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对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7-05-30丰先红罗孝贵李健杨刚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立枯病防效

丰先红 罗孝贵 李健 杨刚

摘要[目的]筛选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五硝·多菌灵、霜霉·辛菌胺、噁霉灵、哈茨木霉菌4种杀菌剂对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几种药剂对花旗参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立枯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3亿CFU/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 0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99%噁霉灵3 000倍稀释液次之,40%五硝·多菌灵600倍稀释液最差。[结论]试验结果为大田栽培花旗参的立枯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花旗参;立枯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9-0139-02

Control Effects of Several Agents against American Ginseng Blight

FENG Xianhong, LUO Xiaogui, LI Jian et al

(Ganzi Prefectures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Ganzi, Sichuan 6260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creen out agents to control American ginseng blight. [Method] We studied control effects of four agents against American ginseng blight through plot test. [Result] The four agents had no bad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merican ginseng, and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trol effect against American ginseng blight, among them 2 000 times diluent of Trichoderma harzianum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secondly was 3 000 times diluent of 99% hymexazol, and 600 times diluent of 40% pentachloronitrobenzene·carbendazim was the worst.[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trolling American ginseng blight in field cultivation.

Key wordsAmerican ginseng;Blight;Control effects

立枯病又稱“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引起的。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种花旗参试验成功后,花旗参栽培迅速形成东北、华北、华中三大栽培区,然而各大栽培区花旗参感染立枯病嚴重,相继报道了立枯病防治试验研究[1-5]。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花旗参引种栽培试验中发现4月底至5月中下旬立枯病的发生导致参苗大量死亡。病害发生在幼苗茎基部距表土3~5 cm干湿土交界处,初期呈浅黄褐色的凹陷斑,之后茎内部腐烂,导致输导组织被隔断,最后幼苗成片倒伏死亡[5-6],参苗死亡率在15%~20%,严重影响到花旗参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笔者研究了几种药剂对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甘孜州花旗参的引种栽培提供技术支撑[3-9]。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甘孜州康定市大河沟农业生态示范园花旗参大棚栽培地进行,海拔1 900 m,年降水量850 mm,日照时数1 737.7 h,极端最低温-8.7 ℃,最高温28.9 ℃,年均温7.0 ℃,≥5 ℃积温2 412.0 ℃。棚内遮阴度约为80%。2011年10月从北京怀柔引进花旗参种子于大棚内进行营养杯育苗,2013年3月10日将参苗移栽至大棚花盆内。花盆直径为22 cm,盆内土壤为砂质壤土,pH 6.7。栽种前用8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浸根0.5 h,待晾干水气后移栽,每盆栽种4株参苗,栽后浇定根水。3月下旬参苗出土,4月初展叶初期喷施“海藻酸+黄金搭档”营养平衡剂壮苗,每15 d人工除草1次。

1.2供试药剂

40%五硝·多菌灵,山东青岛锦丰隆贸易有限公司;16.8%霜霉·辛菌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99%噁霉灵,山东亿尔化学有限公司;3亿CFU/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美国拜沃股份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共设6个处理:处理①五硝·多菌灵600倍稀释液;处理②霜霉·辛菌胺600倍稀释液;处理③噁霉灵3 000倍稀释液;处理④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 000倍稀释液;处理⑤噁霉灵3 000倍稀释液和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 000倍稀释液,以清水为对照(CK)。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50盆,3次重复。

1.4试验方法

在参苗发病初期时,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2种方式施药,共施药4次,每次灌根和叶面喷施同时进行。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3年4月21日,每10 d施药1次,最后一次施药时间为2013年5月21日。灌根每次每盆用瓷盅浇灌2 L,采用普通背负式WS-16P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施药。处理⑤第1次施药为噁霉灵3 000倍稀释液,最后一次施药为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 000倍稀释液,二者交替施用。

1.5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每个处理总株树,施药后于2013年6月21日调查展出“五小叶”株数、叶片畸形株数和病株数,计算防治效果。采用新复极差法对畸形率和防治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施药对花旗参幼苗生长发育的安全性

经过药剂处理的植株生长发育期相同。3月中下旬,花盆内参苗陆续出土;4月下旬,大部分参苗到了展叶期,出现“五小叶”,叶片嫩绿,表现出二年生参苗的生长特征;施藥后发现叶色深绿,有部分叶片卷曲、增厚情况,叶片的变化是否与叶片喷施药剂有关,有待进一步试验。7月底观察时叶片恢复正常,10月底植株变黄倒苗。

