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心脏与心理的“亲密关系”

2017-05-30史欣娟

心理与健康 2017年8期
关键词:双心心理疾病亲密关系

史欣娟

“心脏病”为何需要“双心”

当你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的时候你会找谁?你一定会说是“心内科医生”。服药后症状没有明显好转,情绪低落,多次换药效果不好,你会找谁?十之七八你会说是“心外科医生”。

在十年以前也许只能如此选择,如今却有越来越多心血管内、外科医生会告诉你,你需要的是心脏内、外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一起为你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双心门诊”、“双心查房”和“双心会诊”。

中华医学会的调查显示,心内科是临床各科中心理障碍发病率最高的科室。心血管内科门诊焦虑的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其中,冠心病患者分别为45.8%和9.2%,高血压患者分别为47.2%和4.9%。超过12%的心内科门诊的患者根本没有器质性病变,仅是患有惊恐障碍、躯体化障碍等心理疾病;大约三成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原本只有偶发早搏等轻微病变,只是因为医生解释不到位或患者个性敏感而对健康过度担忧而导致抑郁和焦虑,进而病情加重和生活质量降低。

严重的心血管病患者,如严重冠心病植入支架患者常常因为过度担心而不敢出门,不敢活动,失去生活质量,继而发生抑郁和焦虑,增加了疾病复发和死亡的几率。美国心身医学专家谢弗等报道急性心梗发生后抑郁发生率高达35%~45%,而伴有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复发率比情绪稳定的患者高25%,死亡率则高3~4倍。

另外,研究还表明,长期抑郁、焦虑不仅是冠心病发病重要因素之一,本身还可以单独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而冠心病发作后的疼痛、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又会加重患者心理疾病,从而形成惡性循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不良、治疗费用增加。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中必须考虑其精神心理状态,现实中却是因为心血管医生缺乏足够临床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误诊误治率高达84%。因此,从2002年起就有多位心血管专家呼吁在临床治疗中引入精神科和心血管医生一起为患者诊断治疗的“双心门诊”,现已逐渐在全国推广。

心脏和心理

如何相互影响

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片头中因为儿子考上大学过度喜悦的父亲死于急性心脏病发作,现实生活中,男青年的朋友恶作剧把其绑在废弃铁轨上,他被从不远处通过的火车活活吓死,也是如此。

心理疾病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当非常强烈的恐惧、快乐袭来或者我们的内心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承受着抑郁和焦虑的时候,我们大脑中负责神经调节功能的系统就有可能功能失调,使负责我们内脏功能的自主神经系统和负责机体控制与调节的内分泌系统异常工作,引发心跳加快、心律失常、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血管炎性反应等一系列心血管反应。这些反应有的仅仅是很快就会随着情绪好转而好转的心脏和血管生理反应,有的却可以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导致死亡。

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还会造成患者生活习惯不良,熬夜、吃的太多或太少、只吃油腻高盐的东西、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对自己的身体或者医生没有信心,不愿意或不能按医嘱吃药,术前准备、术后康复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复发或治疗效果不佳。

心脏疾病和心理疾病互为因果,心血管疾病同样也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我们的血管和心脏被堵塞或者异常反应同样也会损伤我们的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受损,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各种心理疾病随之而来。

罹患心血管疾病也会让患者产生死亡的恐惧,或者过度担忧治病的花费超过了自己和家庭的承受能力,或者害怕因为患病没法正常工作而成为家庭的负担等一系列问题,使患者伴发焦虑症、恐惧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猜你喜欢

双心心理疾病亲密关系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