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墨学能迎来研究的新热潮

2017-05-30孙艳芳

雷锋 2017年7期
关键词:墨学墨家墨子

孙艳芳

人物简介

孙中原,1938年生,河南郑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师从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著有《墨学大辞典》、《墨子解读》、《墨子及其后学》、《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学与现代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等50多种,论文200余篇。

记者:我们知道近期出现了墨子研究的热潮,先有量子卫星“墨子号”的命名,现在有中国墨子学会青年研究会的成立,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墨学相关的知识。

孙中原:墨子,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是位于孔子和孟子之间的文化伟人,是继春秋末老子和孔子后,活跃于战国初期的伟大思想家,创墨家学派,极盛于先秦。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独树一帜,其学说与儒家学说并称“显学”,影响后世。墨学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弟子共创《墨子》。《墨子》是整个战国时期墨家著作的总集,《墨经》是《墨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二百多年墨学和古代逻辑学与科技思想的总结升华,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传世《墨子》,是墨家学术共同体长期积淀的论文集。在当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潮流激荡中,墨家的科学人文精神和深刻辩证哲理,是倍受关注的重点难点和学术增长点,有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

记者:既然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什么现在当我们提到孔子、孟子,大家都比较熟悉,甚至能脱口而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论语》、《孟子》中的名句,但是对于墨子的了解却比较少?

孙中原:这要从墨家思想的特点和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情况说起。墨子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体会,激烈反对“富侮贫,贵傲贱”的社会现实,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有力的要助人,有财的要分人,有道的要教人,这样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墨家的“兼爱思想”,跟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尖锐对立。

从兼爱的观点出发,墨子提出“节用”、“节葬”等主张,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样就使得墨学遭到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反对和抵制。到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墨家并非人人可达的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中绝。墨家思想的特点,必然遭遇两千多年封建统治者的禁绝,从而造成墨学的衰落。但是到今日社会,国家倡导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丰厚科学人文精神和深刻辩证哲理的墨学,必然迎来研究的热潮。

记者:墨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墨经》当中,我看到您在文章里说它是奇书,《墨经》中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呢?

孙中原:《墨经》跟儒道等家的书很不一样。儒道等家的书多关注政治伦理,而《墨经》最突出的合理思想,是有丰富系统的科学人文学和逻辑学说,其中很多内容,对现实生活很有启发意义。《墨经》科学精神最明显。

《墨经》有古代科技知识的记录和科技观的论述,表现《墨经》浓厚精湛的科学精神。墨家的科学精神,跟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相融相通,高度契合,有内在的关联性和本质的同一性,极富借鉴价值。墨子及其后学出身工匠,精通木工技术,兼通百工技巧。墨家总结当时各种工匠技巧,上升为科学理论,涉及数学、物理学和光学等许多学科门类,提出精湛的科学方法,启示良多。

近现代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潮流激荡,墨学因具有跟西方现代文化接轨的科学内涵,重新焕发生机,迎来转型创新的机遇。在中华民族复兴,积极参与世界地球村和平发展,合作竞争的现时代,需要汲纳人类业已创造的全部文化精粹,恰当认识自身,准确把握国情,认知创新墨学的关键,在历史既定的基础和条件下,理性地继承传统,踏实地创造未来。

记者:没想到两千多年前,墨子就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些技术中有哪些是我们现在还在用的?

孙中原:《墨经》中有关于杠杆原理的说明。《经下》和《经说下》指出桔槔机负重后,另一端不翘起来的原因,是由于另一端下坠的力量,超过负重端的力量。《墨子》屡见记载桔槔机,因利用杠杆原理,效率大为超过单纯利用人力。用桔槔机汲水浇田,可节省劳动力,百倍提高效率。

墨家提倡应用桔槔机等器械于生产生活和大型工程,从中总结科学理论,代表中国古代科学的正确方向。《墨经》论述“横木加重而不翘”的桔槔机,“绳制挈之”的滑轮,以及“车梯”等利用杠杆和斜面原理的简单机械,都是用科技知识,发挥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生产力,取得实践效果。

