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和6种名特品种养殖情况分析

2017-05-30冯纪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展望养殖

冯纪海

摘要根据《中国渔业年鉴》数据,从渔业产值和增加值、渔民收入、养殖产量和面积等方面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情况,介绍了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这6种名特品种养殖情况,总结了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名特品种;养殖;展望

中图分类号S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9-0221-04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and the Aquaculture of 6 Famous Varieties in China

FENG Jiha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Hubei 43402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China Fishery Yearbook, the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fishery in China from 2009 to 2014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fishery output value and added value, fishermans income, aquaculture yield and area.The aquaculture of 6 species of eel, loach, mandarin fish, channel fish, bass and snakehead were introduced.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reshwater fishery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development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Freshwater fishery development;Famous varieties;Aquaculture;Prospect

淡水養殖主要是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一般养殖面积小而分布广,适于精养,集约化程度较高,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控制;以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较高;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养殖模式多样化,按养殖场所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江河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微流水养殖等;按集约化程度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多样化的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养殖方式以提高养殖水产品产量和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占总水产养殖产量的75%,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我国未来经济和城市化的步伐对于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变迁的需要,这种外部需求和变化对我国淡水渔业发展也会带来深刻影响[1]。我国渔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孵化、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以及科研和教育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2]。虽然我国淡水养殖中存在病害危害大、种质差、环境污染严重、养殖人员技术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3],但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依然保持着一种上升的趋势。笔者主要根据2010—

2015年《中国渔业年鉴》数据[4],总结6年内我国淡水渔业

发展和几种主要名特养殖品种的养殖情况,同时展望未来,以期促进我国淡水养殖研究。

1我国淡水养殖发展情况分析

1.1整体发展概况

2009—2014年我国渔业产值、渔业增加值、人均收入、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发展趋势良好(表1)。由于我国水产市场和行情变化波动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渔业产值和实现增加值皆按当年价格计算。渔业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核算期内捕捞和养殖水产品及水产苗种的总产出和总成果,具体包括人工养殖的水生动物和海藻产值、天然水生动物的产值。其计算方法为水产品及苗种的产量乘以其产品的现行价格。但是,渔业产值只能反映渔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并不能反映渔业所创造的价值量,因为它包含大量的中间消耗产品的重复计算[5]。

2009—2014年我国渔业产值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渔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渔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渔业增加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核算期内全社会从事渔业捕捞和生产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通过渔业总产出减去渔业中间投入来计算。增加值可以避免用于中间消耗的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由表1可知,我国渔业增加值的提高表明了整个渔业对国民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同时人均收入、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也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这预示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2各个地区淡水养殖渔业产值和增加值分析比较

渔业产值反映的是渔业的全部产品价值量,不能反映渔业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量[6],所以渔业产值和渔业增加值不成线性关系。图1列示了2009—2014年我国淡水养殖渔业产值前9名的省份,渔业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苏、湖北、广东、江西、安徽、湖南、山东、浙江和四川,这些省份在6年内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规模和水平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江苏和湖北增长速度最快,为我国水產品的供给提供了保障。

图2表示的是渔业产值前9名省份相应的渔业增加值,皆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比较图1、2可知,广东渔业产值位列全国第三,渔业增加值却位列江西之后。张福绥[7]曾指出影响淡水渔业发展主要有是种质、环境、病害和劳动等,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就业机会较多,从事渔业劳动人员的比例下降[8],因此影响了广东淡水渔业经济贡献。从整体上分析,我国淡水养殖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同时促进了水产加工和休闲渔业的发展。

1.3渔民收入情况

渔业是农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又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所以渔业作为我国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渔民纯收入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渔民的人均纯收入已摆脱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增长缓慢、纯收入比重下降等的落后现象[9],正处于一种高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如图3所示,渔民人均纯收入自2011年突破万元大关,依然保持高速上升。2009—2013年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也持续上升,虽然2014年增长放缓,总体上渔民收入不断提高。

图32009—2014年我国渔民人均收入

Fig.3Per capita income of fishermen in China during 2009-2014

但是渔业人均收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人均纯收入上涨的同时物价也在上涨,渔民生活负担依然大,渔民增收困难,地区性差异大。如图4所示,2009年上海渔民人均纯收入13 335.00元,而贵州的渔民人均纯收入1 689.04元,渔民纯收入地区性差异大,部分地区渔民增收困难。部分地区增收有可能受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减、生产成本上升和经营方式落后的限制[10]。我国应该对渔业提供更多的惠渔政策和支持,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渔业发展,提高渔民收入。

