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烦恼
2017-05-30星子
星子
儿子自从上高中之后,就有点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太爱跟我们说话,有时候看着他好像很不耐烦的样子。儿子考上的是市重点中学,都是优秀的学生,儿子又是特别爱学习、特别听话的孩子,我们觉得可能是他学习压力大,就常常劝他不用太拼。
有一天,儿子晚饭时突然跟我们说有楼下邻居吵他,总是说他坏话,都说了很久了,实在学习不进去,想换个地方住。当时我跟他爸就以为是楼下遛弯的老头儿老太太说话声音大,影响他学习了,就想着先让孩子到他姥姥家去住。他姥姥住在15层,小区环境也很安静,应该不会有人吵。
可过了10来天,他姥姥跟我们打电话说,儿子还是说邻居太吵了,每天搅得他学不进去,还说什么以前的邻居跟过去了。我们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就想着周末跟儿子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周六儿子回家,还没等我们问,儿子就说自己被“脑控”了,被人用模拟脑电波干扰自己的大脑,并窃取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现在自己就像个透明人似的,自己想什么,别人都知道。我们听得稀里糊涂的,听着儿子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我们只好随着儿子说的点头。可儿子说的“脑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不解决,太影响儿子学习了。为了弄明白,我就跟一个搞计算机研究的老同学联系,想跟他咨询咨询“脑控”的事情。在电话里,老同学说,凭着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对普通老百姓“脑控”,还不大可能,倒是有些精神病常说自己被“脑控”了。
我脑袋嗡了一声,儿子不会是得了精神病了吧?除了儿子的姑姑有点脑子不好,但在老家干农活儿不受影响,照样结婚生孩子,也没看过,我和他爸都好端端的,儿子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得个精神病呢?而且精神病好像都是疯疯癫癫,浑身脏兮兮,在外面乱跑的,儿子虽然生活自理能力差点儿,但也不至于衣冠不整,并且虽然高中后成绩有所下滑,也能正常上学啊,也不像是得精神病的人啊!只是儿子说的“脑控”有点离谱,并且还总说邻居吵他。一时间,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跟他爸商量了一个晚上,觉得还是应该找医生看看。
儿子虽然不愿意去医院,但看病时还挺配合,在医生的引导下,说了一大堆,还说同学们都知道他的想法,甚至走在大街上的人也知道他的想法,这些话平时他都没跟我们说过。
看着医生问得差不多了,我们让儿子先到诊室外面等着,让医生把病情先跟我们讲讲。医生非常肯定地说,儿子得的是“精神分裂症”!看着我和他爸惊得说不出来话,医生又详细地跟我们分析了儿子这半年的种种不正常的思维,我们这才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医生给儿子开了一种抗精神病药,想跟儿子交代几句,我怕刺激儿子,不让医生跟儿子说,只是说药物是补脑子的,医生让我们两周后回来复查。
回到家,我就把药物的外包装拆掉,装到了另外的盒子里。我们一看说明书,药物有那么多的不良反应,足足写了半片儿纸,就害怕了,毕竟儿子才17岁,该不该听医生的,给儿子吃上这个药呢?我跟他爸商量了三天才决定破釜沉舟一次,让儿子开始吃药。医生让一个星期之内加量,我们也没敢加量,我和他爸轮流天天看着儿子,看他身上有没有说明书上写的这些不良反应出现。后来,儿子倒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只是仍说脑子是很乱,吃药也解决不了别人控制他的问题,就不愿意吃了,我们也觉得没见到效果,吃时间长了会有药物不良反应,也怕刺激他,就没再强求他吃。
现在儿子每天都很烦躁,总说自己像个“透明人”,邻居吵他,一伙人“脑控”他,弄得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也不敢跟学校老师讲,怕影响儿子,又害怕儿子在学校举动异常被同学发现,受歧视,只好先给他办了休学手续,打算陪他出去旅游散散心,看看能不能恢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病,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由于大多患者在儿童期功能状况良好,常常于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缓慢起病,在起病初期,很多家属并不能很快地觉察。而处于该年龄段的人,往往整日为学业所累,因此很多家属会把患者行为异常归结为学习压力大,正如本案例中的家属。但目前尚无学习压力大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研究结论,毕竟,高中生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哪个压力不大呢?但学习压力大、创伤性生活事件可能会作为一种诱发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
遗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有些时候,患者的父母并无精神异常史,但如详细询问,三代以内的亲属中有可能存在精神异常或性格怪异者,正如本案例中患者姑姑“脑子不好”,这也属于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有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就一定会发病,有遗传因素发病风险会升高只是一个统计概率的问题;反过来,家族中没有人罹患精神疾病,也并不意味着后代不会发病,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仍不甚清楚。
但精神分裂症并非绝症,是一种可治療的疾病,绝大多数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都会有所好转。但如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包括自杀、伤人在内的一些严重的后果。疾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以及今后的生活意义重大。
在本案例中,患者家属虽带患者就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回家后,患者拒绝服药,家属怕“刺激”患者而任由患者自己决定。虽经医生确诊,家属仍存在侥幸心理,试图通过休学、减少学习压力和外出旅游散心来自行恢复。但精神分裂症所致的大脑损伤与通常意义上的压力大、心理问题是不同性质的,不通过医学干预一般无法自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属对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没有信心。在门诊上,确实很多家属如本文所述的情况,担心把实情告知患者而“刺激”到患者。是否告知患者病情,以及何时告知病情确实因人而异,需要灵活处理。回家后家属虽最终督促患者服药,但对医生的处方和药物的疗效将信将疑,却对药物说明书的不良反应过分担心,以至于没有遵医嘱及时给患者加药。服药1个月没有见到效果,家属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服药也没有用。其实,足量足疗程的治疗是能否康复的关键。就像两军打仗,对方百万大军,我方只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力量相差悬殊。如果没有把药物加到治疗量,就像用一个连的兵力对抗百万大军,虽然顽强抵抗,获胜的概率也是很小的。
因此,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单一的药物治疗显然是不全面的。针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对于疾病的了解、服药依从性、家庭护理至关重要。因此,医生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实施药物治疗与心理社会治疗综合干预的措施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