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思维的心理治疗
2017-05-30贾艳滨卢倩怡
贾艳滨 卢倩怡
年轻的妈妈敏仪痛苦地说:“我不敢接近我的孩子,更不敢把他带到高处,因为每次一到高台我就总有一个要把孩子从高台摔下去的想法。”敏仪的姐姐补充说,尽管她非常关心她的孩子,也从不希望她的孩子受伤,但她就是没有办法停止这种想法。
敏仪被诊断为强迫症,这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心理疾病,在美国年患病率为1.2%,在全球患病率为1.1~1.8%。
强迫思维是指反复进入头脑中的不需要的或闯入性的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它往往跟患者的想法、价值观相反,患者想要制止,却又无能为力,因此它的出现令人痛苦、矛盾和焦虑不安。强迫行为是指重复的行为,一般受强迫思维所驱使,多为非自愿的,但又很难被克制。
如果不治疗,强迫症会缓慢加重,病程越久治愈越困难。可惜的是,很多患者都选择独自忍受,很少寻求医疗帮助。且研究发现,强迫症常常共病焦虑障碍(76%)、抑郁或双相情感障碍(63%),高达1/4的强迫症患者报告他们有自杀企图。强迫症纵使可怕,但经过治疗,多数患者的强迫症状都会显著减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
其实,目前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已经比较成熟。针对强迫思维的心理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认知行为疗法(CBT),许多研究结果都显示CBT能显著改善强迫症状。也有研究推测,药物治疗联合CBT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根据CBT的理论模型,想法(强迫思维)、情绪(焦虑,烦躁等)和行为(强迫行为)三者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CBT治疗可以让患者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医生会指导患者有效识别自己的强迫思维,矫正闯入性思维中的歪曲认知,发展出可以替换的、功能适应良好的想法,另一方面,医生可以协同患者改变其强迫性的应对策略,在行为这一环上进行阻断。敏仪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在服药的同时积极配合CBT治疗。
除了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外,研究者发现的一些小技巧可供选择。
1延迟相见
当强迫思维出现时,与自己约定,现在先不管它,5分钟之后再来专心想这个问题。5分钟之后,再做下一个决定:花一小段时间专心想这个问题,或者再与自己约定5分钟之后再来想。在等待的时间里,做一些能引起你强烈兴趣的事情,而非消极等待。同时,你拖得越久,强迫想法就会越弱。所以,只要有可能,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
2想象
例如,敏仪可以想象5年前的今天,她坐在家里,听到自己和孩子悦耳的笑声,健康的话语,并且看到孩子脸上的微笑。这一幕已经过去5年了,她的孩子仍是健康而快乐的。
3记录想法
随身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当你出现强迫思维的时候,写下你确切的想法或几个描述你想法的短语。你会觉得逐字的记录所有的强迫想法很繁琐,而这种结果将阻止你继续强迫。
4唱出想法
找出一句可以概括你的強迫想法的短句,不考虑它的意思,套上一段简单的旋律。唱出强迫想法的同时,你会难以体验不安。保持这个状态哼上几分钟,当困扰减少的时候,停止哼唱。
5转换图像
有意识地将你的强迫思维转换成另一幅相反的图画。例如,敏仪可以想象她正微笑着,和孩子一起愉快生活的画面。
6设置忧虑时间
设置10~15分钟的忧虑时间,每天两次。这些时间全部用来担心、思考强迫的内容,不做任何积极的转换。如果有必要,一遍遍地重复相同的忧虑,直到忧虑时间用尽。在忧虑的时间里,试着最大程度的感受痛苦。持续这个练习至少一周,尽管你的强迫想法已经不再困扰你。
经过系统的CBT治疗和药物治疗,敏仪逐渐地可以和孩子一起了。她高兴地说:“尽管那些想法还是会困扰我,但我知道有这些想法不代表我真的就会这么做,我相信我的孩子也知道我非常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