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文字之隔,得自然之趣
2017-05-30陈中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8期
陈中
吴高扬老师在高邮汪曾祺纪念馆中教学先生的《葡萄月令》,别开生面。教者心中存有对学情的尊重,存有对葡萄的喜爱,存有对先生的仰望。教者有意,葡萄有情,对话随机生发,课堂摇曳生姿。
首先,尊重学情,平等宽和。教者珍惜并尊重学生的初读感受。他在分析归纳了学生初读的疑问之后,毅然调整既定的教学思路,以整合后的学生问题串联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接地气。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对文本文字风格的疑问、结构安排的疑问和主题思想的疑问逐步得到解决,听者如坐春风。
其次,破立结合,开拓新境。破托物言志之隔,得万物有灵之趣。师生对话中,教者一步一步让学生走出《白杨礼赞》等传统散文所形成的定势思维,让我们看到了袁枚性灵说散文思想与韩愈载道说散文思想的对抗,将学生领入更为广阔、更为缤纷多姿的散文世界中。
再次,整体设问,角度巧妙。教者从“汪老眼中的葡萄”这一角度入手让学生玩味文章中的语言风格,从“葡萄眼中的汪老”入手由实到虚,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理、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思想,此呼彼应,自成一体。
最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堂课的独特魅力:破文字之隔,得自然之趣。在先生纪念馆中教学先生的状物散文,门前花圃绿草婆娑,庭中高树浓荫遮地,让与自然隔离已久的我们,倍觉亲切。师生对话,从文字里找到自然的亲切,从自然中印证文字的精妙。
汪曾祺先生在下放时曾认真种过葡萄,研究过葡萄,从他的《人间草木》中我們感受到先生对自然的敏感与多情。在这个接地气的小园中,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应该更多地与自然对话,在文字和自然中走几个来回,接续地气,气爽神清。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