由表1可知,施用药剂与不施用药剂比较,花旗参苗“五小叶”都能长出,相差不大。处理④“五小叶”率最高,可能与哈茨木霉菌不仅仅有防治立枯病的功效,还能增强植株长势有关,处理⑤“五小叶”率最低,为28.34%。几种药剂施用后会导致参苗不同程度的畸形,畸形率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⑤畸形率最低,可能由于药剂交替施用减轻了对参苗生长的影响。各处理与对照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仅处理①40%五硝·多菌灵在0.05水平上与清水差异显著。几种药剂不影响花旗参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花旗参生长无不良影响。

2.2不同药剂对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几种药剂对花旗参立枯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3亿CFU/g哈茨木霉菌2 000倍稀释液防效最好,达86.88%,显著高于其他几种处理;99%噁霉灵3 000倍稀释液次之,防效为77.73%,40%五硝·多菌灵防效最差,为61.83%。此外,噁霉灵与哈茨木霉菌交替施用防效低于单独施用二者的防效,其原因可能是不同药剂由于持续性防治时间短导致减效。

3结论与讨论

立枯病是一、二年生花旗参参苗最易发生的病害。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二年生花旗参苗立枯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并未对花旗参的生长发育造成药害,但应考虑若不进行药剂叶面喷施是否可以降低参苗的畸形率。在“五小叶”生长和植株叶片畸形率上,3亿CFU/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 000倍稀释液对花旗参生长影响最小;在防治立枯病上,采用3亿CFU/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 000倍稀释液防效最好,持续施用4次,每10 d一次。哈茨木霉菌主要有效成分是哈茨木霉菌T-22株系,安全,不产生毒害,不污染环境,能改善根系的微环境,增强植物的长势和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收益[10-12]。近年来,木霉菌广泛用于各类植物的病害防治[13-16],该试验也证明了其防治立枯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常规农药。

在田间试验时观察到大棚四周边缘栽种参苗因空气流通快、土壤含水量较低立枯病危害较轻。当阴雨多湿、土壤过黏、温度过高时最易诱发立枯病,与土壤湿度、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在栽培花旗参时,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高厢垄作、选择砂质壤土、增强透光度和加强空气流通等措施,能降低立枯病发生率,进一步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兴权,宋浩然.西洋参立枯病的发生和防治[J].特产研究,1991(1):30,45.

[2] 丁万隆,程惠珍,张国珍,等.木霉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研究[J].中草药,1994,25(2):91-92.

[3] 李英科,魏曉明,孙素霞,等.不同药剂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7):987.

[4] 王红梅.种衣剂防治西洋参种苗期主要病害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5] 宋心东,郝智慧.西洋参立枯病鉴别及防治[J].人参研究,1992(1):48.

[6] 衣锋琴.西洋参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J].吉林农业,2009(11):37.

[7] 徐怀友,马友德.恶霉灵对人参立枯病的防治研究[J].人参研究,2006,18(1):41.

[8] 刘时轮,李勇,丁万隆,等.绿色木霉Tv04-2的筛选及其对人参立枯病菌拮抗机制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4):93-96.

[9] 段丽峰,刘国辉,魏凌恺,等.哈茨木霉菌3亿CFU/g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治效果[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9):60-62.

[10] 刘云龙,何永宏,张旭东.哈茨木霉对辣椒生长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7(4):345-346.

[11] CHANG Y C,BAKER R,KLEIFELD O,et al.Increased growth of plant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Trichoderma harzianum[J].Plant disease,1986,70(2):145-148.

[12] WINDHAM M T,ELAD Y,BAKER R.A mechanism for increased plant growth induced by Trichoderma spp.[J].Phytopathology,1986,76(5):518-521.

[13] 丁万隆,程惠珍,陈君.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4-27.

[14] 田连声,王伟华,石万龙,等.利用木霉防治大棚草莓灰霉病[J].植物保护,2000,26(2):47-48.

[15] 王艳丽,沈瑛,徐同.哈茨木霉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2000,27(2):97-101.

[16] 王承芳,陈娟,旷文丰,等.复合木霉菌制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5,38(4):333-338.

猜你喜欢

立枯病防效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