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能监察工作初探

2017-05-27王阳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效能监察评价

王阳

【摘要】近年来,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将效能监察作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抓手,按照“保证政令畅通,纠正行为偏差,规范管理行为,提高企业效能”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要求,结合现代港口企业特点,通过监督检查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分析评价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贴近生产经营,融入管理,在纠正行为偏差、提高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监督保障作用,有力的促进了港口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10年至2012年,股份公司共计开展效能监察79项,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568.3万元,降低管理成本1145.8万元,下达监察建议98项,提出管理建议485条,完善制度825项,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反腐倡廉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效能;监察;评价

一、采取“双赢得”模式,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找准工作定位,为效能监察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赢得企业行政班子、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是效能監察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在赢得行政重视方面。坚持对行政班子负责,及时请示、报告进展情况,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将效能监察作为企业管理过程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重要抓手,结合管理实际选定监察项目,开展监督检查,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不断强化内控机制建设,达到了规范制约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在赢得党委、纪委支持方面,将效能监察作为秦皇岛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从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全局中予以统筹谋划和推进,及时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报告效能监察工作的重大事项,借助信访预警、行风测评和权力运行的平台效应,促进效能监察工作与反腐倡廉工作同向合拍,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系统效能最大化。

在行政、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监察部门找准工作定位,发挥合署办公体制下组织协调力度大的优势,借助业务部门的资源力量,优化监察方案,细化责任分工,用业务部门的业务专长促进整体监察效能提升。一方面,监察部门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以及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以下简称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在业务部门的有效参与下开展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监察部门充分认识到业务部门既是效能监察工作对象,也是效能建设的责任主体。将效能监察定位于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再监督、再管理”,进而与日常管理、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区分开来,不直接参与管理、不直接切入管理,做到监督不越权、管理不错位。这样,就形成了党政高度重视、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监察部门组织协调,有序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抓好三结合,找准切入点,做好效能监察选题立项工作

一是与港口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相结合。近年来,港口的经营管理涵盖了经营决策、货运质量、工程项目运作、资金运营、设备管理等诸多重点工作,这些环节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最核心的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是效能监察融入管理、在监督中服务的有效途径。2009年以来,股份公司监察部先后围绕质量、安全、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业务人员履职等关键领域组织开展全面、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在规范企业管理、提升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与港口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结合。推动企业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纪律、工作制度贯彻落实行情况,提高执行力,维护政令畅通,是效能监察的又一重要职责。2012年,针对股份公司关于全面开展自主维修的决策部署,监察部迅速反应,联合设备工程部成立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跟进改革措施的推进情况,并于11月在全港启动了设备自修管理效能监察,对各单位推进设备自修工作情况作了系统的检查评估,指出了管理体系、制度建设、维修队伍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安全风险管控、数据统计分析、维修保障和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相关单位和部门下达监察建议5份,督导相关单位、部门认真整改问题,明确了今后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确保了设备自修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是股份公司统一立项和基层各单位自主立项相结合。监察部门在立项的着眼点上采取高低搭配、点线结合的形式,布局效能监察工作覆盖面。在股份公司统一立项上,将关注重点放在影响港口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上,着力点相对来说带有全局性、战略性。而各分(子)公司则将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影响本单位管理和效益的瓶颈问题和重点环节以及基层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和一线生产管理的难点,并通过效能监察解决好这些带有局部性、细节性的问题,提高基层单位的管理绩效。

在“三结合”的基础上,监察部门采用分析与筛选的办法进一步深化选题,提高立项科学性。通过系统查找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约因素,分析具有的资源条件与约束、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企业管理风险等,按照提升企业效能的原则,对制约因素、问题与风险点进行分类排序,分析“管理需求、领导要求、基层诉求”的共同点,形成效能监察项目备选清单。监察人员通过聚焦制度建设、管理流程、任务管控和保障条件等要素,论证效能监察工作切入点、实施方式和预期成效,最终确定效能监察项目、实施方案。

三、建立“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将管理流程作为主要监察对象,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抓好效能监察的组织实施工作

在多年工作与实践探索中,监察部门逐步摸索出“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的效能监察方法技术,将管理流程作为主要监察对象,对企业管理效能的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制度建设充分性监察。看有没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即检查港口业务执行全过程是否“有章可依”。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业务流程理论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建立业务流程控制制度体系测试与评价指标,针对制度体系中存在的制度盲区、制度空缺等风险,采用审阅与询问相结合的监察方法,评估当前制度体系覆盖业务行为过程的充分性情况,查找发现问题。

业务过程符合性监察。看业务行为过程是否按照制度执行。依据现有的业务制度体系,建立检验业务行为是否符合制度要求的测试与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梳理并列出主要监察点,形成监察方案,针对业务执行过程偏离、执行偏差等风险,采用穿行控制测试、审阅、观察与询问等监察方法,对业务办理过程符合现有控制制度体系的情况进行测试与判断。

制度设计适宜性监察。看制度规定的“好不好”。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理论、PDCA循环原理等理论,将管理目标、执行步骤、责任部门与岗位、工作任务与记录、工作方法与标准等八个方面作为检测业务控制制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测试与评价指标。针对制度体系存在可能丧失控制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的风险,采用穿行实质性测试、审阅与询问相结合的监察方法,对制度体系本身进行适宜性测试与分析。

执行结果有效性监察。看执行结果是否实现预定目标。将企业管理层的重要决策部署或确定的绩效考核目标作为测试与评价指标,针对业务执行的实际结果是否达到预设的管理目标,采用指标对比、审阅、观察与询问等监察方法,对流程运行、执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与认证。2012年,监察部按照股份公司领导的指示精神,启动调度指挥中心合署办公情况专项效能监察,对当前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指出存在问题,协调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推进措施,最终促使合署办公升级项目加速推进,使这一跨行业、跨部门合作的典范项目,在更短的时间内成为煤炭运输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效能监察评价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监察法》施行: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三分钟带你看懂监察委;帮你了解监察委的新知识
反腐新力量!监察委与纪委有何不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