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互动传播研究

2017-05-28赖莉莎

新媒体研究 2017年8期

赖莉莎

摘 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利用自身的内容、平台、渠道、技术等优势,纷纷推出手机移动客户端,角逐移动新媒体新闻市场。文章以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互动传播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当前的主流新闻客户端,分析了新闻客户端的互动传播特征,并以澎湃新闻客户端作为典型案例,研究新闻客户端的互动功能开发和互动传播新闻报道特点。

关键词 手机新闻客户端;澎湃;互动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014-02

手机新闻客户端也叫移动新闻客户端,是搭载于手机的关于新闻资讯类的移动应用程序,能够持续推送新鲜的新闻资讯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科技、体育、社会等多方面的资讯,可供用户个性化订阅。手机新闻客户端的诞生归功于手机由通讯工具到媒体的转变。1992年英国沃达丰公司成功发送了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2002年5月中国移动和联通公司开通短信服务。2003年非典型肺炎蔓延时期,手机短信所具备的信息传播功能被迅速放大。随后,电信运营商推出了短信和彩信版的手机报增值服务。2004年7月,内地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人们开始利用手机收发和分享彩信版的手机报。随着手机硬件参数的提升,出现了依托手机网络传输的WAP版的手机报。手机移动数据业务开通后,WAP新闻网站得以迅猛发展。WAP新闻网站在页面排版、内容传达、评论互动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移动新闻客户端的雏形,并收获了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而新闻客户端就是WAP新闻网站的打包和封装,也有学者认为WAP新闻网站也称之为新闻客户端。

1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类型

手机新闻客户端按照资讯内容来划分,有综合型和专门型,综合型新闻客户端网络时政、社会、经济、科技、体育等各个方面,比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人民日报,专门型的比如专注时政新闻的澎湃新闻、专注经济新闻的第一财经快报等。按照技术呈现形式,可分为电子杂志、WAP和App三种形式。按照客户端的运营主体可分为网站类、媒体类和独立开发类手机新闻客户端。

网站类手机新闻客户端是依托于门户网站内容资源、用户资源、渠道资源等平台优势的传播主体,可以说是WAP门户网站的升级形式,比如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网站类新闻客户端是手机新闻客户端开发和试水的先驱,引领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内容呈现形式和用户体验的最高水准。媒体类手机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开发并运营的客户端。传统媒体有新闻采编权力,独家和原创性新闻资源是媒体类新闻客户端的优势,尤其是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上,媒体类的移动客户端具有不可比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包括央视的央视新闻客户端、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等。独立开发类手机新闻客户端是既没有耕耘多年的门户网站资源积累,也没有传统媒体依托的个性化新闻应用,比如今日头条、鲜果、ZAKER等。

2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互动传播特征

2.1 以“器官”形态完成信息互动

媒介即人的延伸。手机从通讯工具转为媒介工具的时候,就成为人身体的一个“器官”。只要一部联网的智能手机,搭载上新闻客户端,就能够随时随地接收最新鲜的资讯消息。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推送为例,当日17时46分刘翔在竞赛中摔倒,网易新闻在3秒内就向手機用户推送了此条消息,为此给网易新闻带来超过往日40倍的流量。新闻客户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融合内容市场和观点市场。新闻客户端用户的跟帖、转发使用习惯,提高用户的参与性和归属感。

2.2 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诉求

新媒体时代手机用户被奔涌而来的信息海洋所裹挟,新闻客户端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新闻讯息,通过互动传播和人际传播来满足用户对新闻获取的个性化体验。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体验。今日头条的新闻推送没有专门的编辑进行人工筛选,而是根据用户的网络浏览痕迹、社交互动等网络数据来逻辑分析用户的收视喜好,在用户第一次注册登录用户端时,在不超过1秒的时间内对用户的网络数据挖掘和计算,从而推送符合用户兴趣的新闻。之后用户的每一次新闻浏览行为都会落实为算法的精准预测。网易新闻会根据网络环境状况智能选择是否加载图片和视频,根据环境光线强弱来调整不同亮度模式,还考虑到残障人士的使用,推出盲人屏幕阅读器。

