口腔、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和溃烂),可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测。采集病牛口蹄部的水泡皮,研细后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7.6)制成悬液,通过微孔滤膜将悬液中的细菌和杂志过滤掉,然后经超速离心技术纯化病毒,再采用电镜法对清液中的病毒颗粒进行分辨,科学诊断。

5 综合防控

5.1 紧急措施 一旦确诊牛口蹄疫,需及时向兽医和监督部门报告疫情,建立疫情报告制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对病牛可采用康复牛血清或口蹄疫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皮下注射,剂量为0.5~1mL/kg体重,免疫期14d。对无治疗价值的病牛及时扑杀,做好病死牛无害化处理工作;在疫区严格实施隔离、封锁制度,杜绝疫情扩散,严格消毒制度,消灭传染源。

5.2 对症治疗 ①病牛口腔可先用0.1%高锰酸钾液、食盐水或2%醋酸溶液清洗,每天2~3次,口腔清洗干净后再采用碘甘油、紫药水或冰硼散(冰片15g,芒硝、硼砂各150g)涂抹于患部;②病牛蹄部可先使用1%硫酸铜溶液或3%来苏儿清洗,然后使用青霉素软膏、松馏油或10%碘酊涂抹于患部,用绷带包扎;③病牛乳房可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1%~2%来苏儿或0.1%新洁尔灭溶液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在患部涂抹青霉素软膏。

5.3 预防措施

5.3.1 注重牛只饲养管理,确保营养均衡,增强牛只抗病力;加强检疫制度,严禁从疫区引种;严格卫生防疫制度,确保牛舍、牛床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定期采用消毒药剂对全场和饲具进行消毒;此外,日常饲喂过程中,要对牛的蹄部、乳房和口腔等部位进行细致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马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5.3.2定期接种疫苗是防控牛口蹄疫的核心技术措施。加强免疫接种旨在提高牛群整体免疫能力,最大程度上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

5.3.2.1 疫苗选择:当前对牛的免疫主要采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及基因工程苗。注射疫苗14d后,牛体产生免疫力,药效能够维持5~6个月。

5.3.2.2 免疫程序:通常而言,考虑到疫病流行规律和动物生长繁殖规律,春秋两季防疫科学合理;然而,鉴于现代繁殖学的发展使得动物生长繁殖周期发生较大变化,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已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因此,为确保免疫密度,应基于春秋两季防疫,增加冬季免疫,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漏免,同时要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免疫不合格要及时补免。[2]

5.3.2.3 免疫剂量:正确的免疫途径和足量的免疫是确保免疫质量的关键环节。正常情况下,可依据疫苗使用说明书注明的免疫剂量即可;倘若需要紧急防疫接种,则疫苗剂量可以加倍使用。

5.3.2.4 免疫操作:免疫接种前要详细地检查被接种牛只的机体状况,瘦弱病牛不注射,待机体康愈后补注;配种期最好不要进行免疫接种;妊娠母牛不应再临产2周内进行疫苗接種,应调整免疫时间。肌肉注射免疫接种时,应注意进针方向与深度,避免将疫苗注射在脂肪层;为最大程度上避免注射疫苗后牛只出现不良反应,防疫人员应严格遵循疫苗使用说明书操作;若出现严重反应,可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进行抗过敏治疗。

参考文献

[1]宋丽珍.家畜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4:66-67.

[2]左昆江.如何提高牛口蹄疫的免疫能力[J].中国畜禽种业,2014,08:51.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