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巷管家”扮靓龙潭

2017-05-30丁兆丹韩冬陶静林天雨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9期
关键词:龙潭街巷管家

丁兆丹 韩冬 陶静 林天雨

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东城区委龙潭街道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调动地区居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了“小巷管家”工作,成为背街小巷治理的重要抓手,解决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100米”的难题。

“当‘小巷管家是我积极争取的。作为社区党员,我们应该自觉推动小巷环境整治工作。”

“带着我们的‘六字工作法,我正式上岗了,及时发现问题,能做的随手就做了。”

“这100天,社区环境变美了,以前不想让朋友来家做客,现在特别想让他们来看看新变化。”……

8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在龙潭街道举行。百名“小巷管家”和社区居民一同庆祝“小巷管家”诞生百天。作为代表,杨玉崑、闫联生、梁萍、王跃现场分享了自己担任“小巷管家”100天以来的心得体会。

今年4月25日,龙潭街道工委在幸福社区召开“小巷管家”招募启动仪式,现场15名社区党员群众认领了5条街巷,成为首批“小巷管家”。截至目前,龙潭街道共有 119名居民志愿者成为“小巷管家”,其中党员66名。对此,龙潭街道工委书记杜娟介绍:“当时,按照市、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整体部署,为进一步落实‘街巷长制工作要求,我们结合地区实际,采取‘一街多管家、一巷一管家形式,面向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驻街单位等公开招募‘小巷管家,参与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这个举措不仅极大调动了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将街巷治理工作落到了实处,延伸到了细枝末节,真正打通了社区治理的‘微循环。”

119名“小巷管家”实现街巷管理全覆盖

“昨天下午6点多,我发现小区文化墙上掉了一块灰砖,马上上报给街巷长,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有施工队过来给修理好了。”

在龙潭街道夕照寺西里5号楼东路,赵玉芬指着一面古香古色的文化墙向记者介绍。她是这条长82米宽4米共有101户居民的社区小巷的“管家”。

戴上蓝帽子和“小巷管家”徽章、挎上专用背包,每天早中晚,赵玉芬都要在巷子里转一转,发现问题随时上报。在她随身携带的“小巷管家”日记本里,详细记录着这一个月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墙边有装修扔的堆物堆料。副街巷长已经通知物业处理。”“停车位前面的井盖没有盖好,容易翻动。物业已经处理完毕。”……

赵玉芬是龙潭街道119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员。目前,龙潭街道10条街、86条小巷均已配备了“小巷管家”,实现了地区街巷全覆盖。

如何让“小巷管家”真正把自己“家”管好,龙潭街道工委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提炼总结出“巡、访、做、报、记、刷”的六字工作经。“巡”是每日巡,每天早中晚三次在街巷巡查;“访”是经常访,通过走访了解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的民情民意民需,报告街巷基础信息变化;“做”是随手做,比如清理狗粪、码放自行车、劝阻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等,同时也引导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秩序维护和家园共建;“报”是实时报,发现问题要实时通报实时反馈;“记”是及时记,一来便于日后的工作查询,二来也是对小巷发展历程的书写;“刷”是按时刷,通过每日刷卡帮助“小巷管家”储备志愿服务积分并监督“小巷管家”工作。

为了便于“小巷管家”开展工作,街道工委还为他们颁发了聘书、徽章,发放了“一包、一册、一台账、一卡”等工作用具。

目前,龙潭街道已经初步形成较为规范的“小巷管家”日常管理制度。对此,杜娟说:“‘小巷管家制度,在街巷长制“条”的工作运行体系中,恰好填补了“块”的工作层面,和街巷长制一起上下联动、无缝对接,取得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小巷管家”真正以街巷为“家”

“社区有几栋居民楼,有哪些单位,距离多远,灭火器、水箱、垃圾桶、变压箱、狗箱等设施具体位置,都一目了然。”现在,“小巷管家”人手一份自己手绘的“小巷地图”。“一图在手”,做到了街巷管理工作底数清、情况明。

手繪“小巷地图”是“小巷管家”、党员朱桂椿的首创。安化北里七号楼北侧路,这条长约150米的小巷,便是她负责的“地盘”。已经当了5年楼门长的朱桂椿說:“要想当好‘小巷管家,必须对小巷的全部家当都要熟悉,亲手画张地图再清楚不过了。”想到做到,为了尽可能准确,朱桂椿从家里拿来卷尺,蹲下、弯腰、垫脚,当起了实地测绘员。用了不到两天,她绘出了“小巷地图”初稿,上面详细标注了房屋、绿地、树木、道路、停车位、违建位置、商铺位置、消防器材位置、堆物堆料位置等,建立了小巷的第一手档案。

