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标识设计
2017-05-30梁钰芳
梁钰芳
【摘 要】在视觉传达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标识设计是其中一种,而在设计应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识别功能与传播功能的发挥,尊重象征性的主导作用,既要体现鲜明的个性,确保标识容易记忆与辨别,又要考虑标识设计能体现出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意义。总之,标识设计的发展对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工作实践,探讨视觉传达艺术的标识设计。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标识设计;图形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041-03
在当前诸多的识别要素中,标识是应用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对指向意义最为显著和深远的要素。对同一个标识进行设计,在更换包装或是广告以后,还可以将其应用在不同的媒体与场合当中,比如人们常见的广告标牌、建筑墙面、公车车面,甚至是一些徽章和个人名片上,以标识的形式能够将一个企业重要的发展理念、企业文化、价值取向和形象定位表现出来,让企业的宣传达到良好的效果。
1 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标识设计与应用背景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受到来自环境的直接影响,同时也会接收来自环境中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采集指导行为。长期的实践证实,人的知识与信息能量的获取更多的来自视觉,对视觉感知形式与认知形式都更深刻。视觉传达设计表示的就是视觉指引者的效果,为创造环境提供更多的纽带,同时也将不同人的视觉传达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视觉载体就是标识。伴随着当前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很多商业性企业、城市基础建设的功能都进一步完善。具体到城市标识中,其是最原始的功能信息传播体,后来在专业性与现代化逐渐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从模糊转变为成熟。当前,城市公共系统中很多概念性的标识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常见的路标、信号牌、站牌、路线牌等,只要是眼睛所及之处,都能有视觉传达效果,而对于其指向性功能的发挥,就必须从视觉传达藝术着手,经过精心设计,充分凸显其应用功能[1-2]。
近年来,“空间识别”词汇的出现并得到广泛的认知与应用,具体指一种特殊认识空间的方式,实际就是标识的解读与符号的表达。比如,户外户内的空间识别、标识的引导与传播等,都是一种信息传达的指向载体,为了更好地传达指向意义,那么其设计内涵就应为设计人员所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与研究具有特色和用途的视觉语言,具体到某一个地区或城市中就会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环境甚至更多的社会因素,于是拓展了空间标识的功能。后来人们又逐渐发现,同一种物象或是形式在相同环境成长中的人群中能实现同一种共识,而同一种图形或是色彩在不同环境成长的人群中也能达到一定的默契,但终究因个体差异性而导致心理感受与思想认识不一致。
进入现代化社会,城市的标识与企业发展的标识设计都应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比如,与信息文字标识相比,信息图形由于其对视觉的冲击感染力更大,所以往往能给人更为直接与强烈的信息感受,这就是视觉传达艺术所展现的功能及其极具艺术性的魅力。当前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想象力,明确现代信息中图形、色彩、文字等对于视觉感受的不同表现,通过对不同的传达内容的搭配与结合,将过去传统的平面视觉传达艺术转变为立体视觉传达艺术,再注入更多空间与多媒体技术,为标识中语言信息与内涵的传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内容。
2 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
视觉传达效果是标识设计最表面化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如果受众对于某个标识具有直观的好感,那么这个标识的传播速度就会迅速增长,而再次见到标识时,受众所用的识别时间也往往最短。由此可见,标识具备了超出语言范畴、超出区域范畴甚至超出国界文化范畴的通用性特征[3]。标识不但能很好地代表一种事物的存在和指向,还能针对具体的某一个商品从性能、品质甚至是服务上表现对应的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标识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其传播功能,将企业经营的理念、文化蕴含、情感及产品推广资讯都放入标识中,能更高效、快速地传播给社会大众,获取最好的宣传效果。
3 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形式
尽管视觉是标识设计最表象直观的传达,但理论的传达才是其核心,这时就要注入团体或是企业的精神内涵及文化形象来为其进行传播与宣传。同时,还要以内容的细化宣传为主,具体的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决策和发展的方向,甚至细化到发展各个环节的内容。比如,“奔驰”汽车的标识就是汽车方向盘的形象,直观形象,而红十字会医院的标识就是简单的“十”字。此外,如果采用企业或单位名称的方式作为标识进行传达,很多企业都会将自身公司首字母当作主要甚至唯一的元素,有的还采用单位或团体的历史文化进行标识的表达。
4 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特征
