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
2017-05-28韦宇
韦宇
摘要:高考试题中,逐年增加阅读方面的试题,散文阅读是这些阅读中的重头戏。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大散文阅读的指导性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多层面加强训练,构建散文阅读的知识框架,夯实关于阅读的能力基础。
关键词:阅读 有效 主导 自主
高考试题中,逐年增加阅读方面的试题,散文阅读是这些阅读中的重头戏。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大散文阅读的指导性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借助课本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课本文本一般都是精挑细选的名篇,例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这都是散文中的精品。而人物传记也是近年来高考中古文阅读的主要方向。这就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和训练的方向。散文教学中,教师用课本中的经典来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和做题的规律以及答题的方式,这一点很重要,需要教师引起重视。从试卷来看,根本不考课内的散文,但是,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了吗?事实不是这样的。课内的散文就是一个例子,教师引导学生会学习例子,若在试卷中遇到课外的文章,因为学习了解读散文的知识体系,具备了解读散文的知识和能力,那么,在遇到课外散文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的解读散文阅读的相关题目,并通过不断的系统训练,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这篇文章中,结构是一大特色,描写手法是一大亮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耐人寻味的。结构是典型的首尾呼应。从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披了大衫走出门去,到结尾,不知不觉已到了门前,什么声音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特征非常明显。另外,作者的行踪如一个圆,从门前出发,沿着池塘作者慢慢地踱着,在月色中,得一时的心灵宁静。一切是那么朦胧。月下的荷塘美到了一种极致。池塘中的月色更是如同仙境,令人陶醉。作者的行踪恰恰是首尾呼应的基础,人是移动的,所以才能在行踪上体现首尾呼应。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积累首尾呼应的知识点。另外,作者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也堪称经典。这和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中,作者也把修辞的运用技巧上升到了极致。尤其是通感,是这篇文章的亮点。这也是文学鉴赏中的经典语句。通过这些精彩的修辞,作者描写了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的美景,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让读者也为之沉醉。教师以这篇为散文典范教给学生如何鉴赏结构,如何鉴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并延伸到课外,加以训练拓展。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有了大幅的提升。
二、以针对性训练构建知识框架
高考题比起一般的训练题来,要规范的多,且答案和分值设置也很合理。高考题中的散文选篇,难度适中,很适合学生进行常規强化训练。在常规训练中,教师不能搞题海战术,要选择知识点的考察方向,每篇例题中,所考察的知识点不一样,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避免机械的无目的性的重复。做一道题,就要有一道题的收获,在做题中总结做题规律,提升阅读能力。
关于做题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点的系统,我主张学生自己总结,不能被动的靠老师。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题,是无法真正得到提升的。学生自己要把所见得题型总结到本子上,答题模式和答题框架需要形成固定的知识框架。不能一答题就丢三落四的。例如,散文阅读中有这样一类题:考察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一见到这类题的时候,往往很冲动,只答内容这一方面的作用,而忽略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例题反促强化,巩固相应的知识框架。唯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夯实。通过总结,教师要学生把知识点系统化,把相应的知识点建成一个大的框架构造图,怎样的知识点,应该运用怎样的答题方法去答,期间又需要注意什么,这样慢慢的积累,整理,知识框架就形成了。例如,关于字句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需要先理解这个词或这个句子,必要时需要加以解释,接下来,看这个词所起到的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就是在文中是否起到点题或点明中心等这样的作用。关于写作手法,要先知道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怎样的特征,再谈它的作用,才能有落脚的地方。例如,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要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这一写作手法的特征,就是在文章一开始的时候,先对一个事物进行批评,或对他感到反感,后来通过事情,再发现这个事物原来很好,感情也有了大的改变。而且,这也是文中的重点。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掌握相应的技法,才能让知识更系统,更牢固。而这样的知识构架,离不开做题训练,如果没有训练和总结,就等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一旦面对正式的试卷,就会大面积都分,损失惨重。
三、读写结合教学的反思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会给语文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因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习惯让我们老师和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应付考试的思想来对待语文学习,“教”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一言堂”,“学”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只管听讲和记录,下课之后则是一头钻进各种各样的题海中。读写结合实验研究则改变了这一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为“师生双主体互动”,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能力意识和合作意识,旨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对当前学习考试有用而且终生管用的语文能力。
要有效地实现读写结合,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就要注意创新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更充实更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真正在这些活动中树立起大语文观,感受到语文对涵养自身,丰盈心灵,提升素质的作用,进而自觉地把阅读与写作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为未来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取得知识,在写作中享受快乐,既增智又养心,从而实现读写双赢,学生个人发展与语文学科发展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廷敬理,徐行.《朱自清散文》(上、中、下)[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2]佘树森.散文艺术创作[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