1.4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分析

201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838.636万hm2,比上年增加6.466万hm2,增长0.78%。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30.547万hm2,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749%,比上年减少1.010万hm2,降低0.44%;淡水养殖面积608.089万hm2,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2.51%,比上年增加了7.476万hm2,增长1.24%;淡水养殖产量2 935.76万t,比上年增加133.32万t,增长4.76%[4]。

部分地区的淡水养殖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对应地区淡水养殖产量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趋势(图5、6)。通过全国单位面积的产量分析(图7),发现单位淡水养殖面积产量不断提高,湖北、广东、江苏、江西、湖南、山东、广西、四川和新疆的单位淡水养殖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说明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淡水养殖保持稳步发展。各个地区淡水养殖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广东的单位淡水养殖面积产量最高,淡水养殖地区,发展不平衡,制约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26种名特品种的养殖情况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是养殖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名特品种的养殖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加强水产品对外贸易,增加从业人员收入。该研究比较了常见的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6种名特品种的养殖发展情况(图8),总体上这6种名特水产品保持着发展的趋势,鮰鱼在2009—2011年全国产量出现逐年减少的情况,有可能与鮰鱼的价格和技术瓶颈有关。

目前制约着我国名特水产动物养殖的主要因素有3点:首先是市场容量有限;其次是苗种匮乏;最后是养殖条件和技术[11]。通过比较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的主要产地、产量发现,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发展地区性差异极大(P<0.05),黄鳝主产地为湖北,泥鳅主产地为江西,鳜鱼和鲈鱼的主产地为广东,鮰鱼和乌鳢的主产地分别为四川和山东。由于地区容量有限,巨大的地区性差异也是限制特种水产养殖发展的因素之一。

3讨论与展望

根據2010—2015年《中国渔业年鉴》,虽然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收入提高,养殖技术不断更新,但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养殖技术地区差异明显,没有形成有效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体系,同时养殖技术效率分布不均且波动幅度大[12],技术研究落后于养殖生产。其次是优质种质匮乏,特别是名特水产品种质资源缺乏,大部分仍靠天然繁殖或者野生资源,这些野生型种质对高密度、营养条件、水环境和病害的侵袭等的不适应性限制着淡水养殖的发展。最后就是环境问题,水产养殖可能造成嚴重的环境破坏,如养殖废水的形成,使用药物的残留,以及大量对野生苗种的捕捞造成的亲苗掠夺等[13]。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的研究,由于我国淡水养殖发展迅速,一些落后的基础理论已经满足不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需求,科研工作者缺乏真正的技术突破和革新,同时科研成果和养殖实践脱节,缺少有效的中间环节研究,科研不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从业者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为农民或者没有系统学习过养殖的投资者,同时渔民对技术的认知度也不高,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淡水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应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突破关键问题,建立有效的从科研到实践的研究体系,打破陈旧的知识框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养殖者的素质,推进养殖技术的革新。同时,提高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战略意识,解决养殖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

我国淡水养殖发展前景明朗,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能够设计开发有效的自动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监控系

统能够有效的检测水体环境、养殖品种动态和投喂情况,管

理系统将会根据监控系统的回馈自动对水体环境动态控制等,多学科、多方位渗透,提高养殖效率,达到健康养殖;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蓬勃发展,生态渔业结合农业、牧业和渔业,高效地利用资源,休闲渔业将垂钓、餐饮、文化相结合,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养殖业重要组成之一,水产品加工向多样化发展,结合运输业、餐饮和副产品加工等实现多样化增值,未来的水产养殖将会多方位、多元化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洁,张静宜,何安华,等.我国淡水渔业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渔业报,2014-01-20(B04).

[2] 赵永峰,胡海彦,将高中,等.我国大宗淡水鱼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5):91-99.

[3] 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科技,2015,35(6):164.

[4]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015.

[5] 畅小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加值核算与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6] 袁寿庄.国民经济核算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7] 张福绥.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3):5-13.

[8] 徐焕焕.广东省渔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4.

[9] 程慧荣.中国渔民收入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10] 唐议,刘金红.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现状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3):275-280.

[11] 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2] 刘佩.我国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分析:基于淡水养殖主产区的SFA实证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13] 刘洪波,李明爽,杨健.国外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J].南方水产,2006,2(2):43-49.

猜你喜欢

展望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