很多标识设计都是以图形的方式体现,综合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特征主要包含简洁易懂、个性特别、耐用适宜、时代性十足、亲切舒适,以及从企业文化特色、经营理念、产品服务等具体内容上的同一性。如果企业在市场上走的是视觉结合结构的多样化模式,那么其对应的标识就可以选择更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传达其少有的显著特征,比如引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案甚至不同的结构方式,但设计与应用的要点要放在与企业系统化的关联度上。众所周知,标识实际上就是将事物及其比较抽象的精神内容以一种非常具体的形式进行展现,联系视觉传达的方向,常见的有人物、动物或是植物等素材的引入,将这些与受众日常生活中联系紧密的事物元素代入其中,更能给受众亲切感,同时也容易加深受众的印象,比如“KFC”的花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还有一些设计只需通过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是几何元素进行意识的表达,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其设计就是以绳子的连线并串联古代钱币的钱孔,实际就是代表对财富的积累。该标识设计在视觉的传达上结合了中文字体与英文字体,对应的缩写是“CCB”,简化为“CC”,这是一种艺术性的重叠,同样表示中国建设银行对于资金积累的内涵,重点在于中英字母字体的连接,有一种深刻的言简意赅的韵味和更容易识别的便捷性,这实际上是设计复杂化以后进行简化以达到深刻记忆效果的目标。在任何信息的传达中,文字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其优势是其他形象、色彩、形状等无法比拟的。我国象形文字很多都是现有的标识,是一种传统的设计符号,本身就能传递很多具象形式的信息,那么设计人员就可以利用文字象形的特点,将其化为各种设计所要表达的形象或观念进行内涵的传达,视觉应用上就更多地利用图案与字体进行组合,文字图形加以补充,就很容易体现标识的准确性和亲切感[4]。
还有一种方式是借助色彩来表达情感,因为色彩本身就具备文化的信息,其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性格,比如红色代表激情与热情、黑色代表理性与严谨、金色代表强盛与辉煌等,这些在人类文明的长久发展中实际上早已形成一种通用的意识与文化。那么,在具体的视觉传达艺术标识设计中,设计人员通过对色彩的使用,就能进一步突出图形与文字对信息内容和内涵强化表达的目标。在具体设计上可以通过1种原有颜色再搭配2种配色来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视觉冲击,只要色彩的搭配符合美学的原理,那么其传播的速度就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能保证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比如人们常见的交通标识中红色的危险信号灯。有的设计师要表达企业或是团队充满活力,那么就可以大胆地引入绿色和蓝色,以渐变和过渡的方式,实现由浅入深或是由深入浅的转变,这样的过程给了受众一种视觉上的适应阶段,同时又不乏动态感与速度感,有助于体现企业与时俱进的精神,具备了一定时代性。还有一些对比色在标识中的应用考虑到必须有理性色彩的元素,补色和辅色要做到相配,对比鲜明醒目、和谐,确保有一定的视觉刺激效果,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企业的标识宣传中,应注意颜色活力和理智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深刻地表达企业的内涵。
5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还是市场企业的发展需求,都需要极具艺术性与传达功能的标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标识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紧抓设计主体的内涵、外在等因素,充分发挥标识在色彩、文字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展现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注重对视觉冲击力的强化,凸显出强有力的感染效果。正如闻名于世的五环标识,其代表的是奥运会及其精神,不但易于分辨与记忆,还凸显了鲜明的特性,又蕴含了与体育文化相关的深刻含义。在全球化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人们的共通点也会越来越多,在将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种标识也将会发挥更多视觉传达的艺术性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
参 考 文 献
[1]詹文瑶.视觉传达专业之“中介”课程——标识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学理论,2015(30):165-166.
[2]刘疆昕,常鹏.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导向标识设计[J].今日科苑,2010(22):137.
[3]陈琪,余雄南.关于图形识别的视觉反应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3):356-361.
[4]王娜娜.景观标识设计中视觉信息传达的各构成要素分析[J].时代文学,2009(4):204.
[5]崔香顺.从视觉传达艺术角度论标识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101.
[6]陈立民.城市导向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J].美术观察,2006(6):111.
[7]戴大彬.浅谈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标识设计[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149-151.
[8]常鹏.视觉传达设计中导向标识设计[J].科普之窗,2016,
11(2):137.
[9](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
[10]沈模卫,陈硕,水仁德.基于神经网络的黑白图形视觉识别机制模拟[J].心理科学,2001(1):18-21,125.
[11]高樹香.颜色视觉对空间频率反应及图形识别[J].东南大学学报,1995(4):36-40.
[责任编辑:钟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