墨家记载当时各种手工业技巧,论述“天下群百工:轮车(车工)、鞄(鞣革工)、陶冶(制陶冶金工)、梓匠(木工)”,以及穴师(洞穴坑道工)、明习数事者(鼓风工)等,论述军民用机械器物的制造和应用。《墨经》总结科学技术知识,用来作为实例、实证材料的手工业工种,有“为衣”(縫纫)、“举针”(刺绣)、“檜屦(制鞋)、“铄金”(冶金)“为甲”(制铠甲)、“垒石”(建筑)、“车梯”(木工)等。《墨经》的数学、力学、物理学、机械学和光学等科技知识,是当时各种手工业技术的理论升华。

记者: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因为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有人说“一部《墨经》等于整个希腊”,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

孙中原: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墨经》是一部浓缩的古希腊和古中国”,《墨经》表述的显著特点是浓缩。

《墨经》 整合当时各门科学知识,是微型的古代百科全书。按现代西方的知识系统, 《墨经》183条思想内容,可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 包含“哲学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 两大类。第二层级,把“哲学社会科学”大类,分为“世界观”、“认识论”、“逻辑学”、“方法论”、“历史观”、“经济学”、“政治学”和“伦理学”8小类。把“自然科学”大类,分为“数学”、“力学、物理学和简单机械学”、“光学”和“心理学”4小类。《墨经》是墨学总结阶段的精华荟萃,是当时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综合。

记者:《墨经》的内容丰富,涵盖了这么多的学科门类,去年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对于这一命名,与《墨经》中的哪些内容有直接关系?

孙中原:《墨经》之中有系统专门的关于光学的记载,如小孔成像和光影关系等,称为光学八条,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科技的重大成就。《经下》和《经说下》说,光照人,像射箭一样,是直线传播的,射到下面,就反射到高处;射到高处,就反射到下面,形成倒影。足遮住下面的光,成影在上;头遮住上面的光,成影在下,倒影就成影于暗室。这是对小孔成像的描述。“墨子号”的重大科技進展,受到《墨经》光学知识的启发,足以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文化中有很多精彩的思想值得我们发掘,发扬光大。

记者:为什么梁启超会感慨说:“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子里二千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论理(逻辑)精神的民族,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 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 诸君努力啊!”

孙中原:梁启超是20世纪初的文化巨人,他发比较研究之先声,率先高举墨辩与世界逻辑比较研究的新旗,为长期埋没的墨辩开辟新生路。他的世界眼光,科学态度与真知灼见,是学术宝库的珍品。他说:“在我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这是对《墨经》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墨经》发展中绝的惋惜,更是对我们后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鞭策。“墨子号”的命名是我们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杰出表现。

记者:《墨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那么,它对我们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

孙中原:墨学的精辟论点,对解决当代世界课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演讲,引证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提出“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竖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习近平近年多次引墨子的“兼爱”思想,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推出新解,饶有新义,彰显墨学真理的现实生命活力和世界意义,是继承墨学精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例。

墨子兼爱说,包含对现代和未来世界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与人道主义启示,亟须传承弘扬。在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新时代,墨学研究现代化的目标,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墨学的大众化、通俗化和普及化,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记者:墨子的“兼爱”思想十分突出,而雷锋坚持“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人生哲学,在生活中无条件的助人为乐,我们能不能说雷锋是在实践中践行了墨子的兼爱理想?

孙中原:雷锋精神是新时代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榜样。同属中华民族的国人,我们也同样会受到古人思想的影响,又或者说是共同心理素质的流露。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这就是说同一民族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

墨家强调爱的整体、普遍、穷尽、交互、对等,从道义逻辑讲,是强调“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表达出崇高至善的道德义务理想。兼爱不仅是思想感情上的爱,更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是兼爱思想的最终归宿和完美实现。《墨经》把知识分为“名实合为”四大类,“名知”是概念理论的知识,“实知”是实际对象的知识,“合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为知”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自觉实践的知识。让我们把墨子思想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融通,撷取精华,万众一心,指导当今的社会实践,共同推进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这才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墨学墨家墨子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近代墨学复兴之批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中国墨学史构成分析及启示
“墨子号”与墨子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医学与墨学的对话——墨者人文关怀的当代展现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