如今,“小巷地图”成为“小巷管家”们的工作必备。相对城市社区和网格而言,小巷的地域空间范围更小(通常龙潭街道小巷的长度只有100多米),巷内居民联系更紧密,居民诉求更细致。“小巷管家”通过实地测量,手动绘制出“小巷地图”,真正实现了城市治理精细化和社区服务精细化,优化了“最后100米”的社区服务。

“小巷管家”都由社区居民担任,是街巷的“自家人”,有广泛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小巷管家”制实现了“在家门口、做身边事、叙邻里情、享共治果”。龙潭街道办副主任薛洪峰介绍:“当初之所以提出‘小巷管家的名字,并不是一拍脑袋凭空而来的。我们街道工委领导班子讨论了很久,才确立了“小巷管家”的名字。所谓‘管家,即把街巷当成‘家来经营,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参与街巷的治理,履行好家庭成员的责任,把家里的事‘管好,促进‘家氛围的营造。”

畅通“背街小巷”治理的“毛细血管”

“前几天,6号楼一单元居民反映小区树枝把她家纱窗捅破了,希望能修理下树枝”,党员杨玉崑打开自己手机里的“小巷管家之火桥”微信群向记者介绍。她把这条信息发到群里,这件事情很快得到妥善处理。她又及时在微信群里做了反馈:“居民让我感谢甄师傅,一早他就来修理树枝了。”

“小巷管家”首次招募时,杨玉崑就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为火桥北里1-6号楼前这条巷的“小巷管家”。平时,早上8点,杨玉崑就开始了一天巡逻,看看哪栋楼道里有堆物堆料,哪家的大件废弃垃圾丢在了楼下,怎么处理的,效果怎么样,她都一五一十记在了“小巷管家”日记本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杨玉崑主动建立了“小巷管家之火桥”微信群。

及时、快速、高效,是“小巷管家”参与街巷治理的特点。“小巷管家”24小时居住于巷内,熟悉居民和巷情,通过“巡、访、做”,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通过“小巷微信群”向副街巷长(社区层面)、街巷长(街道层面)及时快速反馈,并将政府部门的回应及时反馈给小巷居民,大大缩短了街巷管理的环节和程序,增强了政府的回应性、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居民的获得感。

“小巷管家”自上岗运行以来,共巡访16263小时,通过“小巷管家”随手做,清理乱贴乱画、码放自行车、捡拾垃圾狗粪、劝导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纠纷5大类2606件事项;通过“小巷管家”上报并解决的问题有占道经营、堆物堆料、群租房、无照游商、违法建设等1102件。社区环境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更宜居,有的居民说“社区变整洁漂亮了,住房都跟着升值了”。

从“服务居民”到“居民自治”

夕照寺西里街巷150米长、10米宽,小巷两侧整齐排列着大花盆,月季花正绽放,街道干净又美观。“环境整治之前,小巷只有3米宽,巷子两边是一层套着一层的违章建筑,又脏又乱。”“小巷管家”、党员梁萍站在街巷口向记者介绍。

放眼望去,街巷口整齐码放着一排共享单车,没有一辆乱停乱放。梁萍担任“小巷管家”以后,开始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治理共享单车。每天清晨、傍晚,她比上班族还准时。码放单车,从小巷到小区门前的指定停车位,几米、几十米不等,抬几步,梁萍停下来,大口喘着气,擦一擦脸上的汗,倚着车子歇一会,再继续前进……一天下来,梁萍的肩膀、胳膊一阵阵疼。在她的带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把单车停放在了指定位置。绿荫下的小巷,更加幽静通畅、安宁和谐。

从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到引领居民自觉维护社区环境,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巷自治文化,离不开每一位“小巷管家”的身体力行。在夕照寺街社区,在街道工委和社区党委的推动下,社区居民几经讨论,形成了凝聚共识的“夕照寺社区居民公约”,并張贴在街巷里。在梁萍、屈振江等6位“小巷管家”积极带领下,公约内容日渐成为社区居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公共区域,严禁侵占;公共设施,勿做私用;公用楼道,不堆杂物……环境维护,從我做起;优美家园,共同营造。现在,龙潭街道各条街巷的 “小巷管家”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组织居民讨论形成并宣传推广自己社区的居民公约。

“居民事居民做主”。“小巷管家”制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社区管理模式,转变为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自下而上的街巷治理模式。谈到下一步的工作,街道办副主任薛洪峰介绍,目前街道已经启动了“小巷管家团”培育计划,将在有3名或以上“小巷管家”的街巷成立“小巷管家团”。龙潭街道工委致力于把“小巷管家团”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居民自治组织,实现在“百街千巷”行动中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街巷社区营造居民自治、社会共治的和谐局面。

(责任编辑:丁兆丹)

猜你喜欢

龙潭街巷管家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边走边唱
龙潭画影
郁小文的猪管家
做自己的小管家
九龙潭的龙
雨中的街巷
多向土工格栅在龙潭水库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伤口“小管家”
HAPPY LIFE创意管家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