2.3 以一体化的开放平台实现规模经济

手机新闻客户端通过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打造多层次、全种类的一体化开放平台,用户通过新闻客户端可以知晓万象,满足一站式的新闻内容需求。下载使用量前茅的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都通过“新闻+PGU+UGC”的模式来吸引自媒体、传统媒体、草根用户的内容注入,打造体量巨大的内容熔炉。并通过合理的营销手段和数据技术梳理和筛选新闻内容,降低移动客服端的新闻生产编辑成本和服务器的边际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以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在2013年入驻搜狐新闻的媒体总数就超过6 000家,其中不乏一些已经拥有手机客户端的新闻媒体,比如人民日报、ZAKER、央视新闻、南方周末等。

3 澎湃新闻客户端的互动功能开发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澎湃新闻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致力于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的实践。澎湃新闻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比较有影响力栏目,如中国政库、中南海、打虎记、人事风向、一号专案、舆论场、知识分子等。

3.1 新闻源的互动

澎湃新闻通过专业记者和用户参与的形式来提供内容创作和新闻互动。澎湃新闻在原创内容生产上有一支多达400人的强大团队,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新闻采编人员,主要来自原《东方早报》的生产团队。《东方早报》曾经凭借三聚氰胺等重磅报道领衔重要的舆论场,引领新闻时政媒体的业内标杆。澎湃新闻有超过80%的投放内容都属于澎湃原创。澎湃为用户提供了50个订阅池,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此外,澎湃的广大用户是无形的内容生产团队,用户的精彩评论也是让人“澎湃”的焦点。专栏“问吧”和“新闻追问”功能都是专门为用户参与提供的。专业采编工作者和用户的新闻源提供,让澎湃的内容获取丰富而多元。

3.2 文本的互动

澎湃新闻是一款创新性很强的互联网产品,在UGC(用户原创内容)方面表现卓越。一方面,澎湃的数百名新闻编辑和评论会时时刻刻与广大用户保持线上的互动,挖掘用户评论中的引爆点,并邀约资深的草根评论家进行跟帖互动,加强评论用户与记者的纽带关系。另一方面,澎湃新闻客户端不同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而是“传播——接收——反馈”的互动式传播,给自身定义为一款互联网产品,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相继推出评论、收藏、分享、新闻追问、打擂台等功能。其中新闻追问功能就是基于用户理念的新闻内容生产方式。用户在原有新闻内容基础上提出各自的疑问,澎湃新闻工作者会根据采访资料一一解答,用户理性的发文带动了新闻的深度报道,同时增强了用户与编辑的内容生产互动性。

3.3 方式上的互动

澎湃新闻通过互动功能的开发,创建了一套特色鲜明的互动体系。上文提到的“新闻追问”功能就是互动设计的典型案例。一方面,澎湃新闻保留了互联网新闻产品基本的互动功能,包括跟帖评论、转发分享等。同时,基于高度的新闻敏感度和UGC理念,不断挖掘互动功能的深度,让用户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比如“新闻追问”功能是基于评论功能的创新,不同于其他客户端的是,澎湃新闻以专业者的视角回复了网友的“追问”,并遴选精彩的互动作为“引爆点”,进行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使得用户与澎湃共同参与了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而“跟踪”功能是收藏功能的拓展。澎湃根据用户的收藏轨迹,大数据计算用户的收藏喜好,推送相关的精彩内容。另一方面,澎湃客户端优化了操作体验,包括文章界面的大标题排版,进入每一板块后左右上下划屏出现的不同功能。

4 结束语

手机新闻客户端所处的市场趋势为买方市場,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手机新闻客户端运营者更加认真地研究用户需求。新闻客户端要秉承“新闻+PGC+UGC”的发展思路,以不断提高用户互动体验为己任,为用户提供为其量身打造的内容和人性化的体验服务。

参考文献

[1]余蓝绮.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模式分析与比较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58-59.

[2]陈磊.基于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产品信息化设计研究[J].新闻战线,2014(12).

[3]任慧珍,程丽蓉.聚合类新闻资讯App的传播策略[J].新闻世界,2016(5):64-66.

[4]张玉洁.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形态与营销模式[D].广州:暨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