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冲动易怒的他(她)们如何是好
2017-05-30刘慧敏
刘慧敏
刘佳明(化名),男,13岁,是“梦想空间”的常客。“梦想空间”是由乐扶社工承接的、在长宁社区实施的青少年服务项目,目的在于引导青少年“以书会友、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刘佳明很喜欢这里精心装饰的活动空间和琳琅满目的少儿课外阅读书目,很享受在这里度过的欢乐时光。然而随着不知不觉年龄的增长,刘佳明的脾气变得冲动易怒起来,周围的小伙伴们似乎也被他感染了,—言不合就相互指责。
张钰婷(化名),女,12岁。在父母看来,孩子越长大越不好管教了,父母的教诲不但不听反而理直气壮把人气的够呛。张钰婷经常被父母逼迫着参加各种活动,因为她除了喜欢闷在房间里玩手机之外再也没有别的爱好了。三星期前,母亲看到招募信息,帮她张报名了由惠南社区举办的“认知自我,快乐成长”青少年正向成长工坊的小组活动。张钰婷尽管不情愿,却难寻推辞。
以上两个案例均为社会工作者在两个不同的青少年团体活动中发现。尽管同为学龄期儿童,其内部差异之大超乎社会工作者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十、十一岁的孩子仍视自己为儿童,而十二三岁的孩子多少在追求作为“小大人”的独立性了。而在活动的设计之初我们明显失误,不假思索地把他(她)们和十岁左右岁的孩子放在一起。
青春期是个体性机能由未成熟到成熟的时期,是青少年身心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青少年面对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难免会产生众多的困惑。处在青春前期的他(她)们正如案例中的刘佳明和张钰婷,往往保持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较为幼稚,但已具有成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有意无意的表现出表现为要强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关注自我,想要独立的意识,并且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尊重。
身体的变化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并不能掩盖其心理的不成熟和幼稚。情绪的发展表现为明显的两极性,爱走极端。时而很强烈,时而又很温和;既有很强烈的自尊,也有很强的自卑。有时候活泼调皮,有时候含蓄沉默。他们对大人们的意见也表现出两极性,既严重依赖也坚决反叛。
按照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青春期人生任务的关键在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疾风骤雨”般的变化。青少年对自身的关注变得敏感,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几乎引起每个青少年的思索。自我同一性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拥有较强同一性的人能明确自己的做事目的、对预期中可获得的认同有自信心,有获得收获、成功、胜利的幸福感;而缺乏同一性的人总会处于犹豫、迷茫、彷徨之中,他们生活会缺乏目标与方向,他们无法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缺乏責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基于上述案例中的刘佳明和张钰婷等刚步入青春期成长的现实需求,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我们制定并且推行了青春前期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介入服务方案:
1.服务框架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主要受自我认知发展、亲子关系及家庭教养模式、同伴相处以及友谊建立以及宏观层面学校、社区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而社会工作介入青春前期少年同一性发展也必然工作在以上几个维度。
2.工作方法
需要在服务中综合运用社会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服务手法,预防和解决服务对象可能面临生理一心理一社会风险及问题,从而帮助服务对象获得更好发展。
3.具体服务内容
(1)帮助青春前期少年发展合理的自我认知以及拥有良好的自我统合感。
(2)促进父母与子女平等民主关系的形成,鼓励父母对子女拥有合理的目标期望。
(3)强调同伴关系与友谊发展。
(4)弘扬社会文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保护;倡导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二三岁的儿童刚刚一脚迈入人生发展的“洪水猛兽”时期,乐扶社会工作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将在这个暑期为他们提供临界预防服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以使他(她)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获得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